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凝聚力与科研创新
——我心中的寒旱所遥感室
“回家”之初
结束了在北京为期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我们在炎热的七月中旬回到了金城兰州,回到了寒旱所。到兰州的当天下午,研究室负责学生工作的马老师就打电话给我,要我通知其他几位同学,第二天上午上班后,到研究室报到。他将负责给我们刚从北京回来的学生分配办公室和办公桌椅。第二天早晨上班后,我们刚从电梯口出来,就看见马老师在十楼过道等我们,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丝毫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给人的印象非常随和、非常亲切。他一一告诉我们各自的办公室后,就带着我们每个人走进各自的办公室,我和另外一位同学被分到1008室,走进办公室门口,他指着一张崭新的办公桌和椅子说:“这就是你的办公桌,以后的工作学习就要在这里度过了。”同时他指着正在忙着学习的几位师兄师姐,给我们一一作了介绍。他还说,以后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多和师兄师姐们请教、学习。这时几位师兄师姐,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微笑着站起身来,“师弟师妹们,欢迎你们回来,欢迎你们加入遥感室这个大家庭。”此时此刻,好像有一股暖流涌过心头,感觉就像回到自己的家,见到久违的亲人一样。
印象中的“传统”
在遥感室学习生活已经过了大半年,遥感室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科研氛围浓厚、人与人和睦相处、以诚相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
每年的七月底八月初,遥感室的全体师生都会欢聚一堂,欢送毕业研究生和迎接新生。这已成为遥感室这个大家庭最具凝聚力的盛会,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发扬的一个传统。这里没有邀请重要的嘉宾,也没有太多铺张的场面,只有研究室的全体老师和同学,大家聚集在自己平时进行科研和学术讨论的会议室,面前的桌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就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每个人都像是自己的亲人,脸上都流露出灿烂的微笑,心里都充满了幸福。会上,当年毕业生师兄师姐们就像告别自己的亲人一样,脸上露出不舍,从他们的毕业感言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悉心指导自己的导师和研究室表达最真诚的谢意。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为他们的未来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遥感室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最温馨的家,也希望他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常回家看看。像我这样刚从北京集中园区回来的硕士研究生,是这次典礼的另一个主角。我们就好像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到久违的家一样,他们以非常热烈的仪式欢迎我们回来,欢迎我们融入遥感室这个和睦温馨的家庭。这里的每一位老师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每一位师兄师姐就像一位懂事的哥哥姐姐。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平易近人,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谦虚、可亲。一次简短的座谈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和感情的融合,它把我们这个本来就非常团结的团队更加紧密的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的元旦我们都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我们一点也不孤单,因为我们研究室就是一个团结温馨的家。每年的12月31日晚,我们研究室都举办新年联欢晚会和新年团拜会,大家欢聚一堂,互相祝福,共同迎接新年。这又是一直传承下来的遥感室的传统。精心的节目策划、全体共同参与、共享欢乐,使我们每个人在欢乐中体验真情,在歌声中互相祝福,在舞蹈中相互沟通。让彼此的距离又近了一大步。
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科研团体,离不开一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导师队伍,这是引导科研方向的主心轴;离不开一个朝气蓬勃、刻苦钻研的研究生群体;更离不开一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我们的导师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老师大多数都是45岁以下,他们都有很高的学术功底,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多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海外留学经历,知识渊博,道德高尚。但是他们都不骄不躁、求着务实、为人和善、平易近人,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有着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老师们对自己、对学生都是严格要求,本着肯钻研、肯吃苦、出成果、出实效的理念,做出一个个可喜的研究成果,培养出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们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每天大家都是早起晚归,在办公室、在电脑前忙碌着。每晚十一点前,研究生办公室的灯是不会熄灭的,虽然大家都觉得很累,但是我们在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生活,在充实和快乐中度过美好的光阴。还记得有一段时间,在老师的提议下,一位师姐动员我们研究生自发组织一个讨论学习小组,在每周五下午利用一个小时学习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由一位学生主讲,其他同学听讲,之后大家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有时候也有老师来听,完了之后对主讲进行点评,并就大家疑惑的一些问题给我们做解答。之后我们还自发组织陆面过程模型的学习讨论组,就大家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出面邀请一些这个领域专家的老师给我们做讲解。还记得,应李新老师邀请,王介民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次课,在整个一下午的时间里,解答了我们在实际遇到的很多疑惑。因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李老师又邀请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阳坤老师,专门从北京飞往兰州为我们做讲座,并现场答疑。
每周五下午的学术沙龙是遥感室日常科研学习工作的组成部分,每周五下午,在所的所有老师和研究生都会参加这个沙龙,分别由一位老师带来的主题报告和一位研究生的研究进展报告,让各位都能够互相了解彼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情况,加强了室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题结
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寒旱区遥感与信息资源实验室)是一个新成立没有多少年的年轻实验室。但这里有学术上精益求精的科研团队,这里有朝气蓬勃的研究力量,这里蕴育着勇于攀登、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其中的一名研究生,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学习成才,我深感荣幸,也非常自豪。
能够在所里的集体体育比赛中,让“遥感室,加油”的口号最响亮,能够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在快乐中工作、在团结中学习,能够将学术沙龙延续为室里的一项传统,能够将研究生学习研究进展汇报作为研究生的学习组成部分,这是遥感室的一贯坚持的。有这样的凝聚力,有这样的求实创新精神,相信遥感室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