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泊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mi2007

博文

教师节——金秋忆绿荫,逐个数西宾(上)

已有 3432 次阅读 2012-9-9 15:25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教师节


如果教师节能成为这两天科学网的热点,我愿意凑凑这个热点的热闹。

我一路走到今天,跟大家别无二样,也是从小到大跟着一个个老师学过来的。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案前,老师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依然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的小学时代处在中国变革的前夜,虽然那时国家整体上知识分子得不到尊重,但在我生活的小镇上和周边的乡村,肚子里墨水喝得多的人还是颇受老百姓待见的。小学四五年级时,教数学的是位女老师,名叫庄士珍。居然和我同姓,而且名字中间那个字也和我同“音”。我说同音,是因为我们老家方言里“Si”“Shi”不分。我一直没搞清楚这个庄老师是否和我们家有亲戚关系,只记得老爸曾经说过,庄老师是我们本家,你要特别听老师的话——那时候我不懂本家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亲戚了。庄老师是个颇为严厉的老师,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有些怕她,所以上课秩序那叫一个好。我虽然心中以为是亲戚,但实际上是很敬畏她的。我无法揣测那个年代老师们的心思,但过后总觉得他们也有不少人在业务上是挺好强的,或许还有好面子的成分,总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成绩好。毕业前半年,庄老师把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几个同学每周一次叫到她家里开小灶进行专门辅导。我记得是三个女生加我一个独苗男孩。其中一个女生是副校长的女儿,在我的模糊印象里,她是一个好漂亮的女生,因为她总穿着我认为很漂亮的衣服。我已经记不清那时候我的数学成绩是个什么排名,只记得我那时候身体瘦弱,打架野疯的事是不太敢出头的,因此比较爱找书看。或许庄老师真的是因为我们同宗就把我也安排到她组织的数学学习小组。在刻苦用功还不太普及的年代,这些小灶的饭菜是相当有营养的——尤其对我。我在想,后来从初中到高中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肯定是有庄老师的许多功劳,尤其是信心上的收获! 庄老师实际上比父亲还大几岁,现在已是古稀之年,我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心里默默祈祷我的这位老“大姐”老师长命百岁!

初中两年正好是高考开张的时候,学校里还办了一个老三届的补习班。那种悄然而至的考大学之风已经弥漫到各个角落,教育系统的竞争从此拉开了帷幕。那时候流行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初中的学习压力也陡然增加,从那时起,除了功课学习,家里是不让我参与任何其他事情的。因为中考成绩好,我所在的初中在我们县都很有名气。老师们也都是很敬业的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老师,姓戴。戴老师脸上有浅浅的因天花落下的痕迹,调皮的学生背地里都喊他“戴麻子”。我却觉得他的面孔因此尤其显得严肃。戴老师逻辑特别清楚,他教给我们解平面几何的思路非常管用。我觉得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平面几何。戴老师有个儿子也在我们班上,他的成绩不太好,戴老师好像也没有特别多的时间管儿子,以至于后来他中考落榜,只好复读再考。十多年前,戴老师患癌症离世,留给我的是许多的哀思和唏嘘。

高中最难忘的老师有两位。一位是教化学的李老师,李老师是武汉人,讲课时带着浓重的武汉口音。李老师的丈夫也是化学老师,带另外一个班的化学课。学校里武汉籍的老师有几个,学生们私下都以学武汉话为时髦。父亲早些年在学校和老师们交流过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和李老师相识,他们同年,以“老庚”相称。因为这层关系,李老师很照顾我。可是,上高中以后,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化学课。我们的实验课较少,死记硬背的东西较多,因此这门课和政治课一起被打入我私设的冷宫。李老师不管这些,苦口婆心地给我讲很多道理,还逼着给我开小灶。我阳奉阴违,自始至终没有把化学成绩搞上去,高考百分才考了七十多分,现在想起来很有一些对不起李老师的关心。李老师后来返回了武汉,他们两口子在武昌洪山中学教化学直至退休。另一位是班主任杨老师,教语文的。杨老师像是读过私塾似的,古文很好,写一笔很漂亮的小楷。杨老师以严厉著称,没有同学不怕他。我因为语文成绩好,颇得他喜欢,于是我就有些洋洋自得。但是他该训我的时候也毫不客气。记得有一次全校在操场开大会,我们校长是个广东人,听他说的广东普通话觉得特别好笑,但是我们不敢笑,一笑就被杨老师瞪眼睛吓得不敢出声。会开到一半休息,有个要好的同学约我逃会去校外的小店买文具,我们不敢走大门,就偷偷摸摸地准备趟过护校的小沟,刚刚趟到水中,就被一声厉喝止住,只见杨老师拎着一根柳条,冲着我们喊“你们再往前试试!”当时真的是魂飞魄散!杨老师表面严厉,但对我们的付出那是不玩一点假的。他有胃病,有时候上课都能见到他疼得皱眉,但好像很少见他缺席过上课。而且那时候我们还要上晚自习,他是班主任,时不时地要过来看一看。高考前夕,杨老师干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他用毛笔小楷录了一篇柳宗元的《哀溺文序》,挂在教室里,我把他背下来了。高考的时候卷子发下来迅速瞟了一眼作文题目,发现后面跟着一道10分附加题,正是杨老师抄的那篇文章,心里窃喜。再仔细一看,是文史类考生的题目,当时很有些失落。杨老师退休以后闲居在家,听父亲讲,他们有时候还在一起搓几圈麻将呢。

祝福所有真正的教师!节日愉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5782-610811.html

上一篇:七绝接龙,敬请来玩!
下一篇:教师节——君子何处寻,万里问先生(下)
收藏 IP: 90.184.113.*| 热度|

17 陈小润 李学宽 钟炳 吴飞鹏 刘艳红 柏舟 余昕 陈湘明 戎可 卫军英 陆俊茜 杨正瓴 曾新林 杨月琴 曹小晶 crossludo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