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年2月21号星期二,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旭月谈的NMT技科篇。今天我们仍然聚焦上周二的话题,就是NMT助力中国海洋生物学。今天的主题是哈佛科学家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解码章鱼化学触觉的文章。
上周我跟大家分享了曾在美国做的一部分研究,就是海洋酸化对于像大龙虾这种海洋生物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一个符合或者适合NMT这种长时间监测非损伤的、适合活体检测的设备实验体系,从而我们可以去回答众多的前人没有回答过的问题,这也是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重点。
大家知道,我跟大家分享海洋酸化研究的灵感、机会,来自于黄海水产研究所陈碧鹃、夏斌几位老师出色的研究工作。再往前倒一点,也来源于美国的一个智库报告,就是中国众多领域开始超越美国科研,但是在海洋生物学方面还相对滞后。但从咱们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工作来看,他们从2021年引进非损伤微测技术,2022年就开始产出成果,还是相当令人振奋。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很快就会有超越的情况发生。
特别是上周在咱们NMT线上答疑的时候,我也很有幸结识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边力助理研究员,探讨了章鱼如何感知外界的化学物质。实际上今天的文章就是边力老师给咱们提供的。值得一提的是,不仅边力老师醉心于科研,而且很热衷科普活动。这是他在央视科教频道为大家展示章鱼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海洋学知识图片。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特别罗列出了文章所用的所有方法。实际上咱们中国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转录、遗传、免疫、原位杂交、生化和行为学这些方面,大部分都不落于西方科学家之后。但是在电生理学方面,我的感觉或者说这些年的感受是相对滞后一些。因为这部分需要相应的基础知识,需要校园或者科研院校之外的支撑体系,就是像旭月公司这样专业在某一个领域,尤其是电生理领域,不仅提供设备,特别是技术上的支撑和支持,这部分可能在中国相对滞后一点。
随着咱们非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和发展,特别是近些年非损伤微测技术已经帮助科学家在植物领域的抗逆、营养等方面实现突破。这次也是借着边力老师介绍这篇文章,我也想花一些时间研究一下目前世界上比较领先的模式化系统,以及如何把电生理技术应用得恰如其分或者非常巧妙,从而把人们科学的认知向前提升一块。
从技术角度讲,非损伤微测技术现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包括像哈佛教授实际上在这块没有中国科学家幸运,因为在这部分说实在话非损伤微测技术是超越膜片钳的一种电生理技术,而且非损伤微测技术严格地讲超越膜片钳不是一点半点,在过去很多报告里我都跟大家聊过,大家可以去搜一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像离子的侦测、离子的检出,非损伤微测技术可以马上就告诉你是什么离子,而没有必要去根据免疫组学或者置换溶液等等比较繁琐的步骤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作为组织水平来讲,非损伤微测技术更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细节我想通过后续,咱们先认认真真地、虚心地学习这篇文章背后的方法和后面的逻辑,先读懂他们,然后咱们一起看看怎么样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边力老师和我们海洋生物学家们的需求,咱们再考虑怎么去整合、怎么像植物领域的科学家们一样,把这个技术用得恰如其分、用到点子上,从而实现咱们中国海洋生物学的突破。
今天就聊到这里,再见!
视频讲解版本,请前往旭月谈微信公众号查看:点击这里跳转
关于作者
许越,非损伤微测技术发明人,活体功能组学创始人,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者,国际科学合作倡导者,前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级研究员,美国扬格公司(YoungerUSA,LLC)总裁,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中关村旭月非损伤微测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国际NMT联盟发起人兼主席。2001年创建美国扬格公司(YoungerUSA,LLC),2004年在国内研究生时期导师,中科院匡廷云院士、杨福愉院士和北京大学林克椿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感召下,于2005年辞去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级研究员职位,回国创建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将美国MBL科学家Lionel Jaffe的振荡电极概念引入国内,在政府科技部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引领和创业初期资金支持下,带领旭月团队,与全国2000多位科研工作者一道,经过2001到2022,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和专心钻研,锻造出了具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及其系列应用设备。在完成NMT在科研领域的商业化、产业化的进程中,帮助国内外学者将NMT成功应用到了中文核心文章146篇,SCI文章502篇,其中在顶级期刊,如CELL、NATURE、SCIENCE等文章19篇,总影响因子2123,NMT科研设备于2020年远销欧洲瑞士苏黎世大学,完成了从技术上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近十年来,逐步开启了NMT在医疗、健康、环境、食品、抗疫防疫、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民生领域的成果转化进程,并取得可喜进展,因此2021年6月通过了科技部认定机构的国际领先水平评审,在此基础上2022年发起成立“国际NMT联盟”,将中国NMT团队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损伤微测技术创新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作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旭月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