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很多民营企业的年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比如深度求索的梁文锋,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年轻人共同的特点,虽然学历不高,资历不深,但是敢想敢干,敢于做著名学者或者知名企业家不敢做的事情。他们的第一桶金要不来自自有资金,要不来自天使投资或者风险投资,而不是来着政府支持的科技项目,也不是高大上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现在很多部门发现了这个问题,纷纷设立颠覆性技术的项目申请,鼓励没有资历、没有学历的年轻科技人员申请。这个设想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能否选中合适的人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颠覆性技术在做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往往看起来像吹牛,甚至像骗子。 下面以假设王兴兴来申请国家级项目的经历,来说明没有资历的年轻人申请纵向项目的难度。
王兴兴,男,90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211高校硕士毕业,某机器人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他组织团队研发的四足机器狗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性能震惊了世界,获得了世界首富马斯克的点赞。近日,他领导团队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登上了春晚舞台,其精细的转手绢表演,技惊四座,是今年春晚的亮点之一。但是,如果王兴兴不以天使投资,而以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打开研发局面,恐遭受以下情况。
第一次申请,被拒,原因是依托单位不合格,不在系统里面。
第二次申请,被拒,原因是学历太低,一个硕士也来申请国家级课题,不是凑热闹吗?大部分博士申请者都没有获得资助。
第三次申请,被拒,原因是职称太低,连个副教授都不是,还敢来申请国家级课题?
第四次申请,被拒,原因是没有啥学术头衔,国家级的杰青长江等头衔没有还情有可原,连省市级的头衔也没有?
第五次申请,被拒,原因是发表的论文太少,研究基础太弱,5篇代表性论文中,几乎没有顶刊论文。
第六次申请,被拒,原因是没有主持国家级项目的经验,35岁以下的青年基金C类都没有拿过,如何申请更高层次的国家级项目。
第七次申请,被拒,原因是四足机器人是一个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创新性不够,不属于国家级项目的资助范围。
第八次申请,被拒,原因是没有依托省部级或者国家级平台,项目的可行性较弱。
第九次申请,被拒,原因是获奖的层次太低,都是一些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与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相差太远。
第十次申请,被拒,原因是人形机器人难度太大,国外都没有成熟产品,年轻人没有经验更不可能开发出来。
经过十次被拒之后,王兴兴彻底放弃了研发四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的想法,再不敢也不愿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了。尤其,10年之后,世界机器人技术又有了新的重大进展,我国人机器人技术差距更大了。想赶超也不知从何开始,白白错失了良机。这正好印证某些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家的论断:正如中国足球,我国机器人技术越追差距越大,至少相差好几代,还是在国外的基础上做应用较好,自主研发的风险太大。从此,王兴兴只求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再不异想天开搞自主研发了。
因此,对于资历较浅的年轻人,尤其是搞颠覆性技术研发的,不能指望先申请到纵向项目再开始研发,而是要从自有资金或资本市场想办法,争取先把技术搞出来再说。如果等待漫长的申请审批流程,尤其是命中率很低的项目申请,恐将白白错失大好机会。
1/1 | 总计:8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5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