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调与本真:现代教学论的成长之思
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诞生的,其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的是: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依据其特点和内容的不同,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大致分为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三个时期。依据其本身的特性而言,又可将教学论分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论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论,即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那么,我们如何去界定这二种教学论呢?在教学论领域中,有关传统教学论的观点主要
有三种:第一种是指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论,它和杜威所宣称的现代教学论相对应;第二种是指以时间为标准,将二战以前的教学论称为传统教学论,将二战以后的教学论称为现代教学论;第三种是指过去的教学论,是一种与将要建立新的教学论相对应的教学论。在此,我们所讲的传统教学论主要是指在我国国内形成的以理论思辨研究为主的理论教学论,而现代教学论是指以研究教学现象及其规律为主的实践教学论。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教学论也经历着由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型之路,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而其体系也不断的完善。与此同时,教学论在将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迷茫,甚至伴随着危机。那么,究竟教学论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迷茫,同时又伴随着什么样的危机呢?
一、失调与离魂:教学论的尴尬境遇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学论也不能例外。在我国,二千多年前出现的《学记》,不仅内容讲的就是教学论,而且“学记”这个词也与今天教学论这个词差不多。教学论在我国从个别的教学思想、论著到最终形成独立的学科,在此过程中与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等一系列学科建立了纵向和横向的各种联系,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进,使得教学论的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完成了自我理论体系的构建。目前,我国教学论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换。
据上可知,传统教学论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以理论思辨为主的理论教学论。目前我国教学论学科的理论框架,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教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学论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必须具有理论性。“教学论所要探索的是教学的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因而它不能只是简单的描述教学活动和教学关系,而是要在吸收其诸多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艰苦细致的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其概念、范畴,并建立起理论体系。”在这种不断发展、不断建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教学论体系,即理论教学论。
“从存在形态上来说,教学论学科是以理论的形态而存在,它是对教学实践的高度抽象,因而具有理论品质。”教学论具有理论性,诚如赞科夫所说:“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的始终是这样一条不可动摇的真理,即发展的任务不是通过着眼于某些心理品质的什么特殊练习的途径所能完成的,而是在掌握科学原理、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应该注重对理论的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伴随着我国教学论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由于现实存在的种种原因,诸如迫于生计、追求科研成果等原因,逐渐放弃了其自身作为一个教学论研究者的使命,舍本而逐末,放弃了对教学论最根本的研究对象和教学规律的研究,而长期沉迷于对教学理论的理论思辨的再研究。他们从寻求教学理论的科学基础出发,沉醉于对理论的构建之中,这就导致了教学论在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变的过程中,失去了其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导致教学论研究大方向的失调,变成了一个个任其摆弄的“行尸走肉”,失去了它的“灵魂”。表面看似教学论的著作、文章数不胜数,其实读起来却索然寡味,令人不胜厌烦,造成了教学论在我国教学领域的虚假繁荣与空前膨胀。教学论以及教学论研究者的这种现状及其发展局面,忽视了教学论正真的研究对象,阻碍了教学论的科学化进程,延缓了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轮转换的步伐,导致了我国教学论的发展长期以来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也使我国教学论研究者的研究之路“走不下去”,面对这种教学论发展严重失调的状况,如何追寻教学论的发展,以及如何去觅求教学论发展的本真,成为摆在教学论研究者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本真与源头:教学论的立身之本
一门学科究竟具有哪些特性并不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意志,它在本质上是由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教学论作为研究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很明确的,即是对教学现象和规律的一种全面的、彻底的研究。教学现象就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学现象呈现的场所主要集中学校课堂,所以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应该主要聚焦在对课堂的研究上,此为一;“研究规律最根本的是要研究事实,不可能离开事实,单纯思辨的研究出来,”此为二。教学论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但这并不否认它同时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基于上述观点,教学论的本真与源头存在于教学实践中,存在于课堂生活之中,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教学论绝不是一个封闭的、单纯依靠内部因素自行演进发展的知识体系,它的发展不仅要靠研究者的智力活动,而且取决于外部坏境(教学实践)及其发展变化”。
由于研究者的迷失以及对教学论研究方向的偏误,导致大部分研究者深入书斋文献之中,深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象牙塔”之中,沉溺于对文献的分析与重构,忽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忽视了教学论的本真和源头,这所带来的结果是教学论领域中大部分的理论成果及作品都是研究者主观臆想或者间接地对文献资料推演而形成的。这种状况和趋势不断的发展,逐渐的扭曲了教学论发展的源流,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强,理论教学论取代了实践教学论本来的地位,变成了教学论研究者们追捧的主流,对理论的推演以及再推演成为教学论学科中主要的研究范式,这就导致实践与理论之间渐行渐远,而原本作为教学论立身之本的实践教学论却变成了教学论研究的附庸,不被重视甚至遭到遗弃。这种状况所引起的是教学论领域的一种病态的变化和发展,产生的是一种阻碍教学论发展的“负能量”,它导致了理论工作者高高在上,看不起甚至无视实践工作者,只是单纯的推演自己的理论研究,而实践工作者则认为,“教学论是是空洞的,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公开倡导“教学理论无用论”,实践与理论“二张皮”的现象愈演愈烈,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不利于教学论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教学论理论对实践的引领。
