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d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mdeng

博文

特殊的质量大会

已有 3692 次阅读 2011-10-15 19:12 |个人分类:会议感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质量, 研讨会,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特色专业

估计“质量大会”这四个字,会让你联想到这会议是在企业里开的,近些年来中国的企业至少在口号上表现得很重视质量,尤其是那些制造型企业,车间到处都贴上“质量是生命线”的条幅。其实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质量工程人才培养”专家研讨会,是在我们学校举行的,质安学院承办的。

相信我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高校有“产品质量工程”这个本科专业,我也是进计量读研后才知道,我们质量与安全学院有这么一个特色专业,后来通过本科毕业于此专业同学介绍,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计量是第一个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现在有四个院校相继开了这个专业。

还是很清楚地记得大四那时调剂到计量的情形,本来是打算调到我对口的学科精密仪器或者测试仪器的,很可惜这个学科已经没了名额,想想也是,计量的名牌专业肯定早就招满了,我那时打电话打得那么晚,怎还还会有名额呢,然后我就选择了和测控专业有点关联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结果招生办潘老师说只剩下质安学院有名额,我一听质安学院,就傻眼了,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学院,上计量网站看了看,发现质安学院有个安理的校友曾老师,就打了电话给他,后来就来了计量,结果发现他还是质量专业负责人。

质安学院是2007年才成立的,总共有四个专业:产品质量工程、工业工程、安全工程和环境工程,前两个专业以前是机电学院的,安全工程是计测学院的,环境工程是后来才开设的,听同学说成立这个新学院是学校为了扩大规模,争取把“中国计量学院”改成“中国计量大学”,不过学校这个愿望现在还是没实现,估计是“中国”这两个字太重了,我们学校还承受不起。学院是成立了,可是老师还是从前那些老师,还得招研究生呀,又没有申请到对口的硕士点,所以招研究生只能挂在机电的一级学科控制学科名下了,我们在填写学科时就得写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质安),以区别于机电的研究生。

质安学院的成立,对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该专业已经成了国家级特色专业,深受高考生青睐,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差不多都是全校最高的,博士老师也招了不少,专业教师办公室都显得有点拥挤了,质量实验室也被批为浙江省特色示范实验室,得到了不少资金,买了不少设备,听说钱多得都不知道往哪花了。

硬件条件提高了,师资力量加强了,可是因为还是个新专业,所以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尤其是在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上,学院也想顺便宣传一下,毕竟也是领导的政绩,所以今年早就策划好了本次质量工程人才培养研讨会。实验室大力装修了一番,那天晚上经过求南质量实验室,吓一跳,走道亮得像白天似的,和旁边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开始以为是楼顶安装了什么大功率日光灯,后来走近了,才发现是墙上那些实验室宣传栏里都安装了日光灯,像街上那种广告似的,晚上特别显眼。

十一之前,曾老师就跟我说了,让我通知我们质量研究生在开会的这天参加一下,见识一下质量界的专家,说还有浙大的一个院士也会讲话,后来我就在QQ群里通知了,也没说一定要去,就说开会这天得呆在学校,结果开会前一天,曾老师什么也没通知我,也没有通知他的学生朱,要不是我在我导师那看到会议安排表,连会议地址和时间都不知道,所以我认为曾老师改变主意了,不要求我们研究生去参加会议,就没有通知同学们,当然我还是决定去看看,对这类会议还是比较上心的。结果早上我正在走向会场的时候,就接到朱的电话了,说让我通知我们研究生去参加会议,有领导发话了,说这种高级会议,研究生怎么不来参加了,搞得我挺不好意思的,临时通知是很不要不得的,通知了也没几个会来,结果就来了三个,估计是曾老师太忙了,没时间通知我,我也没有揣摩出领导的意思,应该在开会前天晚上通知下,去了总比没去好。

         其实后来到了会场,发现会议座位早就安排好了,都是那些专家、领导和我们质量老师的,哪有那么多空位让我们旁听人员坐,真是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我们进去时会议已经开始了,发现我们宋副校长已经在讲话了,朱马上就说我怎么连个笔记本都没带,真是忘了,不管怎么样,在这种场合样子还是要装装的。坐在我旁边的小豆很是认真呀,看她听得那么仔细,而且还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多东东,还时不时地引用专家的话说我没有批判精神,搞得我有点迷惑,我记得我可没对她说在学术上我们不需要批判精神,也许她误会了吧!

         开始听宋校长讲话,我就觉得领导就是不一样呀,他几乎把所有的特邀嘉宾和教授的一些关于质量的观点都提到了,而且是很自然的,一点都不生硬,上下衔接得很好,这讲话水平多高啊,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又没有冷落在场的专家、教授,后来我发现那些发言的专家几乎都有这种本领。想到自己有机会上台讲话时,表现实在是太差了,别说恭维一下别人,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很清楚地表述出来,都有点困难,以后得多学习和锻炼呀。

         会上确实来了一些牛人,有些以前在教材上见过,听了一段时间,我同学吴就说,我们学校老师不如人家那些邀请来的专家,一对比确实发现了我们老师的眼光没人家高,新东西也没人家多,其实这很正常,人家名校来的接触的不但多,而且层次也高,出国的机会也多,讲出来的东东自然会看我们一块了,他们动不动就什么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学科规划指导委员会、德国制造业、日本技术。不过相比较,那些什么协会、政府部门来的就不怎么样了,说的好多都是套话,都没怎么准备,连PPT都没有。

