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关于“淮岸禾香”
我个人的公开空间一般叫“淮岸禾香”,姑且简称“淮禾”。实际上,起名字对我而言是件很伤脑细胞的事情,最后可能还不免落入俗套。
相信远离故土的人,思绪往往会跟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错,说到故乡,地标就是中国七大河之一的“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横跨豫、皖、苏三省,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比之长江,淮河有失宽广,尤其是枯水期,河滩外露,船只搁浅,一改往日之壮观。但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秦岭-淮河线”正是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分界线。
故乡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这个淮河源头下面的城市,被淮水一分为二,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故乡在信阳市东北角,淮水之南,与皖一衣带水,沟渠蜿蜒,池塘遍布,也是鱼米之乡。故乡所在的淮河古镇——往流集,好似一颗镶在碧色丝带上的闪亮明珠,因而有“淮河明珠”之美称。
严格讲,故乡村庄距离淮河数里之遥,算不上“岸边”。但这并不妨碍我与淮河的渊缘。孩提时,曾到姨妈家附近的小学借读,旁边就是淮河。依托水路,河面船只往来,河岸建有造船厂、煤炭堆场等。欠发达的工业,对经济虽是无益,于淮河却成了一种“保护”,身在上游,河水至今还较为清澈。借读的日子里,结识了亲密的小伙伴,家里以船运营生。“郎骑竹马来”,课外的时光里,两位孩童常在岸边玩耍,两小无猜,让人记忆犹新,只是流水依旧,故人难寻。
故乡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降雨,适合水稻的种植,水稻对我而言是再也亲切不过的作物了。上面的图片,在我读书期间,很长一段时间,被我用作桌面,图中是烈日当空,朵朵白云下正在抽穗扬花的水稻,一幅标准的田园风光,我所指“禾香”中的“禾”字就是这出穗扬花的水稻。对时常“体验”插秧、割稻劳作的我而言,这也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
水稻扬花的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季节,它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时的稻田是非常需要水的,如遇干旱,将影响养分输送、植物光合作用,导致稻穗空瘪,以至影响产量。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期,看似丰收在望,却一着不慎,则前功尽弃。
宋代词人辛弃疾遭贬闲居时,曾写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描绘了乡村夜晚稻田蛙鸣的景象,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禾香”即为“稻花香”,稻花极其微弱的清香,对于庄稼人而言,恰恰是最能触动嗅觉的气味了。以此为名,一是自己的乡土情结,二为表示对故乡的敬重,三来希望故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曾经一位少年蹲在稻田边,注视着一束束饱满的稻穗,琢磨着怎样估算产量的情形,如今也是历历在目。
“淮禾”谐音恰好是“淮河”,相信她会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2017.03.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