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记邢润川教授二、三事 精选

已有 7658 次阅读 2023-1-30 13:4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fe910ea8.jpg

记邢润川教授二、三事

李侠

16日晚上收到薛勇民教授发来的微信,是一则讣告:邢润川教授去世了,享年85岁。看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让人猝不及防。邢润川教授是我的博士导师,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像过电影一样从头脑中快速闪过,赶紧吸一支烟平复一下心情,然后拿起手机联系一下几位经常联系的同门师兄弟,赵冬教授、贾玉树教授、韩来平教授,通报一下信息,疫情期间也出不去,总要做点什么,我联系了王姝彦教授,请她代为慰问。我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对于学哲学的人来说,早已接受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这一事实,但考虑到生的种种艰难,但我还是如梵高一样无法习惯死亡。最近一些年我有太多亲人离去,感觉自己的记忆大厦正在一点点坍塌,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无数个与他相关的人的记忆构成的,当那些与我们有关的记忆一个个离去的时候,我们自身的完整性就开始出现缺口,到最后也就彻底湮灭了。记得几年前从网上看过一部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一直认为那是个关于死亡的很温暖的故事。

李侠山大_20230130131344.png

(印象中好像是2000年9或10月份照的,这是我与邢老师最早的一张照片,谢谢成素梅教授提供的照片)

我印象中邢老师生活非常有规律,不吸烟、不喝酒,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下午4点钟到学校的小花园散步一小时。那个小花园离我的宿舍非常近,有时邢老师散步后会来到我的宿舍看看,询问一下我最近在关注什么问题,看什么书,或者聊聊家常等。那个时候宿舍就我和学物理的梁博士,他总是早出晚归,到夜里十点才从实验室回来,所以在宿舍读书很清静。那时我的床上、书桌上都是书,再有就是散乱放在书桌上的香烟、稿纸。那个时候年轻,想法很多,老师问起来也就打开话匣子,叨叨的说一大堆,邢老师总是很认真的听,偶尔说一点他的想法,走时还不忘鼓励一句,小李爱看书是好习惯。邢老师离开宿舍后,其他同学们就会来我这里吸一支烟,说你老师很关心你啊,然后大家就一起说笑一番偶尔也会聊几句校园轶事,后来回想很少有老师去宿舍和学生聊天的。现在我当老师了,也是经常督促学生们要多看书,虽然我现在不去学生宿舍,但也常常把学生们拉出来到校门口的小酒店喝酒聊天,也许这些习惯多少有些是受到邢老师影响的,只是现在我已经不太像年轻时那样爱去聊学术话题了,很多时候人也是变得越来越沉默。

在我记忆中,邢老师是话不多的人,做事情聚焦不贪多但很执着。有时候去他家里,他会把家里的香烟拿来让我抽,师母则总是问我是否吃饭了,总要给我做面条,或者让我吃水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温暖的。他听完我的汇报,提点建议,鼓励我把自己的想法努力做好,偶尔也会聊聊他做的杂志的事情。印象中好像邢老师很少申报项目,那个时候他好像一门心思做杂志,当时杂志名字叫《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后来改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三大名刊之一,再就是带几个学生,我个人觉得这种不贪多而聚焦少数几件事的心态有利于长寿。

李侠山大2_20230130131532.jpg

(这张照片是朋友从吴彤教授那里转来的,谢谢吴彤教授)

曾听邢老师聊过他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工作了20年,然后1984年来到山西大学,他是学化学出身的,以前研究过中国白酒(蒸馏酒)的历史,我一直觉得奇怪:一个研究酒的人竟然不喝酒,而我这个不研究酒的人却常常喝酒。我总是隐约感觉邢老师和我父亲他们那代人有个共同特点,社会转型要么成功要么夹生,这种社会转型夹生是很痛苦的事情。我父亲要是活到现在也就87岁,我知道我父亲的社会转型是夹生的,所以他的一生吃过很多苦,他们不会那些场面性的活动,他们有固执的个性与原则,但捍卫这些都是有代价的。时至今日,我愈发感觉自己的社会转型也是夹生的,说不上好与不好,也许保持本心就好,我不知道邢老师是否也有过这种纠结。我看过邢老师与张家治老师编著的那本《科学技术史简明教程》(1988,科学出版社),感觉很棒,尤其是关于十九世纪的那部分写得非常详实,按学科门类来划分,结构与逻辑都很清晰,那本书也是我看过很多遍的一本书,最后书都散架了。即便按照现在绩效主义的标准来考核,邢老师也是很优秀的老师,下面是我从百度学术上查到的量化信息:

邢润川教授23年01月30日1106_1.jpg

在带学生的问题上,邢老师有他的执着也有他的宽容。我记忆中邢老师带的学生不是很多,通过多次交谈和了解,他会结合学生的特点把他长期关注的问题留给你。当时年轻,有无限精力和热情,我的策略就是全盘接下来,自己的爱好留出一些时间继续做就是了。很多老师是不喜欢学生开辟两个学术领域的,怕那样做会分散精力,最后啥也做不出来,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爱好与激情是人类最大的驱动力,所以,我个人认为结合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如果能够忙活过来也是可以的。在这点上,邢老师还是很宽容的,我经常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邢老师畅聊,很多时候也是聊得很开心,也一起发表过很多篇文章。我喜欢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氛围,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潜力和动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与释放,在这点上我觉得邢老师还是很宽容的。时至今日,我也会在选题上给学生我的建议和最大限度上的选择自由,因为我就是那样过来的。

b8389b504fc2d562853565fb0a4187ef76c6a7efc6de.jpg

我很少给人打电话,感觉这些年也没有取得啥像样的成绩,每天努力挣扎而又混得灰头土脸的,实在是觉得没啥好说的。不打电话不意味着不想,只是怕辜负期待。谢谢邢老师这些年的陪伴,其实,我挺想他的,要不是疫情,这几年总会借机回山大看看,然后陪邢老师坐坐聊聊天……

巍巍太行,汤汤汾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谨以此文纪念邢润川教授

2023-1-30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第一幅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74134.html

上一篇:从证据到信念:重解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
下一篇: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69:奇波拉的《人类愚蠢基本定律》
收藏 IP: 101.80.159.*| 热度|

28 史晓雷 王恪铭 夏炎 王德华 刘钢 王涛 宁利中 尤明庆 崔宗杰 武夷山 姚小鸥 周忠浩 刘立 杨顺楷 刁承泰 李毅伟 黄永义 王飞 郑永军 刘全慧 张晓良 罗帆 汪育才 李斌 赵金瑜 杨正瓴 马雷 吕乃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