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媳关系真的无解
中国的婆媳关系自古是千古难题。印象中,大概在改革开放前是婆婆强势,有的婆婆欺负媳妇儿,尤其是那些家穷儿多的婆婆,可能会在大媳妇结婚后欺负大媳妇,丈夫年轻时挣得钱都要交到老父亲手里。那时候媳妇是弱者,一般不主事,生了女儿被婆家看不起,等等。改革开放后,反了,媳妇变成强者了,一般是媳妇闲婆婆给予的太少。
婆媳住在一起,一般都会有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住在一起难免有互相不习惯的地方,当一方不能容忍这些差异非要对方顺着自己的时候,冲突在所难免。其实即使婆婆和儿子住在一起也有不习惯的地方,但由于亲情,这些不习惯都容忍了。媳妇就不一样了。
聪明的婆婆会掂量清楚自己的位置,不会在媳妇家当家做主。在自己看不惯媳妇的时候,该不说的就不说,或者委婉地跟儿子提一提;在照顾孩子问题上和媳妇发生矛盾的时候会以媳妇为主(一般情况)。因为是婆婆进入了媳妇的小家庭,孩子也是儿子和媳妇的孩子,分清主次。聪明的婆婆会认为看孩子是给儿子看,不完全是给媳妇看,不会处处让媳妇领情,或者为此而居功自傲。
在媳妇这方面,重要的是理解和肚量。普天之下,婆婆刚开始对媳妇都是好的,如果她力所能及一般都愿意帮助儿子媳妇。在目前的传统意识里,媳妇一般认为婆婆应该帮助照料小孩,这是婆家骨肉。但是媳妇对婆婆的要求永无止境,所以一百个媳妇里面有九十九个对婆婆有意见,无论婆婆照料孙孩与否。照料孙子的,人家媳妇嫌弃婆婆不会照料或照料的不够多不够好,没有照料的,那更不用说了,好像冒天下之大不韪。
婆媳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是住在一起,根本原因是小无所养老无所依。
试想,假如婆婆用不着儿子养老看病,她在媳妇面前还必须低三下四给五送六吗?假如媳妇用不着婆婆看孩接送,媳妇对婆婆还能有那么多抱怨要求吗?如果婆媳不住在一起,偶然见一次,肯定是情情理理,不会太亲也不会太恨。本来也亲不到哪儿去,大多是恨的不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因利结盟也因利而产生矛盾,家庭也不例外。很多人在分析婆媳矛盾时不愿意看到这一点,硬往主观方面拉,如性格不好啊,媳妇不孝顺不懂事啊,婆婆太自私只顾自己享福不管小家庭不亲孙子啊,等等。因利益住在一起,再好的婆媳也会有矛盾,不住在一起,再坏的婆媳也少矛盾。我也不是六亲不认的人,但我反对把感情等主观因素作为很多矛盾的根源。我认为说到底,很多矛盾皆为---权--名--利---的争取甚至争夺。想想周边那些对别人恨之入骨的人,不就是认为自己该得到的没有得到吗?看看那些很多人不说闲话的人,要不没权要不没钱。
试想,如果社会上有婴儿抚育中心或者自己带孩子,如果社会上养老中心很便利,婆媳之间就不一定非要捆绑在一起,没有互相利用,就没有相互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
前途是光明的。山西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在省城建立若干所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出要建立社会、政府、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台湾领导人就职时提到要建立儿童抚养中心(不是夸台湾有多好,只是说明一种趋势)。若干年后,婆媳不用互相依靠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有人会说,那时候人也不亲了。放心吧,该亲的,心里总有牵挂,不亲的,住在一起也亲不了,还会更恨。家庭是独立的单位,不要互相掺合,变扭。不要住在一起,偶尔或经常去帮助、去看望,就行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