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期间踩过的第二个坑是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为什么念博士? 现在想来,这个问题就像诸多无解的问题一样(比如,人为什么活着?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娃?),不同的人会有完全相反的答案。自己是否要走这么一条路,完全在于建立一个自洽的思想体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帝王时代的真理在今天看来却不尽然。五六年博士下来,本科或者硕士就业的同学可能早已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甚至赶上时代的浪潮安居乐业了。书中不光没有颜如玉,说不定博士读完还是单身狗一枚,如玉颜也多少受到寒窗苦读些许璀璨了。如果刚好博士的专业没有多大实用价值,毕业后又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问题;即使坚持到底多年后熬成青椒也偶尔抱怨待遇低并且羡慕早早工作现在做投资私募或者金融的大亨校友同学们。多年前本科毕业时也是困惑满满,周围的同学们除了早早确定了学术理想的同学,大部分人念博士无非或者随大流,或者想找份好工作,或者纯粹想出国看看。念博士的五六年里,每每遇到极大困难的时候都会退回原点思考为什么要坚持。现在好好走完了那段最艰辛的路,也把为什么读博士这个问题思考得差不多了。
“为什么念博士”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几个逐层梯进的小问题:
1,什么是博士学位?
从历史演化角度看代表着一个人在一个领域深入研究了四五年,成为了某个小领域的专家,它代表被授予者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人们可以称呼被授予者为某某博士,这是一个伴随终身的称呼。从定义看,这是一个学术相关学位,并不提供拿到学位后的任何经济保证。曾经有一段时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国内经济腾飞三十年,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幅度也远远大于脑力劳动者。但是从统计规律看来,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收入水平是出于社会金字塔中上层的;具体到个人则由经济规律决定。
2,念博士的预期收益是什么?
俗一点说,就是过上比没有博士学位更好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比较好说,精神生活则范围比较广,有人喜欢做研究,有人喜欢当大学老师带来的社会地位或者自由,有人则把念博士当作一种生活体验。
3,念博士的支出或者机会成本是什么?
五六年的宝贵时间,尤其是如果你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去念博士的话,这十年一半最美好的时光都要为之付出了。反过来,这取决于如果不念博士,你这五六年会去干什么?去工作,可能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物质财富,当然一路上也会见到很不一样的风景。
下面说点我个人读博士的感受。我读的是比较基础的物理化学,就业范围主要在学术界,工业界机会少而且受地域限制比较大。本科毕业时同学有好多转行去做了其他事情,比如咨询口译金融等等,这些同学早早积累了很多物质财富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和这些没有念博士的同学相比,我真正安定下来要迟了好几年。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我可能不会选择念博士,但是我心里会有很多小遗憾,比如没有趁年轻出国看看,没有去世界名校受教育,在谈到学术牛人的时候非常羡慕等等。现在读了博士,最遗憾的是没有早点出来赚钱,让父母老年早点有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是幸运的是博士是在藤校上的,奖学金也能够多少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整个博士期间也没有为生活奔波之辛苦。和没有读博士的同学比起来,现在也只是房子小了一点,存款少了一点。当然,我因为在美国西部小城市,所以经济压力和在北上广深的同学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我觉得人生还长,这种物质上的遗憾是可以以后慢慢弥补追赶的。但是趁着年轻在藤校学习,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和一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系统地了解某个学科的发展。这种经历在我博士毕业后一直是宝贵的精神养料和免疫剂,让我遇事从容淡定,不卑不亢。举个例子,看到某某牛人在某某行业挥斥方遒一览众山小,我会将他和学术界的一些泰斗比较,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可能有哪些其他人不具备的条件以及哪些随机因素,这种成功需要怎么转型才能持续等等,而不仅仅是羡慕叹惋,感叹自己永远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第二点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现在想想,几年以后我可能完全忘掉物理化学的细节,但是独立思考将决定我以后人生的大方向。念博士以前的大环境一直比较单一,做好好学生就可以过得比较舒服。大学时周围的整体环境是鼓励出国,一般理科专业的有一半成绩最好的会出国,剩下的一部分保研或者考研,成绩差的同学才会去工作;其实前面三条路基本是一条路。如果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去就业市场招聘会去看看,了解一下行业行情,念博士的时候也不会这么盲目了。记得班上有几个同学找过工作,后来都转专业念研究生了。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带过几个研究生,也发现大部分来自中国印度的学生都有这个问题,很听话,只会做别人预定好的事情,不会自己思考,创新能力差。念博士则很注重原创性,别人做过得东西你是不能做的。博士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殚精竭虑地思考howcan I make a difference?长期下来,这种思考习惯已经转化成为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一直在影响我之后的工作生活,比如说,我一直思考,同样是做科研人员,除了发文章以外,我还能用什么其他不一样的方式证明自己?同样是做技术,在女性遭受各方面歧视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点是多了改变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念博士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与自己人性中的懒惰斗争。懒于思考,懒于行动,是念博士的大忌。多少个夜晚,顶着不成功则成仁的风险煎熬做实验修改论文;多少次,顶着被批判得尸骨无存的风险做学术报告。这样的遭遇多了,就练就出一副铜皮铁骨了。以后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想想自己熬了多少个夜晚终于把那么难的课题做出来了,写了几万字的笔记和几百页的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被同行引用几百上千次,目前的这点小困难根本不算什么。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是一个登山运动员,爬过了很高的山峰以后,再来看眼前的小山坡,虽然没有爬过,但是有了方法论和战胜它们的勇气,不会轻易被吓倒和打倒。
当然,上面描述的这三点可能不读博士也能从实际生活中学到。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博士读到一半放弃的,后来也都过得不错。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要不要读博士,可以先去工作一段时间了解社会,然后再决定读不读;如果你正在读博士,但是还是想不明白继续读下去对你个人有什么用处,你可以选择放弃或者坚持,但是两种选择需要同样大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你有了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我相信你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混得太差。我博士毕业几年后决定放弃学校工作去企业看看,几个导师都觉得非常惋惜。待我说明理由后,其中一位对我说,我博士毕业的时候非常执着地要做教授,现在想想,我即使不做教授去干别的也应该会很成功。同样的话也适合于要不要读博士,人生的路还很长,机会不只有一个,只要你有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朝夏随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