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平和地看待职称待遇
这边学生和导师的矛盾正讨论得欢,那边又老调重弹出了职称待遇问题。这几年来看多了贴子,无非两大类:怨恨时运不济的和庆幸逃过一劫的。不管哪一类,我都觉得发贴者是“卿本佳人,奈何从科”。你要搞科研,尽力全面多角度地以正确的逻辑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是基本功——没人反对吧?既然做不到这一点,还是不要勉强自己的好。
老祖宗也好,佛释道三教也罢,甚至很多励志书都强调要平和地看待自身所受的社会回报,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至少上述两大类贴子的作者就不会认同——都怨恨或得意了,何来平和?但是,在决定接受或者否定它之前,你有没有科学探讨过?或者,你有没有基于你的科研训练,论证过这个劝导是对的还是错的?
“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这句话是《小儿难养》电视剧里一个外企高管的台词,非常有生活底蕴,我觉得可以作为解释“为什么要心态平和”的理由,下面我论证一下,请专家指正。
现在职称风光的人大致两类,靠奋斗的和靠投机的。先说靠奋斗的,大家先看看自己单位,肯定能找出一两个代表(很简单,没有这些人,你的单位绝对不会出现),他们在年轻甚至中年的时候吃苦耐劳,披肝沥胆,流血流汗地工作,为现在我们能比较舒适地搞研究,拿工资,耍脾气等打下了基础。那好,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还要与我们同等劳动强度,同等贡献吗?如果我们到了他们这个年纪,那时的后辈也这样提要求,我们会如何?或者,反过来,假如当年是我们,我们能否达到他们的高度?能否建立现在的单位?以我在硅酸盐所的见闻为例(不是官方报道,而是自己调研取证),当年建设嘉定中试基地的时候是从荒滩起步,生长钨酸铅晶体的工人甚至没有口罩,直接将熔化的氧化铅倒入坩埚成型(不要惊讶,两弹一星工程里个人三防都做不到,何况一个小小科研单位)。当年的奋斗者在九十年代后大多数都得到了提拔,比如目前我们的所领导和院士都是当年一线技术人员,甚至是工人。
眼红他们目前风光的人最好自己先评价一下自己,所做的贡献能否和他们比拼,不要告诉我你的文章SCI影响因子多高,而他们有的连文章都没有,你只要告诉我,你的这些文章换来了单位的什么东西?当然,你可以统计你的文章换来的经费,但是,请进一步算算,这些经费最后给单位男女老少带来的福利数量、新增岗位数量甚至单位工程建设数量。
何况,靠一路勤奋拼搏走过来的人其实没有多少福可享。为啥呢?很简单,没了身体健康!持怀疑态度的人大可以去查一查他们得到社会“风光”回报时的年纪以及随后的身体状况,有的人甚至早早离世了。如果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工作、金钱、朋友、情人等都是一堆零,而身体就是最前面的那个“1”,肯定没人反对。但是我很奇怪,当我们评价别人的风光时,为什么总爱看后面的“零”呢?其实,你如果对在这些人愤愤不平,的确只能说你“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了。社会现在能给他们的,远远比不上他们所失去的。也难怪一次聚会时,谈到现在的年轻人,一老者怒斥:“刚进来啥都没有,却要这要那,还眼红我们的位置,让他坐,侬能坐得上不?”
再说第二类,也是引起民愤最大的,就是靠投机上去的。大家同样也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的,选一两个代表,然后全面调研,不要老是看人家拿了多少收入,养了多少情人,骗了多少经费,有了多少房子……你要看人家的爱人和儿女,要看人家的家庭生活,要看人家的作息规律,要看人家的体检报告,甚至可以对比一下一年前人家的照片和现在的真人(连两年前都不用,这类人有的几个月就衰了不少,只好靠打扮补救)。我有时觉得很多同行的确搞笑,一方面标榜自己是道德标兵,不屑小人作为,一方面又眼红小人们的所得,这何苦来哉?西方某位国王(一说是所罗门)让臣下将所有道理浓缩为一句话,这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靠投机上去,虽然免去了艰苦奋斗的过程,但是其实失掉的也不少,至少家庭和健康是顾不上的,很简单,儿子在生病的时候,人家需要去探望领导偶然不适的母亲;我们安然高卧的时候,人家惴惴不安考虑是否被揭发;我们一日正常三餐的时候,人家正空着肚子,或者只能随口来杯咖啡,因为需要侍候领导;当你随口拒绝有害身体的饮食时,人家正被迫不管“三高”大口喝酒秀交情深厚……所以,上天很公平,既然你选择了健康身体、正常作息和享受家庭温馨,甚至还要君子的清名,你就不要眼红别人放弃这些的所得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可能有人要说了,Stop!还有那些没本事的海归呢,凭啥站我头上了?这很简单,人家风光是因为人家对集体的贡献比你强!先别吵架,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你们单位领导,每年你的工资,尤其是集体福利那部分是如何来的?可以明确告诉你,是靠满足上级政策要求,甚至超额完成后,然后上级拨款的。那么,既然政策规定一个单位引进海外人才有功,人家只要是海归,一来就对单位有贡献了。你如果不服气,也想要有类似待遇,就我所知,目前国内单位都有相应等价的公开或潜在规定的,咱们按发表SCI来算吧,你可以根据引进他对单位的贡献程度换算成你自己必须付出的成果量,然后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比如,如果引进一个人才和发表一篇《Nature》等效,那你先发表一篇《Nature》吧,假设你们单位没给你相应福利,你再来吵闹也不迟嘛!
何况,引进海归,就个人来看,似乎海归福利太多了,但是如果从整个单位员工的获益并且考虑员工在国内已有的平均福利,尤其是房子等,海归算风光吗?更何况,海归的价值就在于引进那一刻,随后要风光,同样转入上面两种类型,道理一个样。
著名海派相声演员周立波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大家爱养狗,喜欢给狗穿衣服,但是你想过狗的感受没有?我给你档间夹块木板,你舒服不?”是不是听了好笑,的确,他当时说完,台下一片大笑,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在大街小巷看到穿衣服的小狗,我们难道立即考虑它的感受?有吗?相反,我经常听见抱怨:“看,连狗都有衣服穿,(省略粗口若干)这社会真不公平!”
总之,哲理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用来实践的,横亘一两千年的哲理会被区区几十年甚至几年的现状所否定吗?看到别人风光的时候,就算不想全面考察别人,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年纪,自己的付出以及自己的做人目标,如果这样盘算后,你还不能平和,那你的确不适合搞科研,赶快转行吧。
当你真的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问题的时候,你觉得那些庆幸逃过一劫的教授,真的风光吗?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正风光的人,不是你我能轻易见到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