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聊聊大学校风校训话题 精选

已有 4353 次阅读 2024-1-8 08: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聊聊大学校风校训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应邀以作者代表之一身份参加学校举行的《纪念高元贵院长逝世30周年座谈会暨“素心若雪 壮志如山——纪念高元贵院长”文集出版发布会》。学校校长王焰新院士与两位党委副书记,一位党委常委及多位学校老领导,部分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青年教师与学生代表参加,足见学校对举办这场活动的重视与支持。座谈会上老同志和校友代表发言深情回忆了工作中与求学时受到高元贵院长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大家一致认为,高元贵院长是中国地质大学优良校风的创建者,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好校长。

纪念会前我在科学网发布了我的祝贺文章《热烈祝贺“纪念高元贵院长”文集出版,2023年12月25日》,并于座谈会当日(12月26日下午)通过微信向相关人士发去我的感言:“祝贺感恩,希望——祝贺学校南北《纪念高元贵院长文集》出版发行(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纪念高元贵院长文集”正在印刷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版的文集提供了大量高元贵院长执政期间的珍贵史料,是学校高水平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感恩高元贵院长在长达10多年的院长与党委书记任期内,为学校早期建设阶段创造的辉煌。高院长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思想已经深入数十万地大人的心中。一代一代地大人传承创新,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了当下我国地球科学创造知识,传授知识的殿堂。希望学校领导与相关部门(离退休干部处、宣传部、学生党委工作部、研究生党委工作部、团委及学生会等单位)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学习高元贵院长的教育思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以地大为荣”,为学校早日建成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座谈会结束第二天,我又通过微信向离退休干部处领导及相关人士发去我参加座谈会的感言:“昨天下午纪念高院长逝世30周年与文集发布活动很成功。学校领导重视,二级学院领导与相关部门和老同志积极参加,尤其是离退休干部处认真负责组织。几个代表发言内容丰富多彩,还原了高元贵院长在地大初创时期和南迁武汉办学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卓越贡献。居住北京的胡燕生老师(退休体育教授,曾任学校体育部主任)在线发言画龙点睛地介绍了高院长创建地大体育文化的历史沿革,让我们对学校辉煌的体育文化成就的发展历史脉络有了清晰了解。1972级英语班校友管新平教授的发言介绍了当年学校创办英语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例,彰显了高院长在那个特殊年代高超的大学领导才华与智慧。高院长将中国特色的革命经历与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相结合,不愧是中国高水平大学校长的楷模。”

自从去年学校校庆70周年开始至今的纪念高元贵院长活动中(去年校庆期间我应邀参加了“高元贵院长教育思想座谈会”并发言),我一直思考大学校风校训话题。我认为大学校风校训是一个严肃认真很有意义的话题,值得学界讨论。在我的印象里大学的校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大学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示的“风采”,这种风采实事求是地用恰当贴切的词汇表达就是“校训”(或学校办学的座右铭)。当然,有的大学的校训也许是某些学问大家或著名校友依据自己的认知,对学校办学主体风格的期许,例如启功先生给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显然主要指大学教师应该拥有的“范”,中国地质大学杰出校友提出的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校训结合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一个大学的校风“无声胜有声”地向世界展示学校的精神面貌与风采。我认为,一个大学展示的校风并不完全由所在大学师生员工自己説了算,更重要的是社会公众对大学表现的客观认可。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著名大学的校风引领社会进步,并成为社会公众价值取向的风向标。例如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校训与其向社会公众展示的校风高度统一。当年北京大学师生员工思想活跃,学术多元,学校容纳宽容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思想认识共存,为此,北京大学产生了诸多至今难以超越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谈到一所大学的校风,社会公众自然就会想到谁是营造大学校风的主体。在我的印象里,一所大学的校风绝不仅仅取决于学校领导服务团队,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包括教师与职员的表现。例如有时候社会公众调侃“吃在xx大学”,“学在xx大学”,“玩在xx大学”,“爱在xx大学”,如果这类调侃属实,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大学食堂师傅的饭菜香甜可口,大学生学习风气浓厚,课堂外的活动丰富多彩和大学充满爱心氛围等。例如有的学校服务部门办事效率高,没有太多繁文缛节,职员总是笑脸相迎前来办事的师生,这样的办事风格都会有利于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大学校风自然涵括了学校校风的主体即学风,社会上约定俗成对一所大学的学风主要指师生学习的风气,学术研究风气,师生独立思考的风气等。一所大学良好的学风奠定了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的格局与成就,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和产生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思想基础。然而,我们有的大学尽管校训文字“高大上”,然而“业绩”表现却很一般,且常有负面新闻出现,降低了校训的公信力。其实社会公众不太会关注一个大学校训的书面文字多么漂亮,更关注大学的本职工作教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表现,这些表现“口说无凭,成果说话”。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记录西北大学几个校友回到母校的一个经历,文中谈到:“有一天,他和几位同学路过他们的母校西北大学,碰到上学时的一位教授。教授现在年事已高,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腋下夹着厚厚的书籍,佝偻着腰从他们身旁走过,他们情不自禁向老师鞠躬问候,并行注目礼目送老师离开,尽管它们上学时教授并没有上过它们的课”。看完这段文字让我心中对西北大学师生双方的尊师重教行为充满了敬意,它充分体现了西北大学令人向往的优良学风。

2024年1月8日完成提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417033.html

上一篇:热烈祝贺《纪念高元贵院长》文集出版
下一篇:聊聊博士研究生该有的“学术范”
收藏 IP: 59.174.1.*| 热度|

11 张晓良 郑永军 孟浩 崔锦华 徐长庆 郭战胜 郑强 杨正瓴 胡泽春 许培扬 guest2623185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