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dw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rlindwh

博文

林灵娜 :纪念桂林(1957-2018)教授

已有 3120 次阅读 2022-9-19 08:16 |个人分类:德语教师|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纪念桂林(1957-2018)教授

 

(林灵娜 兰州大学)

linln@lzu.edu.cn

 

桂林教授,江苏沛县人,195736日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一个考古工作者家庭,成长于秦川腹地,渭水之北。恢复高考后,桂老师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现西安外国语大学),19837月毕业于西外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入职兰州大学。由此,桂老师青年岁月与德语结缘,开启往后几十年德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桂老师先后于19889月至19899月、200511月至12月及20108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歌德学院柏林分院、歌德学院不莱梅分院进修德语语言文学与对外德语教学法。尤其是在莱比锡大学为期一年的学习丰富了桂老师的德语世界,在德语语言应用、德语文学理解和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桂老师先后发表了《论海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德意志联邦银行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从语法角度看德语和英语中的间接祈使句》(与吴建雄老师合作)《爱情母题的颠覆——试论巴赫曼的〈曼哈顿的善神〉》(与陈巍老师合作)等学术论文,在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和德国国情等方面孜孜探索,教学相长。

1985年,桂老师进入兰州大学历史系(现历史文化学院)古代资料室工作。后来,他偶然在资料室中读到一篇题为《德意志科学院所藏吐鲁番汉文写本残卷》的德语论文,便又与敦煌学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他一边从事德语教学工作,一边翻译介绍数十篇德国学术界敦煌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了一定借鉴。经过长时间深厚积累,桂老师于2002年考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6年完成名为《回鹘摩尼教研究》的博士论文,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在他的博士论文后记中,桂老师动情写道:家父是一位考古工作者,曾发掘过无数秦砖汉瓦,并感叹我没有子承父业,现我的论文也多少与历史有所关联,这也算是对他老人家的一丝安慰吧!

由此,德语语言和敦煌学在桂老师身上完美交汇,使其学术成果又上一台阶。桂老师与敦煌学领域著名学者茨默、杨富学合作,在《敦煌学辑刊》上发表论文《柏林收藏的回鹘语文献及其研究概况》《回鹘板刻佛本生故事变相》《吐鲁番摩尼教题跋中的国王》。在本辑刊上,桂老师还与董华锋合作发表论文《柏林吐鲁番文献中的〈摩尼教徒忏悔词〉残片译释》,与孟格斯、杨富学共著论文《论中亚摩尼教、基督教、佛教之关系——评〈丝绸之路上基督教、诺斯替教和佛教之碰撞〉》。此外,在《吐鲁番学研究》上,桂老师发表了译文《佛经题跋所见回鹘佛教徒的功德观》。

在兰州大学德语专业创立前,桂老师主要担任二外德语教学工作。许多年以后,当年上过二外德语课的学生多已步入中年,再见到桂老师仍感非常亲切。师生再聚,彼此都能讲出诸多课堂课下趣事,此番熟识和亲近感足见当时桂老师课堂的魅力。2006年,在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和桂老师的努力下,外国语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德语专业,次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系主任桂老师全力投入,德语专业经历了从无至有的点滴积累,逐渐枝繁叶茂。从德语专业创立至今其实也仅十六栽,已培养了十二届两三百名毕业生,他们学习和工作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从事教育、行政、法律、金融、汽车、游戏、通信等各行业,对此,相信桂老师会感到欣慰。

德语专业始设时,教师人数有限,桂老师需要教授多门课程,例如德语精读、德语语法、德语写作等,不辞劳苦。后桂老师主要为高年级同学教授高级德语。他特别善于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语言幽默,中德笑话亦是信手拈来,教学内容充实,同学们总能在快乐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又学到许多。他给大家讲述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自己与德语的渊源、在德国的趣事和历险、每天雷打不动收看收听德语节目,等等。这些故事已成为同学们德语学习的一部分,激励着大家在学习路上无畏困难、努力向前。

