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未名”湖畔采钩虾 精选

已有 3859 次阅读 2021-7-15 17:39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1-07-14,星期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牛泽清博士

昨天晚上8点半,队员们就一起将灯诱设备架好,准备晚上大干一场。9点,开灯诱集,一开始天气还不错,没有下雨,队员们兴高采烈地收集着蛾子。可到10点半的时候,天空又开始飘起了小雨,仿佛老天爷也总在跟我们开玩笑。可队员们也都憋着一股劲,只要不是下大雨,就继续灯诱。直到晚上11点半,见两收集瓶中的蛾子均已超过半瓶,队员们才恋恋不舍的息灯收兵。

2021-07-13-错那县勒布沟-1.jpeg

勒布沟灯诱

回到房间,收到张丹发来的邮件,她将一篇文章的初稿发给了我。虽然我已有些累了,但考虑到明天早晨还要包蛾子并转点采集,所以我还是强打精神,将她文章的初稿改完。将我的意见进行了批注,然后邮件返给张丹后才躺下休息。休息时已近凌晨1点,还真感觉到有些累了。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8点了,我急忙起床洗漱。小吴也起来洗漱完毕,我们一起下楼去吃早餐。吃完早餐,队员们又象昨天早晨一样,在酒店门口开始包起了蛾子。昨晚的灯诱效果不错,收集到了不少的蛾子。大家齐心协力,到上午10点半左右才彻底包完。

由于勒布沟近两天来总在下雨,除徐颖、金梁采集蚜虫和象虫还不错外,其他队员采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大家决定今天撤离勒布沟,回返山南市泽当镇接程瑞后赶往拉萨。今天我们出发较晚,沿途还进行采集,晚上只能住隆子县。从住宿的酒店出发,沿着我们前天所走的道路,先向错那县县城的方向前行。到了勒布沟麻玛乡,我们看了美丽的岗亭瀑布,然后驱车向野狼谷风景区前行,准备到野狼谷风景区采集一会儿。可到了野狼谷风景区,天空又飘起了小雨,只有徐颖发现了一些蚜虫,就连金梁也没采到他想要的象虫。无奈,我们又只好驱车再次上路。

2021-07-14-错那县勒布沟-2.jpeg

发现蚜虫

2021-07-14-错那县勒布沟-3.jpeg

寻觅甲虫

2021-07-14-错那县勒布沟-1.jpeg

岗亭瀑布

当我们行驶至一不知名的湖泊。大雾笼罩下的湖边有些模糊不清。小吴又一时兴起,不顾大雾迷漫,拿起漏网又奔向湖边采起了钩虾。我拿手机给他拍了照,雾太大了,拍的照片显得都雾蒙蒙的,不很清楚。坤泽和徐颖也走到湖边,帮着小吴一起采起了钩虾。天气也特别冷,小吴采完回到车里,感觉手都冻僵了。就连旁边的牦牛,都显得懵懵的。野外的艰辛,尤其是在高海拔的地方采集,也只有体会过的队员,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2021-07-14-错那县-9.jpeg

“未名”湖畔

2021-07-14-错那县-1.jpeg

采集钩虾

2021-07-14-错那县-8.jpeg

懵懵的牦牛

2021-07-14-错那县-2.jpeg

湖朦胧、人朦胧

下午2点的时候,我们到了错那县县城。也许刚才路上的小雨让大家都感到有些寒冷,大家都想吃一碗热面驱驱寒。我们找了一家面馆,每人20元钱吃了一碗面,感觉就象吃了一顿大餐,顿感疲惫全无。

午饭后离开错那县县城,我们一行向隆子县方向前行。当行驶至G560国道517公里处时,又看道路旁有一湖泊,小吴停下车来,又去采钩虾。真巧,路的另一侧有不少的斜茎黄耆,我拿上扫网,过去一看,花上有熊蜂在飞。我也顾不了寒冷,顶着大风,捕起了熊蜂。在这中大风的环境中,网扫有时不易捕捉到熊蜂,所以我只能用扫网扣熊蜂。扣的效果还真不错,不到半小时的功夫,采到大约20多头熊蜂和2头丽切叶蜂。宏亮和桓吉也拿着扫网,在周边帮我采集熊蜂,也采到了不少。

天冷,风大,我们采集了半小时后,驱车直向隆子县驶去。由于路段限速,我们到达隆子县县城时已是晚上7点半了。找好了住宿的地方,简单休整一下,大家一起出去吃晚饭。一天了,大家都很辛苦,也唯有吃晚饭时,大家围坐在一起,才会有一丝的放松。野外工作就是这样,辛辛苦苦一天,虽感觉到很累,但又必须坚持,因为这是任务,也是使命,唯有坚持,才会有所收获,才会笑到最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295612.html

上一篇: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勒布沟遭遇猕猴
下一篇: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5102米的钩虾和4981米的野生蜜蜂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3 黄永义 师永辉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