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心与名校选择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 (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一般而言,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地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当你拥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自信源自实力。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充满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无形的手在帮助他。”这个世界有上帝吗?有,上帝就是你的自信心!老子说:“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川之所以汇集江海,因为它善处下游地位,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这正是老子对谦虚作用的写照。谦虚是什么?谦虚是自信的一种表现!
自信正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态度,当我们一事无成时,我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打倒,于是我们觉得生活痛苦、暗淡无光;我们建立了自信,思想上也变得乐观、豁达,从而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得美好了。所以只要我们有自信心,它就会激发我们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如同火,可以焚烧困难、照亮智慧。人不能失去自信,否则生活的重担就无法挑起,前进的路上就会寸步难行,心中的希望就会暗淡无光。
在“生态保护理论”看来,自信心是神经网络系统中形成的概念体系的接地性能的指示器(或者说是接地性能指数),是神经网络的一种全局性的积极的情感“涌现”,这种特殊的“涌现”会对个体所有的认知和理解产生影响,其“涌现”本身也会随着每次感知事件是否成功被理解而发生变化,每一次真正的理解归零都会使得自信心“涌现”得到强化,而每一次失败的理解都会弱化自信心“涌现”。
自信心的强弱与概念的接地性能紧密相关,所以“悬空概念”会严重破坏人的自信心,而“悬空概念循环群”则会让人产生过度的自信——狂妄,自信是以现实的可实现的基础为前提,而狂妄则是以虚幻的想象为前提,二者都会形成很强的气场,对他人产生影响,能产生实际的结果;所不同的是,基于自信的行为结果是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长时间存在下去,而基于狂妄的行为结果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能持久,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的兴衰就是其中之一。
在“生态保护理论”看来,自信心的强弱是评价教育效果自然直观、准确的标准,比起现行的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教与学的质量,采用自信心强弱指数来评价更能评价出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来。如何设计出客观公正、便于操作的自信心指数评价标准是未来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处于改革时期的中国,各种新的现象不断出现。近年来,给孩子找个名校就读成了许多家长的奋斗目标,其决心和付出之大让世界人民感到不可思议。
名校情结由来已久,其原因总体而言不外乎名利二字:
1)不差钱,花钱买名校,差钱也要借钱买名校;
2)国外名校,毕业就可拿高薪、申请移民,巨额投入有巨额回报;
3)国内名校,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实际的情况是,许多通过花钱进入名校的孩子,教育效果反而不如在一般学校受教育的效果。究其原因,孩子的自信心被严重损伤是一个主要的因素。首先,花钱买读的学生如果知道这个事实,那么他(她)的心理先天就有一种不自信的心理暗示;其次,与通过智力因素顺利进入名校的同学相比,每次竞争失败都会加强其不自信的心理,长此以往,其自信心相比于同等智力条件下在一般学校就读的同学,自然会低很多。因此毕业后,进入社会的竞争能力反而更低。通过买读使孩子进入名校,这让家长觉得很有面子,认为他们为孩子的成长做了一件好事,而实际上,却干了一件付出了金钱却毁了孩子的蠢事!
在“生态保护理论”看来,唯一能对孩子自信心培养有帮助的是:防止孩子的概念系统中出现“悬空概念”和“悬空概念循环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