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北京会议点滴

已有 3530 次阅读 2012-3-1 17:3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class, target, center, 北京会议

北京会议点滴

——《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

应《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孟玮老师的邀请,参加九三学社与杂志社共同组织的一个小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题。回想起来与孟老师合作已经有快六年的光景了,在《民主与科学》杂志上约莫发表了7-8篇文章,这些年一直通过邮件联系,合作非常愉快,内心也是很感激这些朋友们的不离不弃,所以开学前接到孟老师的邮件,问我是否有时间和兴趣参加这个会议,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新学期的课表,好在运气不错,恰好有两天空档,所以当时就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周一课后,赶紧到售票点买票,夜里搞了一个通宵做了一个课件,早晨匆匆睡了一会,起来到火车站,晚上赶到北京,找了一个小酒馆约了一个朋友小聊了一会,然后找了一个小旅店安顿下来。细想这些年来如过客一般很多次串访北京,于我而言那还是一个陌生城市,不知什么原因,我内心里竟然有些喜欢那些断断续续的聚散的感觉。

这次会议上见到几位老朋友,如孟建伟教授、尹传红老师、李醒民教授、北大朱效民副教授,以及我们这个学科的前辈北大孙小礼教授,王渝生教授应该是我第二次在会议上见到,很多科学界的老先生是以前不认识的。这次会议的主持人孙伟林主编很幽默,为人诚恳和善,给人感觉很温暖,会议的节奏把握的很到位。孟玮老师很热情,会议张罗的很有章法,与我想象的一样,一生中能遇到一些好朋友也是很快意人生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热心事业的人,一份杂志才能办好,也衷心祝愿祝刊物越办越好,以后多多合作。

会议的报告很有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位,简略记录一下。秦伯益院士通过个人买书的经历揭示了当下文化的现状:过去书少,精品多;现在书多,精品少。说的很实在,学术质量的下降也是这几年的最大特色,秦老师的其他很多观点我也是高度认同的;叶铭汉院士的简短发言意境深远,他提出要对错误进行反思。这恰恰是当下中国最缺乏的。资中筠先生从人文社科的角度提出的一些的观点我也是高度认同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梁晓声老师的发言。我知道梁老师可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他的几部小说都是电视剧的热门题材,那些年这些题材可是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梁老师的博客我也看过,一如既往地喜欢他的文字。先不说别的,梁老师演讲的感染力很强大,不愧是作家,在我坐火车回来的路上,接到梁老师的短信,也谢谢他的鼓励与支持。中国应该有多一些这样的作家,用良知去唤醒沉睡的国家,否则我们也愧对后人。也祝愿老大哥未来能够写出更多反映时代之重的文字。中午会后,在大厅里遇见王志珍院士,王老师很平和,也谢谢她的鼓励。由于要赶火车,下午的会议我没有参加,也正应了我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在时间的路上,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又相遇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本人做了一个微型演讲《困扰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三种思潮》,虽然没有来得及展开,但也初步把自己想说的表达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也谢谢各位朋友们的热情鼓励与宽容。也再次感谢大家!

罗列两句俺演讲里的话,以此作为纪念!

人是一种消费意义(文化)的动物!

思想的饥饿是无法忍受的!

目标的美好,不是手段罪恶的通行证!

最后,让我以柏拉图理想国里的一句话结束本文:(苏格拉底对格劳孔说)不管怎么说,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悪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

2012-3-1于南方临屏涂鸦,以此纪念本次会议。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542965.html

上一篇:寻找一个孩子!
下一篇:两会应该改革了!
收藏 IP: 180.158.59.*| 热度|

23 齐伟 肖重发 刘立 李学宽 李宁 曹聪 张玉秀 武夷山 喻海軍 高建国 丛远新 王芳 刘博 吕乃基 黄锦芳 金小伟 鲍海飞 逄焕东 朱志敏 杨秀海 孟津 zhangcz07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