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基金申请(秦伯强) |
前不久,本人有幸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的基金评审。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基金评审。先是一天的重点基金,然后是四天的面上基金。对于重点基金,由于绝大部分参加答辩的都是在该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或科学家,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有一点体会,就是重点基金的答辩,答辩人务必需要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坐在下面的评委,自己展示的每一张片子,每一句话,会给评委什么印象,逻辑性是否清楚,最好能够换位琢磨琢磨。我保证绝对有帮助。至于面上基金,从报到的那一天起,就需要看一大堆申请书。平均每个评委作为第一主审需要阅读二十多份,作为第二主审,也要阅读二十几份,几乎每天晚上的空闲时间都贡献给了申请书的阅读。读这些基金申请书,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每次想想这些申请人,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写成一份申请书,好不容易通过书面评审,进入最后的会审。都不忍心把这些项目拿下来。只要函评没有颠覆性的意见,申请书中也没有影响其完成的错误,一般我们都会尽可能给予上的机会。当然,最后能不能上,还需要投票确定。因此,基金评审相对而言,是比较客观和公正的。 有些基金最终仍然没有上,我想肯定是有问题。从我看的申请书来讲,最典型的问题是科学问题不清,凝练不够。什么是科学问题?就是那些隐含在表面现象后面的机理。譬如,有一个题目是做水生植物恢复试验研究,这仅仅是你想做的研究工作。而这个工作背后的科学问题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要素,你如果明白了这背后的科学问题,你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很大的一个题目,因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太多了。又譬如,流域污染物输移的模拟。这背后隐含的实质是水流对污染物携带的数学描述。据我所知,除了河道和湖泊中有这样的数学描述方程,陆地上尚未有这样的描述方程。那么流域污染物输移的模拟从何做起?而且,模型模拟是机理研究的数学概括,模拟模型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工具。因此,开展模拟研究,需要前期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包括丰富的数据,基本清楚的机制等等,才能进入数学模拟阶段。有些青年学者不熟悉这个原因,一开始申请的题目就是“鄱阳湖湿地动态变化的数学模拟”,一看其申请书内的研究基础,对于该地区湿地变化的机制尚未清楚,观察数据也很有限,这样的条件,如何能够完成项目提出的目标?还有一些青年学者,未经仔细推敲,设计的题目常常偏大,有的甚至是做不到的。譬如,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盐循环。这是很大一个题目,而且,你仔细想想,氮磷循环的某些环节,现在尚未有好的办法把它搞清楚,这样的题目显然是有问题。因此,基金申请,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对于科学问题凝练、凝练再凝练。 |
另外,申请基金心态要好。有一个学者2008年申请一个所里的基金(类似新进博士的启动基金),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态,专门花了3周,非常认真地写,自己觉得基金书已经十分完美了,结果出乎其意料,绝大多数人都拿到了,而他却落选了。去年单位里的一个基金,竞争激烈,由于忙试验,事先没听说这件事,等到快截止了才匆忙写了交上去。后来认真准备答辩,最后居然中了,而且名次靠前。这次自然基金花了2周时间,再加上刚到新单位,开展新方向,前期工作不多,没有太高的期望,居然中了。时间花得最多的,认为最有可能中的所里的基金却没中。认为希望不大的,居然中了,可见运气也很重要。不过应该很满足了,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也从心里非常感谢评审专家、感谢以前的导师和他现在的老师和同学。表示一定要尽力完成好第一个基金。
评审基金
凡是“站在世界舞台上搞科研,与国际一流团队过招”的申请都得到了较高的评价。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是纲,纲举目张。能勇于向帝国主义反动派作斗争的团队都是好样的,抱有这种信念和长期积累的对敌斗争经验的团队,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去做基金项目。而对于那些“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的,具有革命的大无畏主义精神的人,则要慎之又慎,多读几遍他们的申请,从字里行间仔细探寻他们的酒量。
|
|
|
|
|
|
|
|
|
|
|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