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qunj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qunjm

博文

岁末长忆新故人,情思无限雪中飞

已有 2716 次阅读 2012-12-24 16:1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雪中飞

                                                 岁末长忆新故人,情思无限雪中飞

                                                                            (追思最近去世的二位气象学者)

  入冬以来,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气温屡创新低,虽然这印证了笔者所述的气候变冷趋势(气象科学,20105期),在一波一波强冷空气入侵,风雪弥天,黄叶纷飞之际,“科学网”上却传来了阵阵哀乐:我的好友(丁裕国教授)和导師(陶诗言院士)先(1116日)后1217日)辞世;岁末长忆新故人,情思无限雪中.

    丁教授是我南京大学气象系的学弟(比我晚8年毕业),是我的同行好友,70年代后期- 90年代我们常在气候学术会议及汛期旱涝趋势预报会上相逢,相互交流学术心得,谈古论今,他待人十分诚恳,相处很是融洽;还先后送我二夲有关气象统计学的专著,如今开卷思故人,长相忆!

   最近去世的陶诗言院士不仅是我的导師,也是我的老学长(他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地理系),文革前他和杨鉴初先生都是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料学研究院前身)的特聘学术导师; ,杨两先生分别指导中,长期预报科研,陶先生对长期预报也很关,且常在全所大会上纵论当今天气-气候科学的发展新动向,积极参加所内定期召开的学术报告会,并对会上的报告提出中肯的意见和评定,这对我们年青学人的成长如青苗喜迎及时雨;大家对陶,杨两导师都十分尊重,然而从1964年开始狠抓阶级斗争这根弦的拉紧,所内的学术活动消失了,代之而来是不断的批判会,批判资修路线的方方面面,连陶先生在所内介绍的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一事也被批为资产阶级专家在向年青人灌输成名成家的毒素”.很快随着文革的到来,两位导師也不来了.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的绝大多数科研人员也都在1969年末下放江西五七干校”,我本人在干校末期为了家庭团聚还一度调离气象系统,但始终坚持季度气候预报研究和预报实践. 1980年秋开始我进入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还常在国内的学术会议和汛期旱涝趋势预报会商会上见到陶先生. 2006,我已退休11年后的秋天偶然见到陶先生在中国气象报上谈论当年夏季全国气候异常特征时,就当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和夏季雨带分布问题致信陶先生,和他开展学术讨论,很快就收到他的回信,他对我多年来坚持季度气候预报和梅雨研究并在美国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分赞许,鼓励我更上一层楼; 望着他二页颤抖的笔迹,想着高龄体衰的导師对我的如此期望,我虽是克尽绵薄之力而为,但要更上一层楼,最好是将多年来沿用的气候分析+统计方法和气候数值试验工作充分结合起来,但目前看来,这只是我无法实现的梦想. 转眼间斯人己驾鹤西去,我也年近八旬,虽然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积累了近五十年的季度气候预报经验,可是后无来者…..在这个一切重实利的今天,有多少人愿为科学难题而献身呢?

   望着窗外寒风中飘荡的雪花,我只能神往于和这二位新去世学者的往日情谊,追忆他们的人品,业绩和对后人的期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3032-645913.html

上一篇:投身气候预报超五旬,欲说再見心难安
下一篇:最近北半球多地频遭罕见冷害和暴风雪侵袭
收藏 IP: 116.237.210.*| 热度|

1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