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陈崇希教授学习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长江日报近日报道:86岁“揭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岁的他结题了。这篇报道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陈崇希先生退休后一直坚持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挥余热,尤其在86-91岁高龄期间领衔高质量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先进事迹,读后感触颇深。我为学校这位德高望重老教授的科学情怀和退而不休,“继续革命”的精神感动,向他学习,他致敬。我和陈老师学科不同,我是地球物理学,他是水文地质学。陈老师尤其擅长地下水动力学研究,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成果卓著。毋容置疑陈老师学问做的好,他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尤其擅长男高音歌唱。正如报道中所说,“每天一小时唱歌,一小时走路,四小时工作。”2024年1月15日陈老师提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报告,以优异成绩宣告项目顺利结束,且硕果累累。此前他还以退休教授身份指导他的老学生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陈老师的退休经历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也是在退休两年后的2013年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学校当年获批111项中唯一一个退休教师获批的项目。因为,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法规,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没有年龄与是否退休限制。我的博文《国家基金助我老有所为,2013年8月26日科学网》记录了我申请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心路历程,在科学网上引起较大反响,迄今文章获得2万多次点击,115个评论。正如一位网友评论说:“祝贺刘老师。做研究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有创意的好内容。原来我很惊讶社科基金给予了年逾八旬老父,写了篇博文引起议论纷纷,有支持的也有怀疑的。现在看到自然科学基金也没有年龄限制,我相信你们都是公平竞争,以内容取胜的,是当之无愧的”,另一位网友:“经常看刘老师(科学网)的博文,所以地大(武汉)的基金项目一出来,我一眼就看见刘老师的项目了。我也同意刘老师的观点,只要是符合规定,基金这个东西,有竞争才有意思。况且,我国的基础研究这么薄弱,多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老专家奋斗在科研的一线,绝对是有利的。”,还有一位网友评论说:“刘老师退休了,仍投身科研,值得晚辈学习,国家不差这点钱,做科研也不在于年龄大小”。记得在我获批这项国家基金项目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一位退休教授也想申请国家基金项目,特地电话向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相关领导咨询“退休人员是否可以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人家以我为例作答,明确告知,退休人员可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来这位退休教授还给我打电话求证。
我们中国地质大学很多退休教授宝刀不老,退休以后继续在社会上发挥余热,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贡献。例如一些退休教师志愿到云南和新疆高校支教,他们利用丰富的大学教学经验为所在学校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还有退休后出任省市及学校相关社会服务工作,例如出任湖北省老教授协会主席的丁振国教授,武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席李长安教授及多位退休教授出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去年我的老师年近90的罗延钟教授在深圳召开的“地球电和电磁学国际研讨会”上做了一个长达2个多小时的学术讲座,引起强烈反响。据我所知,罗老师70岁退休以来一直在一些专业机构担任技术咨询,发挥余热。曾经有人告诉我,学校创始教授老前辈王鸿祯先生(曾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年过70还带领学生野外考察,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这些老教授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精神风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为学校青年教师做出了榜样。
在学校这些德高望重退休教授“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精神感召下,我也不甘落后。退休以来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退休后主持与参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为主的科研项目7项(主持4项),其中我参加郑建平教授主持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将于今年结束。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专业学术交流主要有三次,分别是:“Magnetic structure of the continental lower crust(大陆下地壳的磁性结构)— 爱尔兰高等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部,2012年7月6日都柏林”、“天津蓟县太古代岩石磁性特征与深地壳变质相关系—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10月22日北京”和“地球物理的挑战—地球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2016年5月18日武汉大学”。教学方面有2016年下半年应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年资教室岗位”教授,承担2014级学生地球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及少量教学督导工作,还有自2012年开始的学校李四光学院地球科学菁英班学生的学务指导与班主任工作《我与李四光学院的科教情缘,李院十拾年,P82-91》以及数十场面向大学本科新生(我谈大学生活)、研究生(研究生学习—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与青年学者(做自己的科学研究)的“科教鸡汤”报告。
在谈到退休教授发挥余热话题时,学校一位退休干部对我说:“60多岁退休对于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的身体好的教授来说,那是如日中天正当年。他们是国家的一笔大财富。退下来之后,在单位的工作被年轻人顶上了,再去开展科研教学就不方便了。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完全可以放心地放手地干,继续为国家做贡献,这是大好事。全国像陈崇希老师的人还有很多。如果那些退休的老教授都还继续做科研,那我们国家科研水平会大大提升,综合国力也将大大增强。”他的话很有道理。美国作家尤尔曼说:“无论是六十岁还是十六岁,每个人在精神上都蕴含着奇迹般的魅力,孩子般追求进取的无穷欲望和投身生存竞争的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让你永葆青春”,他的话我很赞成。
2024年1月22日完成提交科学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