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想从09年12月接手管理这个实验室以来,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刚来的时候,实验室基本属于不能运行状态,各种仪器只是摆设,很多仪器缺头少尾。接下来实验室变迁,从十楼搬到另外的三楼,我仅仅过了一个月的产假,就上班搬迁实验室。本来产假是半年期限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接下来依靠教育厅的有限建设资金,补齐了缺少的或者不完整的设备,经过中期检查,得到了教育厅专家的认可,我的中期报告也是有一说一,绝不夸张,就连领导都说我的报告过于实在了,最后结果挺好,教育厅又追加了些建设资金。所以从心底里我是感谢教育厅的这部分资金的。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已经超越自治区同类实验室了。后来学校又分给我们实验室一部分中央支持地方的经费,那实验室基本的实验仪器算是完全补齐,以后就不用买这些基础仪器了。
软件的建设是最难的,这几年在整个学校科研氛围不浓的情况下,我实验室首先在实验室内部逐步形成科研氛围,开展实验室学术交流,培训实验员,强迫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一些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依靠个人关系邀请专家来交流,用最少的钱作最多的事情。到现在为止,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人员基本能掌握各自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室的硬件上来了,软件有所形成后,我适时的开展了校内的宣传工作,当然也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要不然有人会说是搞个人宣传了,没办法,到了国内就得适应国内的一些做事的方法,既要保护自己,又能把事情做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实验室我个人认为是学校运行最好的了,名声也逐渐传了出去,到实验室作实验的老师学生也络绎不绝了。年初科技厅来听答辩报告,我们这次共有三个实验室参加评审,其他两个实验室一个是能给医院创收的,一个是老牌的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答辩的时候我是第一个,我又是个很简短的报告,虽然科技处的人给我修改了些,但是,我感觉报告比起其他两个实验室的还是显的太简短。然后提问的也非常多和尖锐。后面两个的报告可真是能讲。专家也没提什么问题,我感觉我的报告太干了。实地考查的时候,我是最不怕的,因为我的东西都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在实验室作实验的都是真正在作实验的人,没有作假的成分。这里有个小插曲,以往的检查,我们都要买水果,挂条幅。今年我们实验室没有作任何这些准备。没想到这正合了科技厅的要求,一切从简,而老牌实验室则准备了水果、鲜花等等,听了要求后,他们赶紧派人把东西撤走。真是新一届政府新气象!之后就不管了,能否评上也不是我个人能左右的了。前些天,科技处打来电话,只有我们实验室通过了!
实验室建设的确是耗费精力,也能理解为什么好多人回国后就不那么容易出东西了,台子算是搭好了,下一步该好好做做实验,再出点干货了!
实验室目前的软肋:
一、科研团队还没有稳定形成。
二、实验室的研究生缺乏,去年就没招到研究生,学医的本科生都报考能当医生挣钱的专业了,我这个纯科研实验室很少有人报。有些想调剂过来,但是学校要求不考西医综合的不能调剂到我这里,估计今年又招不到研究生了。
三、研究课题较少。这几年个人感受,申请省的科研基金比申请国家级的要难上百倍!即使在三轮都通过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莫名其妙的打下来,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希望新一届政府带来的新气象能沐浴到我们这些在科研一线的人。
下一步,克服软肋,希望学校现在和未来的二级学院和校领导能继续支持我们这个返老还童的实验室,向省部共建实验室进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