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Thin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dushandong

博文

我理想中的科学研究

已有 4099 次阅读 2008-12-31 05:14 |个人分类:科学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研究, 理想, 人文

当科研职业化之后,就变得越来越现实。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来自基金考核和项目申请等活动的检验。这是规范大规模科研活动,节约管理成本必须的措施。在这一系列的外在确认活动中,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表现能力显得比对科研自身的领悟和热爱更为重要了。这种导向会造成一种令人遗憾的后果:那些表达能力差但是有科研天资的研究人员将被逐渐边缘甚或淘汰出科研舞台,那些表达能力出众,能讲故事的将大行其道。当热爱科研的人明白了形势之后,被迫去练习各种表演,按照规则要求进行自我改造,几年下来就再也看不出是热爱科研还是热爱这个规则设定的成功。不排除有少数的精英,他们既具备天才的研究能力,真正领悟科研真谛,内心热爱科学,同时他们具备演员般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表情。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觉得我们缺少了埋头苦干的环境了。或许这就是目前浮躁的现状的一个原因。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无限的,这种现状可以说是好的,因为它让人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可是时间上从来都是顾此失彼的。我们会衰老,会遗忘,会迟钝,会绝望放弃。如果不能加入一个分工良好的的科研团体,有人争取项目,有人埋头苦干。想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是很难的。所以现状是一个一流的科学家带着一个团队,科学家自己到处忽悠钱,其他人跟着理解科学家的构想,在大的框架下按照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是应对现实的一种权宜方法。但是,科学家自身的科研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事实上有的是完全被其他事务给占据了。科研工作是由生涩的新手或者其他人完成。 在这种情形下科学家本人和科学项目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要解决此类问题,建立科研基地,如国家实验室,有充足经费保障,同时免除频繁的检查考核。对从业人员实行完全的信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8709-207789.html

上一篇:专业分工后的现代人生活的异化
下一篇:电影插曲--放牛班的春天
收藏 IP: .*| 热度|

1 cgykjyjzx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