         这中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天津大学的一个教授,拿着用2011版的制作的PPT去发言席演讲,发现我们提供的版本太低了,不过他好像早就知道了这个似的,连忙说没事,我用我的电脑。我开始还抱怨我们学校的版本太低了,让人家笑话了,后来听我同学李说,这个教授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一般去做报告的都会把自己的PPT转换成比较低的版本,这是业内规矩,他为什么非得搞个2011版的呢?因为他PPT里有很多数据,不想让我们拷走,自然就希望用自己的电脑了。听他说完我还不怎么相信,后来我另一个同学陶就说希望能拷一下这个教授的PPT,他发现里面有许多详细的分析数据,对他科研很有帮助,这时我有点相信这个教授是有意而为了!看来自己的阅历还是不够,观察能力也不行呀。

         这些专家和教授的大多是从宏观角度谈论高校质量人才培养,好多都说了我们学院对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全,我们培养目标是定位在机电产品质量方面,他们说应该定位全一点,推广到更多的行业上,着重提到了服务质量;其实我们上层的专家、学者很多想法在理论方面确实是对的,出发点也是为学生好,提出的什么规划之类的,看上去很好,可事实上,在下面根本就实施不起来,或者不合实际,我们学院老师大多都是机电出生的,培养质量人才,当然得往机电产品上靠了,你要是让他们什么行业都去搞搞,到最后你会发现,培养的学生什么都不会,因为没有么多的时间、精力和条件,现在我们都抱怨学的太多了,广而不精,搞得我们出去没什么优势,什么也不会。

         重庆大学的张教授倒是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上,就是老师应该如何上课,他说他上课就是得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互动,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从始至终,以前我们在安理的时候,上课就是老师填鸭子,现在在计量还是这样,每次上课同学们都尽量往后面坐,坐在前面的大部分是因为迟到了再后面找不到位置;学生坐在下面想干嘛就干嘛,老师也不管,上完课就走人,有些老师更过分,就把书从头念到尾,教学成了催眠术,真是不知道那些老师怎么想的,这样能上好课吗?

         别说本科生那么多的人上课,就是我们研究生有时十几个上课,还是那种上课模式,好像我们已经适应了那种模式,不想思考了,老师也懒得搞得那么复杂,反正到时考试,把重点画画,大家都能考到理想成绩,老师平平安安教完课,学生平平安安拿到学分,可是这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就是为了考试而上课吗,完全没有对课程进行思考,更别提什么批判精神,考完试后就万事大吉了,再过一段时间什么都忘了。这些问题不是光靠几个专家讨论就能解决的,从小接受的都接受这种教育的人,能指望他搞出什么创新吗?

         张教授还说到现在的学生得加强写作能力培养,他说他经常给他学生修改论文,结果发现得从头改到尾,其实当初上大学时我就很纳闷,英语课都还有,国文课怎么消失了,为了过英语四六级,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在英语上,可是我们的古代文学呢,基本上就没怎么接触,更别提什么写作能力了,平时学校要求写的东东都是什么政治之类的,大家都是从网上抄,千遍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自然而然我们的写作能力退步了不少,而且把以前学的很多古代文学都忘了。经常发现老外在网上谈及我们中国的古代哲学和经典名著,他们水平竟然很高,真令我汗颜呀。

         这些专家和教授从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各方面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并表示以后会大力支持计量质量专业发展,后来我们同学交流了一下,发现这些特邀嘉宾或多或少和我们质量专业老师都有点关系,好多都是他们的导师,或者有合作关系,这或许就是关系圈吧!

         我们学校标准化的一个教授也发言了,他挺厉害的,编了好多教材,他说人家昆明理工大学都成立了质量研究所,正在申请质量方面的博士点,意思说我们发展慢了,人家后来居上,我们要快速跑上去。其实学院质量专业这几年发展已经很快了,为什么要开这个研讨会,就是因为很多地方还不成熟,希望多听取各位专家教授的意见,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不过他这种想法还是很合现在领导的意图,急功近利,先把那些名号拿下来,不管有没有那个实力,拿到资源再说。

         下午主要是质量专业的负责人介绍了专业的发展情况和一些企业嘉宾从他们企业角度谈了专业人才应如何培养。我们质量专业的杨教授,也是学院第一任院长,主要谈了质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硕士点建设情况,谈到了刚成立学院时受到没有番号影响,好多东东不知道归哪个口,自然项目也不好申请,所以这些年一直再申请对口硕士点,明年就可以招收系统工程的研究生了,希望这个能提高我们质安以后培养研究生的条件。

         作为质量专业的具体负责人曾老师就专业的培养、实践方案做了报告,我们不但是校友而且还是江西老乡,听他的报告,我仿佛又回到了江西,他的讲话总让人感觉好像要一口气说完所有的,讲得较快但是语气却时刻透露出了商量的意思,我们江西人讲话确实有点这个风格。听完他的报告,感觉曾老师还是个很实干的中层领导,为质量专业的教材编写作了大量工作,记得今年上半个学期上他的那门《实验设计与分析》课程,就觉得他对质量专业方面的知识很是渊博,那些关于质量的概念都了如指掌,要知道他也是半路转行的,以前学的是机电,现在搞质量了,而且英语说得特别好,确实很优秀呀,听说马上要升教授了,恭喜他了。

         最后企业的嘉宾相继发言了,他们当然是从企业的角度谈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中大多谈到就是学校的课程应该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很多时候企业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希望学院能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并表示以后会大力支持学校的培养工作。我们都发现一点,就是这些企业搞质量的领导差不多都是从技术转成管理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三分管理,七分技术”,看来搞质量管理的,一定要懂技术,甚至要善于技术。

         这一天的会议,其实我是很想上去发发言的,希望我们的专家能听听我们普通学生的心声,可惜呀,没机会。不过能全程旁听,也感到很满足了,至少知道了上面的人时怎么想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5102-497171.html

上一篇:无奈的现实,我们该怎么办
下一篇:开题报告答辩结束后的…….
收藏 IP: 124.160.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