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迹东坡路
注:苏东坡是我最喜欢的文人。他有着李白的高傲豪迈,也有着杜甫的朴实亲切,还有者陶渊明的自然恬淡。他的作品可能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课本中收录最多的,文学种类最全的,诗词赋散文议论文应有尽有,大致包括:诗歌《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赋《赤壁赋》,议论文《石钟山记》。
苏轼大概也是历代文人中政治命运最为坎坷的一位。在一生为官之中,他的所作所为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上一层,就是他还能做到“达则独善其身,穷则兼济天下”。他为官曾高至三品到贬谪得豪无官事低至九品,工作足迹到中国东南西北多个地方,从富足的杭州到瘴疠之地海南;从京城汴梁到小镇黄州,在位则勤政善治,清廉刚正,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在位也竭尽所能,辅政济民,躬身劳动乐观生活。
苏轼的人生与政治一样坎坷。苏轼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农历)降生于四川眉山,18岁娶妻王弗;21岁高中进士那年母亲去世;29岁的时候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30岁时父亲苏洵去世;57岁时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去世;60岁时侍妾朝云去世;1101年在海南获得大赦返回中原,倒在了在北返途中。
最近一直读苏东坡的传记,以现代诗的形式写下了如下的阅读笔记,自叙心中感慨。
(1)苏轼在眉州
家乡的那些
青山绿水和风细雨
父母的那些
美言善行严苛教诲
孟庄的那些
仁爱之志逍遥之道
一点点将苏轼
塑形为青春才俊
苏轼正上路
将在文学大道上
恣意驰骋
苏轼正上路
将在官场曲径上
踯躅趔趄
(2)苏轼在考场
苏轼和弟弟苏辙
奋笔疾书
满腹的济世韬略
在纸上流淌
苏洵笑了
晚成早慧的父子
联手书写散文传奇
欧阳修笑了
弟子的光芒
把伯乐照得更亮
司马光笑了
无需妙笔生花
史书将迭出华章
(3)苏轼在凤翔
穿行在西北边陲的
历史遗迹和百姓苦难之间
激情满怀的苏轼
求得来天上的喜雨
求不来官府的良政
苏轼手中的利器
和历代文人先贤一样
依旧是藐视权贵的清高
依旧是借古讽今的诗文
依旧是革新吏治的建言
(4)苏轼在杭州
心系百姓无杂念
始得为官一身轻
所到之处皆诗意
文人美景两相映
公事之余的苏轼
喜欢观山戏水
赞西湖媲美西施
喜欢访僧饮酒
叹雨如跳珠打船
喜欢赏歌簪花
任市民挑帘笑看
(5)苏轼在密州
荒凉处纵马出猎
展霜鬓的豪情
弯弓射天狼
高台上凌空挥毫
写清吏的超然
可观者可乐
寂寥中梦中思念
念亡妻生死相望
肠断短松冈
酒酣时月下醉唱
唱兄弟天各一方
千里共婵娟
(6)苏轼在徐州
真正为官从考验开始
干旱奇袭洪水奇袭寒冷奇袭
苏轼以身心应对
偕民求雨过家不入寻煤挖炭
一如在黄楼上快哉把酒
一如在放鹤亭纵思泼墨
(7)苏轼在牢狱
灰暗阴霾的汴京
容纳不下洁净的内心
月黑风高的夜里
御史台的几只乌鸦
啄食着苏轼
把一个个清白的文字
啄成污词秽语
把一篇篇完美的诗文
啄得千疮百孔
文坛巨擘深陷囹圄
有为清官惨遭贬谪
宋史的耻辱柱上
刻下四个乌黑大字
乌台诗案
(8)苏轼在黄州
不惑之年的苏轼
挽起被贬谪的失落
穿上草鞋拿起锄头
躬身在贫瘠的土地上
苏轼把一个流放闲官
辛勤种成了东坡居士
在风雨中吟啸徐行
在寒食节放情走笔
(9)苏轼在赤壁
赤壁的滚滚江水
拍打着东坡的胸膛
激起的思绪
比浪花更多更高
明月清风友人酒杯
又把东坡的思绪
整理成精美文字
流淌在历史的长河
千古绝唱呀
谁能再咏赤壁
(10)苏轼在汴京
朝廷很大
大得苏轼找不到方向
朝廷很小
小得苏轼转不动身躯
忠于国君更要忠于内心
在入世出世的反复中
在三品九品的仕位上
苏轼身形不变
(11)苏轼和王安石
政见上针尖麦芒
诗文上惺惺相惜
执拗眼拙的王安石
看不清官僚的面目
官僚著文依然是官僚
心直口快的苏子瞻
改不了文人的德性
文人做官依然是文人
逃离政治漩涡的两人
在晚年素手紧握
用余力为对方加油
(12)苏轼在流放路上
管他变法守旧
朝廷已乱
差遣书改了再涂
从登州到杭州到定州
管他新党旧党
朝廷已乱
贬谪令涂了再改
从英州到惠州到儋州
东坡在路上
步伐未乱
脉搏未乱
(13)苏轼在岭海
啖荔枝之甜
贪春睡之美
何妨当个岭南人
朝中佞臣却不容
老人浮生的超脱
念黎民之近
忧庙堂之远
不惧终老海南地
黎民百姓更喜欢
先生讲学的爽朗
(14)苏轼回中原途中
被大赦的东坡
在平静的喜悦中
迈着稳健步伐
向中原回归
归于禅
归于故乡
归于陶渊明
归于颐养天年
归于对未来随缘任运
(15)苏轼之死
东坡走不动了
一生浪迹
在不系之舟上
戛然而止
他的身影
继续走遍千山万水
他的灵魂
继续走过千秋万载
他的诗文
继续走进千卷万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