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的门槛,科研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也不是多么高高在上。选好题,一头扎进去就好了。万事开头难,选什么课题呢?选错了怎么办?选择困难症患者如何做科研?这些患得患失让人纠结的想法确实难受。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果这个主题是自己喜欢的,自然会有做下去的动力,查资料打基础完全不会觉得枯燥辛苦。幸运的是我不是博士,没有导师的大方向限制,也不受博士论文的捆绑,选生物信息学真正是我的热爱和自由。选错了就从零开始,三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其实哪会有一无是处的错误选题呢,即使真的做不下去要换方向,原来的科研也没有白做,全都化为经验积累着呢。所以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做科研首先要有从头开始敢于放弃的勇气,选错也没什么可怕的后果。
要不要时刻follow科研热点?做科研的人都有这个压力,尤其在立题的时候,生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没有看到关键的文献,做了无用功,做了无意义的科研,被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抛下,终日处于紧张浮躁的情绪中。大数据热门,赶紧做大数据,人工智能热门,又想研究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热门,马上又转去量子科学,天天被所谓的热点牵着鼻子走,却不考虑自己的理论结构是否能hold得住,徒然奔走在各种热点中一无所获,跟着时代潮流没错,但不必过于紧张。多看综述,了解当前领域的现状,只要近两年还有人做,就大胆做下去,总是观望而不深入研究,再热的点你也沾不到光。此处没有任何针对热门科学的偏见,我尊重每一个科学研究。
想做科研就得踏实,耐得住压力和诱惑。这一点是最难的,当前的科研风气浮躁,追求快速出成果,科研生存环境恶劣,两三年没成果就得卷铺盖走人,不给人容错和潜心研究的空间。节奏如此之快让人恨不得生吞活剥快速成文。然而,即使狼吞虎咽勉强跟上了进度,那些没有消化的东西最终还是会全部反馈到自身。当初不求甚解企图绕过的内容,写文章时就会跳出来纠缠,逼迫你必须弄懂。与其快速搭建一个根基虚浮的高楼时刻担心倒塌,不如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基础科学永不过时,不管是什么热点,都是在基础科学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习基础知识,后面的阶段才可以快速起飞呀。
不强求必胜的结果。没人愿意做无意义的事,总想求一个好的结果。写基金申报书时希望能中,做科研希望能发表好文章,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但如果对结果报有太多期望,势必会被功利欲望所支配,被拒稿或基金未中愤愤不平或深受打击,影响心情,整个心态都不好了。试问失望、气愤和抱怨能解决任何问题吗?这里的因果关系是先做好科研才有好结果,而不是先期望一个好结果就能做好科研。一个人总共就这么多精力,如果分出一些心思去追求名利权衡利弊甚至投机取巧,当然也就没有那么投入于科研中,做出来的科研又怎会高级?做科研不能太贪心,什么都想要。守住初心,简单纯粹,不受外物影响,坚持几年,总会有收获。那个一年内在《Cell》和《Nature》上发表文章的85后女博士,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她的信念一定是简单的,对科研一定是热爱的,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心思。
个人科研和团队科研。做科研最好是有一个团队,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集体的智慧和能量不可小觑。没有团队是不是就做不了科研呢?我前几年一直没有团队,没有导师,没有平台,都是单枪匹马瞎琢磨,勉强也能前行。当然困难重重,诸多困扰。分享我现在的想法,没有团队时,对自己的科研定位不妨低一点,先盯住一个小环节做好,只要做一个小小螺丝钉,有点小用,不妄想一个人能解决多么高大上的大课题,积累科学素养,如有合适的团队再加入,融合集体力量再做大课题。
能系统化就更好了。做科研可以跟随本心,潜心研究,不过还是尽量避免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不成系统。先有一定深度再横向拓宽,是不是比广撒网蜻蜓点水更有力量呢?
做科研的大多数烦恼是对自己的科研定位不准,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摆正自己的位置,会轻松很多。
做自得其乐的科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