||
危害:烟草黑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烟草主要根茎性病害之一,我国除黑龙江未见报道外其他烟区均有发生。常与青枯病、根黑腐病等混发,常年为害较重,为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主要发生在大田期,以为害根、茎基为主,也可为害叶片。早期发病:首先见叶片突然萎蔫,茎基无症状,部分侧根变黑(引起中下部叶萎蔫)或地下主茎端髓部变黑(首先引起嫩叶萎蔫),后大部或全部根系、茎基变黑,直至全株死亡。团棵初期左右若遇持续几天大雨,还会引起顶部嫩叶或嫩茎首先发病。中后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至黑色病斑,并纵向和横向扩展,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变黄,折断病叶叶柄,木质部维管束不变黑,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干缩成褐色碟片状,碟片间常有白色菌丝。叶部症状:正常条件下少见,多雨潮湿条件下中下部叶片可出现“膏药状”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呈直径5cm 以上色圆形大斑。
全田和单株典型症状
叶部受害症状
茎部菌丝及根部症状
不同时期茎髓部症状(早、中、后期)
病原: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Breda de Hean)Tuker为卵菌(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ae)、疫霉菌属(Phytophthora)真菌。病菌菌丝和孢囊梗无色透明,无隔膜,粗细不一致,孢囊梗从病组织气孔中伸出,单生或2 ~ 3 根束生。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梨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一乳头状突起,无色透明。孢子囊成熟脱落后萌发产生5 ~ 30 个游动孢子,呈圆形或肾形,有侧生鞭毛2 根,遇寄主时鞭毛脱落,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在较高温度下孢子囊可直接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在病残体或病组织中,可产生厚垣孢子,自然条件下一般不易发现卵孢子。菌丝生长温度10 ~ 36 ℃,最适温度28 ~ 32 ℃;孢子囊形成温度13 ~ 33 ℃、最适温度24 ~28 ℃;游动孢子活动和萌发适温度19 ~ 21 ℃、最高温度34 ℃、最低温度7 ℃,游动孢子在97% ~ 100% 的相对湿度下萌发更有利;厚垣孢子萌发温度10 ~ 32 ℃。该病菌株系变异较大,如贵州有1 号和0 号生理小种,以1 号为优势小种,前述温度范围在不同生理小种和菌系间略有差异。寄主植物:自然寄主为烟草,在人工非创伤接种条件下能侵染杂草、烟草、草莓、茄子等12 种植物,在人工创伤接种条件下可侵染21科51种植物。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肥料中越冬,一般可存活3 g 5 年。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和肥料等,借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生流行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在24 ~ 27 ℃最适合侵染,温度在28 ~ 30 ℃发病最快,气温低于20 ℃很少发病,平均气温达20 ~ 22 ℃开始发病,23 ℃以上大量发生并迅速蔓延。湿度是烟草黑胫病流行的限制因子,雨后相对湿度保持在80% 以上3 ~ 5 d 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总体来说,连作、排水不良、高温多雨、土壤黏重、线虫和地下害虫重等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K346、贵烟1号、毕纳1号等。②农业防治: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 年以上;高起垄,深开沟,防积水;及时清除病株,收后清理烟秆及残体。③药剂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选用100 万孢子/g 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20g/亩、10亿/g 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25g/亩;化学防治药剂推荐使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8g/亩,对病史地于移栽时、栽后15 d、25 d、35 d 喷淋烟株茎基部,或根据土壤湿度每株灌药液100~400ml,以根际土壤湿透为宜。为避免抗药性,化学药剂交替施用,晴天用药,时间为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