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中国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诊断标准

已有 3997 次阅读 2017-1-12 12:10 |个人分类: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style, 进行性


中国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诊断标准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文献报道日本的患病率为2—17/10万,高于欧美的3.1—6.5/10万的患病率,而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PSP的发病年龄一般为50~70岁,平均病程为5~9年,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伴姿势不稳易跌倒。但近年来以病理诊断为基础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PSP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其中典型PSP(Richardson's syndrome)约占2/3,其他则早期以帕金森综合征、纯少动伴冻结步态、皮质基底节综合征、非流利性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额颞叶功能障碍和小脑型共济失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及其他神经变性病:如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等。PSP的诊断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临床尚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标志。随着对PSP临床表型认识的进展,包括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脑卒中研究所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学会(NINDS—SPSP)联合推荐的诊断标准在内的多种PSP临床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中显现出特异度高而敏感度不足的弊端,重新定义和建立新的临床诊断标准对标化临床研究、提高疾病辨识及指导可能的神经保护治疗至关重要,而我国一直以来未建立相关的诊断标准。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以国内外新近的临床研究及文献综述为依据,提出并建立我国的诊断标准,以期提高PSP的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

PSP的临床表型

   虽然典型PSP以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SP的临床表现变异性很大。临床表型的多样性进一步降低了原有NINDS-SPSP诊断标准的敏感度。

一、PSP理查森型(PSP-Richardson’s syndrome,PSP—RS)

   1964年Steele、Richardson及Olszewski首次对PSP—RS进行了病例特征的描述,又称Richardson综合征。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垂直核上性眼肌麻痹、严重的姿势不稳伴早期跌倒、假性球麻痹、中轴性肌张力增高、对称性多巴抵抗的运动不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核上性眼肌麻痹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征,早期表现为双眼垂直性追随动作迟缓,逐渐发展成为完全性垂直凝视麻痹姿势不稳伴跌倒则更多见且常发生于病程1年内。但也有临床早期即出现垂直核上性眼肌麻痹,晚期甚至始终未出现姿势不稳者。PSP-RS的认知功能以额叶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情感淡漠、轻度去抑制,以及执行功能减退,平均病程为6~8年。


二、PSP帕金森综合征型(PSP-Parkinsonism,PSP—P)
   PSP-P脑tau蛋白病理改变的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都不如RS型患者,临床早期(2年内)很难与帕金森病鉴别,可以表现为非对称性或对称性起病、动作迟缓、肌强直甚至静止性震颤等,早期可以短暂的左旋多巴治疗有效,随访6年以上临床表现与RS型相似。Williams等发现在103例经病理证实的PSP患者中,有33例(32%)为这一类型,之后的研究也证实其为PSP较常见的亚型之一,平均病程为9~12年。


三、PSP纯少动伴冻结步态型(PSP-pureakinesia with gait freezing,PSP-PAGF)

   PSP—PAGF早期即出现起步踌躇和冻结步态,但跌倒出现较晚,偶尔伴语音低下和“小写征”。其病程可超过13年,典型的PSP症状可能延迟至9年出现甚或缺如。


四、PSP皮质基底节综合征型(PSP-corticobasal syndrome,PSP—CBS)
   PSP-CBS同时具有皮质和基底节受累的表现,多为不对称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皮质感觉缺失、肌阵挛、观念运动性失用和异己肢现象,早期临床很难将其与CBD相鉴别,后期可以出现核上性凝视麻痹和跌倒,病理符合PSP诊断,病程与Rs型相当。

五、PSP非流利性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SP-non-fluent variant 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SP-nfvPPA)

   PS-nfvPPA临床早期表现为自发性言语欠流利、言语音律障碍、错语、语法缺失及颊面部失用,后期可以出现典型PSP症状,病理上以前额叶萎缩为主,中脑萎缩不明显。


六、PSP小脑共济失调型(PSP-cerebellar ataxia,PSP-C)
   PSP—C在日本较为多见,近期在美国亦有报道,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及主要症状,与MSA-C相比其发病年龄更晚,更多出现跌倒和凝视麻痹,同时无自主神经异常表现。


七、PSP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PSP-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PSP-bvFTD)在经尸检证实的PSP中,有5%~20%以行为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FFD很难鉴别,平均病程为8年。

临床诊断标准

一、诊断所需条件
(一)纳入条件
1.隐匿起病,病程逐渐进展。
2.发病年龄>=30岁。
3.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为并列条件可以同时具有或单独存在。

(1)姿势不稳:病程第1年出现明显的反复跌倒;②1年后出现反复跌倒。

(2)病程2年内出现:①垂直性核上性向下或向上扫视缓慢;②凝视麻痹。

(3)病程2年后出现:①垂直性核上性向下或向上扫视缓慢;②凝视麻痹。
(二)支持条件
1.中轴性肌强直多巴抵抗的帕金森症
2.早期的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
3.存在额叶认知功能障碍、冻结步态、非流利性失语或假性球麻痹等无法用排除条件中所列疾病解释的临床表现。
4.头颅MRI:正中矢状位T1WI MRI:(1)表现为以中脑萎缩为主的特征性征象:中脑背盖上缘平坦及蜂鸟征;(2)核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parkinsonism index,MRPI)=脑桥与中脑的面积比值X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宽度比值>13.55;(3)中脑和脑桥长轴的垂直线比值<0.52或中脑长轴垂直线<9.35 mm。

5.嗅觉检查和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显像正常
(三)排除条件
1.有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病史。
2.与多巴胺能药物无关的幻觉和妄想。
3.严重不对称性帕金森症。
4.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且剂量和时间过程与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一致。
5.神经影像学有结构损害的依据(如基底核或脑干梗死、占位性病变等)。
6.阿尔茨海默型皮质性痴呆。
7.局限性额叶或颞叶萎缩。
8.早期出现明显小脑共济失调。
9.早期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诊断标准
(一)临床确诊的PSP-RS
必备纳入条件为1、2、3(1)①和(2)②及支持条件4中的两项;无排除条件。
(二)很可能的PSP-RS
必备纳入条件为1、2、3(1)①和(2)①及支持条件5;无排除条件。
(三)很可能的PSP-P
必备纳入条件为1、2、3(3)①或②和支持条件;无排除条件。
(四)可能的PSP
必备纳入条件为1、2、3(1)②或(2)①或(3)①伴有支持条件1、2、3其中一项;无排除条件1~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27090.html

上一篇:今日的神圣之光——赞身怀六甲女医生路边抢救昏倒老人家
下一篇:Nat neurosci——围产期和成年新生神经元“个性”迥然不同
收藏 IP: 140.207.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