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mwy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mmwys

博文

普本离985高校路有多远?

已有 3834 次阅读 2013-10-30 22:3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按照费孝通老爷爷(简称费爷)在乡村调查之中所提到的圈层理论,可以类比高校生态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圈层理论,以985为圆心以211为半径画圆,主要资源集中分配在圆内,普本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在圆内高位趋同,圆外试图跟进目的有二,一为风声二为雀起,所谓风声无非是名,所谓雀起无非是利,圆内名利双收,圆外望洋兴叹,圆内圆外空间距离一线之隔,心理距离咫尺天涯。比较普本与985其差异性并不显著,造成差异的相关要素是:

 

  1、群体性思维差异细微。985高校的学生思维模式是整体性,驾驭各科时间分配的能力相对较强,普本的学生通常是只顾低头拉车无暇抬头看路,低头拉车是兴趣,抬头看路是方向,985高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光环有相对清晰的认知,他们把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天才加汗水,这个天才并非天生之才而是在后天中形成的好的习惯,他们从不主观的判断自己的智商,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勤奋是天才的必由之路,那些所谓的天才只是外界虚空的评价并无本质内容,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上面是一种偶然的、机遇的、可变的,这就是自知之明。他们把成功归因为一种不确定性他们就会对成功的因素做动态分析,不会产生心理依赖和盲目自满。普本的学生同样认识到勤奋的重要但是没有意识到对学习方法的反思重要性,通常一味的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得量的积累,他们的人生线条大多是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笔者不能不说普本学生被语言假象遮蔽在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上面分析能力较弱,反思意识较差,思维视角单一,理论融合缺位,思想贯通不畅,归因偏差显著,迷信天才过度。

 

 2、自我管理差异显著。985高校的学生通常自控的意志力整体偏强,目的性、计划性、迁移性、反思性能力都较强,在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注意力分配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超越性,这种控制力使得他们不断地取得一种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普本的学生勤奋有余但反思能力相对较弱,自我调整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在归因方面通常靠意志力来作为内在的支撑,忽视了科学的基础,思维惰性较强,加上学习习惯不稳定,在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主观效能感降低,常有认知偏差,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中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能力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自信心受损,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再加上群体性归属感等人性偏差使得这些学生对成功人群敬而远之,对于正能量信息交流闭塞,从而失去动力系统和外力支撑。

 

3、环境因素。985高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让普本高校无颜色,这就是回头一笑百媚生普本高校无颜色,985高校因为学术积淀厚重、学风淳朴、学习气场浓重,学生获得了良性的发展空间顺势而生,普本高校深陷泥潭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普本学生对985高校产生高山仰止之感,心向往之之感,所谓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他们在羡慕的同时忘记了抬头看路,忘记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能力弱,精神状态差,精力分配失调,自我意识弱化是普本和985之间的距离。

 

 4、普本学生在思维方式、智力结构、心智认知和985整体性具有同构性,他们在卧薪尝胆的同时如果能够研习985学生的特质,他们和985就会道统为一,如果没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精神、反思的能力、反思的方法,那么和985就是咫尺天涯,所以我们认为普本和985最大的差别是985绝圣弃智而普本却斤斤计较耿耿于怀,985放下它该放的,普本扛起它不该抗的,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绝顶聪明的人不是真正的智商多高,而是知道自己哪里愚蠢,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努力延长短板,而不是关注自己的长板,炫耀自己的长板。

 

 

  综上所述,普本学生进军985就是一个越过自己的过程,反思自己的过程。普本和985其实就是一纸之隔,纸的厚度因人而异。捅破它其实很容易关键是如何给自己制造出一种虚假性的张力,让张力变成动力,让动力持续不断,让动力绵延不绝。每每看到考研学子那不得章法的学习方式不禁感慨,路径依旧,人依旧,拉车依旧,低头依旧,不识路依旧,不辨路依旧,不禁为他们的前途担忧,你们的路在何方?这层窗户纸这么难捅破吗?难亦不难,不难亦难!有多远?大家都有自己尺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6845-737565.html

上一篇:从肯德基和麦当劳厕所文化看中西思维差异
下一篇:中国梦主人是谁
收藏 IP: 223.245.59.*| 热度|

8 苏光松 王加升 胡业生 郭林林 薛宇 刘敏 huqiwang999 pengchaochin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