2016年秋季学期,桂老师临近退休,用心良苦,领着我去参加德语界会议,将我引荐给前辈们。他做了许多周密的考虑,尽心关怀帮助同事们,殷切希望后生可顺利接棒,继续为德语专业添砖加瓦,走上越来越宽敞的道路。他还鼓励我们要终身学习,并不断拓展学习范围,把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尽力攀登学术高峰。忆起那时我很喜欢观看《国家宝藏》节目,他便会常提醒我,第二天有节目播出,记得看,多学习。

桂老师给我看过他年轻时的画作,既有逼真的素描,也有精细的版画。他认为,通过艺术实践也能够激发学术创作的灵感,退休后他可拾起往日特长,继续精进。但退休后没过多久,桂老师却因为突发的身体原因猝然离世,留下太多惋惜与遗憾。他还没来得及如约重拾画笔,也没能够继续发光发热帮扶晚辈。就犹如飞鸟忽而归入林中,瞬间已不见踪影,找寻不得,令人痛心失落。幸而飞鸟之声犹从林中传出,他说过学识的园地就好比是一大片干涸的土地,而我们却只能用知识之水去滋润很小很小的一块,因此勿忘土地之大而我之渺小,且青年教师身上责任重大,切不可倦惰不前。此后,每当对工作学习产生怠心,我总忆起桂老师的这番话,便又鼓起勇气抬起头来,去面对现实中的难题。

桂老师是我的师长、领导、朋友。他离开后,我时常也想写下些什么来纪念他,并与同事们共勉;但又深觉自身能力尚不足,笔下文字无法全面描绘桂老师的事业。之后,受广外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学兄杜卫华老师之邀,为桂老师作纪念小文,这既是我莫大荣幸,也确倍感惶恐。在此恳请批评指正!我也要衷心感谢杜老师,他为德语学界的奉献之举令我动容。

最后,谨以此小文纪念桂林教授,纪念一位令人尊敬的德语学人留下之足迹。桂老师的希望应是,沿着他的足迹,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林灵娜,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负责人电子邮箱linln@lzu.edu.cn,研究方向为中德文化交流史、德汉翻译)

中国知网涉及桂林老师的出版物:

Author-作者Year-年Title-篇名Source-刊名Period-期PageCount-页码
桂林 & 陈巍2009爱情母题的颠覆——试论巴赫曼的《曼哈顿的善神》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73-76
孟格斯,桂林 & 杨富学2007论中亚摩尼教、基督教、佛教之关系——评《丝绸之路上基督教、诺斯替教和佛教之碰撞》敦煌学辑刊03171-178
桂林 & 董华锋2007柏林吐鲁番文献中的《摩尼教徒忏悔词》残片译释敦煌学辑刊02100-109
吴建雄,桂林2004从语法角度看德语和英语中的间接祈使句兰州大学学报0351-55
茨默 ,桂林,杨富学2003吐鲁番摩尼教题跋中的“国王”敦煌学辑刊01148-153
桂林,杨富学,茨默2000回鹘板刻佛本生故事变相敦煌学辑刊01138-148
茨默,桂林,杨富学1999柏林收藏的回鹘语文献及其研究概况敦煌学辑刊01136-141
桂林,田洪昌1999德意志联邦银行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兰州大学学报02
桂林,田洪昌1998德国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本运营战略评述科学·经济·社会02
桂林1996论海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兰州大学学报02
托马斯·提罗 ,桂林,秭渊1991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所藏吐鲁番汉文写本文献残卷敦煌学辑刊02104-106






FirstDuty-主要责任者Year-年份Title-文献题名来源数据库Source-学位授予单位tablename
桂林2006回鹘摩尼教研究博士兰州大学CDFDLAST2022






Author-作者YearTitle-题名Editor-主编Tertiary TitlePageCount-页码
桂林 & 杨富学2004回鹘——印度历史文化关系三题
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84-39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3148-1355931.html

上一篇:[转载]中国近代留法学者传
下一篇: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博士论文档案 (1924-1941)
收藏 IP: 183.63.1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