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一个小团队的成长日记 精选

已有 5665 次阅读 2025-4-6 16:17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截屏2025-04-06 15.43.31.png

图1 研究组2024年年报

一个小团队的成长日记

      今年2月下旬,研究组发布了2024年度的年报,这是研究组发布的第12个年报(图1)。一个芝麻大的研究组,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是否值得编一份年报,而且还年年发布?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问自己。

       2013年的第一场雨来得格外早,彼时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立仅两年的研究组,迎来了首篇以本园为第一署名单位的研究论文。为记录这个对于一个新研究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同时也为了记录研究组的成长的经历,我请当时尚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黄健同学编纂一本年报。这本不过三十余页的册子,意外开启了我们与时光对话的独特方式。

图2.png

图2 研究组第一份年报的封面

        当次年需要填报各类总结报表时,乃至申报项目的时候,这份意外之喜的价值开始显现。那些散落在实验室各个角落的科研数据、会议记录、项目进展,竟都已在年报中脉络分明。自此,编纂年报从临时任务演变为薪火相传的仪式——即便在我卸任组长职务乃至退休之后,研究组依然执着地延续着这个传统。

        十二载时光荏苒,这份坚持逐渐显露出超越预期的价值:

        首先,通过年报科研档案得以完整建构。年报系统收录研究组年度论文发表、项目申报、经费使用、人员流动等核心数据,配以可视化图表,构建起动态科研数据库。在应对各类评估检查时,这份持续更新的档案库总能让繁琐的统计工作事半功倍。

       其次,年报成为研究组成长轨迹的精准标定。年报犹如刻录时光的里程碑,将抽象的发展进程,转化为可触摸的对比坐标。每个研究组的成员,从年报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当新成员翻阅历年册页,不仅能清晰感知团队进化脉络,更能从研究组的足迹中获得精神共振。

        在其次,年报是研究组学术形象的窗口,年报向外人展示了研究组最真实的状况,如果有人有兴趣了解这个研究组,甚至研究所要评估这个研究组,年报就是最好的资料。由于研究生名额在研究所成为稀缺资源,在版纳园分配研究生名额的方法,是让研究生单向选择导师。此时年报成为研究组最具说服力的"学术简历"。不同于冰冷的成果列表,那些记录着野外考察汗水与实验室晨昏的鲜活叙事,让年轻学子得以窥见研究组和科研最本真的模样。

        最后,年报还是一个同学们“创意绽放的多元舞台”。每年由研二同学主导的编纂工作,已然成为培养综合能力的实践课堂。从最初朴素的图文混排文档,到如今适配移动端阅读的交互式电子年报;从严谨的科研成果展示,到妙趣横生的科考手记,甚至是某次不成功的实验,不同编者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独特的创意印记(图3)。

图3.png

图3 同学们在年报中记录的科研感受

        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人物、社会发展过程等的总和。大到宇宙,小到个体,都有自己的历史。有些历史值得关注,有些历史微不足道。国家的历史,大人物的历史,有人专门记录,专门研究,而普通人的历史则要靠自己去记录。

        在我的海外友人中,有些朋友每年除了圣诞问候外,还会附上一份个人的年报,其中既有自己得意之作的介绍,也有膝下承欢的趣事,甚至是自己添置了一件盼望已久的物件;既记录了某次国际会议与某人讨论,也有游览某个名山大川的快乐。这种对个体的记录,何尝不是一份个人历史的档案?这些普普通通的个人流水账,虽然微不足道,涓涓细流汇集起来,会让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变得生动、真实而鲜活。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完整的记录,许多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很多时候当事人还健在的事情,就变得众说纷纭,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胜枚举。

       我们是一个小团队,不奢望成为“百年老店”。 或许这个团队终将消散在时光长河中,就像雨林中那些完成生态使命后,悄然倒下的一株普通的树木。但十二本年报构筑的"时光胶囊",记录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的成就和喜怒哀乐。在宏大叙事主导的科研图景里,小团队的年报恰似雨林中的附生植物,以微小却执着的姿态书写着另一种历史维度。那些看似平常的组会讨论、失败的实验数据、青涩的学术报告,共同编织成中国基层科研生态的生动样本。当未来的研究者拂去尘封,定能从中触摸到这个时代基层科研工作者最真实的温度——毕竟,沧海一粟亦折射太阳光辉。

此刻,我也许应该在新一期年报扉页上写上这么一句话:"记录,是对时间最大的敬意。" 

图4.png

图4 研究组年报封面(2013-20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480873.html

上一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哲学三问
下一篇:忙碌的三月
收藏 IP: 112.117.61.*| 热度|

15 李万峰 王涛 郑永军 杨正瓴 梁洪泽 张晓良 郭战胜 冯兆东 李学友 李志林 叶春浓 周忠浩 孙颉 xtn be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IP: 202.113.11.*   闁搞儳鍋涢ˇ锟� | 閻犙嶆嫹 閻犙嶆嫹 +1 [1]闁哄鍔嶉婊堟偤閿燂拷   2025-4-6 01:29
濠㈠爢鍛唺2024妤犵儑鎷�10闁哄牆鐗嗛崹闈涱嚕閳ь剚鎱ㄧ€n亞濡囬柤鏉戠箰鐏忣垶鎮跨粭琛″亾閸屾瑧鐟忓☉鎿冧簻椤﹀潡寮甸崼婵囧€甸柣銊ュ濡差剟鎳為崒姘枀闁挎稑鐬奸弻銈夊及鎼淬垺鈻旈柛鎴濈箺娴溿倝濡撮敓锟�
  
濞达絽妫欏Σ鎼佹晬鐏炶棄瀚夌€殿喒鍋撳┑顔碱儏缁惰鲸绂嶉崱妤€缍楀☉鎾亾缂佸绉跺楣冨Υ閸屾繄绠圭紒澶婄Ф濮婇箖宕i婵嗗幋闁告宕濠冪▔瀹ュ懐姣堥柕鍡楀€风粩鎾儎鐎涙ḿ姊剧紒顔煎⒔椤絾寰勯弶鎴濈闁活亜顑堢换鏍ㄧ▔椤忓棙鈷曢柕鍡嫹
  
闁告劕绉寸换濠冪▔閳ь剟姊肩喊澶岀闁活亜顑囧﹢鍛濮橆偆鐟濆ù鍏间亢閸ゆ粎鎮扮仦钘夌秮閺夌偟绮崹銊╂儉婵犲啫澧归柨娑虫嫹 ​​​

1/1 | 闁诡剚妲掗锟�:1 | 濡絾鐗犻妴锟� | 濞戞挸锕g粩瀛樸亜閿燂拷 | 濞戞挸顑勭粩瀛樸亜閿燂拷 | 闁哄牜鍋婇妴锟� | 閻犲搫鐤囧ù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3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