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项圣谟 画芦雁 轴 纸本水墨 题诗:不知回雁峰,相去几多远。一行千万行,渐渐来何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丛汀芦苇,群雁就宿,或低翔而下,或结阵远来。
项圣谟 画芦雁(局部)
【北宋】释道潜《淮上闻雁寄仲恭》:攲枕船舷夜橹停,数行南去雁如绳。起来欲寄相思字,高拂银河唤不应。
【南宋】蒋捷《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蒋捷《喜迁莺·金村阻风》“别浦。云断处。低雁一绳,拦断家山路。”
郑煜(清代浙江嘉兴秀水人)《姑熟道中》:漠漠江天水驿迟,险矶才过客心夷。一楼明月仙人酒,百里青山太傅诗。芦荻湾头渔舍近,樯竿风里雁绳移。向东一坝如门户,从此挑灯准到期。
姑熟,今安徽当涂。雁绳:雁飞成队列,好似绳移动。
高崇元(清代钱塘诸生)《题许默斋太守连枝图》:风送新凉秋满天,沉霞影里雁绳连。松间共坐翠微滴,惊湍有时来石边。
【清】程晋芳《舟次言怀》首联“也算还家也别家,秋帆影逐雁绳斜。”
【清】唐仲冕《淮阴舟中》颔联“雁绳衔落日,渔舍点寒灯。”
汪同尘(1891-1941)《苦榴花馆杂记》载:淑媛女士春感八绝之四云:“雁绳一字过前川,断续声声梦里牵。二十四桥明月夜,恼人消息暮春天。”
“雁绳”一词入诗词,宋代至今,我读八则。蒋捷长于词,为“宋末四大家”之一。“低雁一绳,拦断家山路。” 悲凉清俊。余六位中似名气不大,又有释子闺秀,但皆以“雁绳”入诗,可见“雁绳”之魅力。观项圣谟《画芦雁》,体味“雁绳”之形象。“风送新凉秋满天,沉霞影里雁绳连。” “秋帆影逐雁绳斜。”突出秋景,自有“长风万里送秋雁”(李白)、“江涵秋影雁初飞”(苏轼)在前。
雁飞图(转载自网络)
雁飞图(转载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