教学论的立身之本是实践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这也是目前我们力倡由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换的最根本原因。对任何一种事物的探究和和阐释,若要清楚明白的了解它,就必须从其根本入手,从其源头入手,对教学论的研究也是如此。当然对其源头的追寻和探讨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深化的演进,它不仅仅是写几篇文章或者出几本书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仅仅是话语权的一种转变,它是思想观念的一种彻底的革命。也只有教学论研究者在思想观念上彻底的转变,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去践行这种观念;同理,也只有教学论研究者在实践中去践行,才能取得教学论的源头活水,保证教学论的新鲜血液,促进教学论不断的成长、成熟,发展、壮大,因为教学论的生活世界是教学论观念世界最根本的基础,换句话说,教学论的观念世界是建立在教学生活世界基础之上的。“教学论的研究就是一个逐步由单纯技术性的经验总结水平逐渐向概括层次不断提高的理论水品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渐地完成对教学论立身之本的理论探讨,同时完成传统教学论(理论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实践教学论)的转型。
三、理论与实践:选择还是融合
据上可知,由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型,即是理论教学论向实践教学论的转型。目前而言,教学论的发展处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之中。应然层面的教学论应该是实践教学论为教学论研究的主流,是教学论的源头和本真,对实践教学论的研究使得教学论的发展充满生命的活力;但实然层面的教学论却并非如此,它是一种理论化占主流的教学论,是用单纯思辨的方法去研究教学论,导致了教学论理论的空洞、乏味和无趣。面对这种状况,教学论由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换迫在眉睫。在转型过程中,是直接面对实践而彻底放弃理论呢?还是以实践研究为研究的主流,辅以理论的研究呢?教学论的转型之路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难题。
基于上述研究者的困惑与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教学论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学论的研究与转型之路,不是也不能是在理论和实践中选择其一作为其研究的方向与方法,而是也应该是以实践教学论的研究为研究的主流,同时理论教学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分支。这就意味着“教学论研究在与教学实践密切接触的同时还应不失其理论特性,在透视教学现实的过程中保持深刻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从教学论的学科特性来看,它具有理论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其中,综合性是现代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它是通过事物的整体性的理解达到对事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把握,因而是全面的、最少片面性的综合,这反映在教学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层面上,要求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整体性是指教学论是由各个部分或要素的有机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同时也反映了教学论的研究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整合与统一。
行文至此,笔者认为,教学论在由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换过程中,要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并非选择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地发展。其一,实践教学论是教学论发展的主流,是教学论不断发展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回到教学论发展的这个“原点”(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实践教学论),去研究和探讨教学论;与此同时,理论教学论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丰富着现代教学论的理论层次,拔高了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高度;再者,“现代教学论并不是在‘教学论’之前加上‘现代’就算完成,现代教学论本身是在对以往教学论扬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虽然以不同于以往教学论的形态出现,但现在至少还未结束,所以我们应该视现代教学论为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现代教学论的走向是:必须建立开放的现代教学论理论体系,阐释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必然之路,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论发展的分化与综合。一言以蔽之,只有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理论教学论与实践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真实体验和认真品味教学论转化的过程,把握好理论教学论和实践教学论之间的张力,才能完成由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型的庄严使命,才能使教学论的路越走越宽,才能使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更富现代化、高度化和生命化。
[参考文献]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2):18.
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6.
王策三.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1.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生成发展之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63.
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26.
纪德奎,赵恕敏.教学论研究中的问题清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2(9).
列·符·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卷,第19页.
徐继存.教学论导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3):13.
徐继存.教学论导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3):233.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6):13.
辛继湘.教学论研究:理论自觉与实践情怀[J].课程·教材·教法,2012(9).
徐继存.教学论导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3),前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