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人工智能的风险主要涉及人、机、环境三方面 精选

已有 3799 次阅读 2025-4-9 05:14 |个人分类:2025|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工智能(AI)的风险确实可以从人、机、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下是具体的内容:

一、人

1、就业冲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系统取代。如在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可以高效地完成焊接、装配等任务,这可能导致大量流水线工人失业。在服务业,智能客服系统能够快速回答常见问题,减少对人工客服的需求。这种就业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社会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对于那些技能单一、从事重复性工作的劳动者。而且,新岗位的产生速度可能赶不上旧岗位消失的速度,人们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新的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个过渡期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压力。

2、隐私和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和运行。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个人隐私信息,如医疗记录、财务信息、位置信息等。如果这些数据被滥用或者泄露,会对个人的隐私造成严重威胁。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利用用户的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甚至可能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在伦理方面,人工智能的决策可能会引发道德困境。比如,在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时,应该如何选择碰撞对象?是保护车内乘客还是行人?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伦理准则来指导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

3、社会不平等加剧

拥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和资源的大型企业和发达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地位。而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国家可能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人工智能时代被边缘化。这种差距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不平等加剧,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知识和技能的鸿沟。那些能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财富,而无法适应这种技术变革的人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机(包含AI系统本身)

1、系统故障和不可靠性

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因为算法的缺陷、数据的质量问题或者硬件故障而出现错误。例如,深度学习算法可能会因为训练数据中的偏差而产生错误的预测结果。在医疗诊断领域,如果人工智能系统错误地诊断病情,可能会导致患者得不到正确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较差。如自动驾驶汽车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雾、暴雨)可能会因为传感器性能下降而无法正常工作,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安全性漏洞

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遭受网络攻击。黑客可以利用系统的漏洞来窃取数据、篡改系统的决策或者使系统瘫痪,通过攻击智能电网中的控制系统,黑客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停电。一些恶意攻击者可能会通过对抗样本攻击来欺骗人工智能系统。对抗样本是指对输入数据进行微小的、经过精心设计的修改,使得人工智能系统产生错误的输出。这可能会导致安全系统(如面部识别系统)被绕过,带来安全隐患。

3、自主性和不可控性

随着人工智能系统越来越复杂和自主,人们可能会担心它们的行为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一些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如果这种调整没有受到适当的监督和约束,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并且,人工智能系统的目标可能会与人类的目标产生冲突。如果系统的目标函数设计不合理,它可能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有害于人类的行动。

三、环境

1、资源消耗

训练和运行大型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这些计算资源的消耗会带来能源问题,训练一个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可能需要数千个GPU(图形处理器)长时间运行,这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增加碳排放。数据中心是人工智能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们需要大量的冷却设备来维持正常工作温度。这些冷却设备的运行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热污染。

2、生态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改变生态系统。例如,在农业领域,智能农业系统可能会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灌溉模式,这可能会对当地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产生影响。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控系统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干扰,无人机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监测时,可能会惊扰动物,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和繁殖。

AI战争.jpg

为什么《AI战争》一书的封面是阴阳图?

前几天,一位朋友看到刚出版的《AI战争》封面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封面是阴阳图呢?”,在此一并“揭秘”回答,以飨读者!首先,军事智能常常是塞翁失马、利弊镶嵌、真假虚实、刚柔相济、竞合一体、变幻莫测、阴阳转换,其次,军事智能中态势感知、计算、算计分解后的态与势、感与知、计与算构成了三对阴阳关系,进而初步揭示了军事智能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态平衡。最后,阴阳也代表着军事本身就是最高智能,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绝不是单纯AI的应用技术问题。以下是这三对阴阳关系的具体分析:

一、态与势

• 态:态是事物的静态特征,类似于“阴”,强调稳定、内敛和基础性。态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支撑。

• 势:势是事物的动态变化趋势,类似于“阳”,强调变化、外向和推动力。势推动事物向新的方向发展。

• 相互作用:态与势相互依存,态为势提供基础,势为态提供动力。没有态,势无从依附;没有势,态无法发展。

二、感与知

• 感:感是通过感官直接获取的信息,是一种直观的、感性的体验,类似于“阴”。感是认知的起点。

• 知:知是通过理性思维对感知信息的整合和理解,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认识,类似于“阳”。知是认知的深化。

• 相互作用:感与知相互依存,感为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知则深化了感的内涵。没有感,知无从依附;没有知,感无法升华。

三、计与算

• 计:计是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过程,是一种宏观的、抽象的思维活动,类似于“阴”。计强调的是对整体目标的把握和对未来方向的规划。

• 算:算是执行、计算和操作的过程,是一种微观的、具体的实践活动,类似于“阳”。算强调的是对具体步骤的实施和对细节的精确控制。

• 相互作用:计与算相互依存,计为算提供了方向和目标,算为计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和反馈。没有计,算无从着手;没有算,计无法落地。

四、三对阴阳关系的整合

• 态与势:态与势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宏观层面。

• 感与知:感与知的关系体现了认知过程中的感性与理性,是认知发展的微观层面。

• 计与算:计与算的关系体现了战略与执行的平衡,是实践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三对阴阳关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态平衡。通过理解这三对关系,我们可以在军事智能领域更好地平衡宏观与微观、感性与理性、战略与执行,实现认知和实践的动态平衡。

五、典型案例

案例:在2014年加沙冲突(即“护刃行动”,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期间,以色列国防军(IDF)被广泛报道使用了Palantir Technologies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来支持军事行动。这一技术的应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以下是关键信息和背景分析:

Palantir是一家美国数据分析公司,其开发的平台(如Palantir Gotham和Foundry)专注于整合多源情报数据,包括:卫星图像,实时解析地理信息、目标定位;无人机侦察数据,处理无人机(如“哈比”或“苍鹭”)传回的视频和图像;信号情报(SIGINT),截获通信和电子信号;人工情报(HUMINT),结合线报和其他人工获取的信息。该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快速关联分散的数据,生成可操作的战场态势图,辅助指挥官决策。

1、态与势

• 态:指战场上的静态信息,如敌军的火箭发射地点、地下隧道的分布、兵力部署等。这些信息是相对稳定的,构成了战场的基本态势。

• 势:指战场上的动态变化趋势,如敌军的行动方向、火箭发射的频率、可能的攻击目标等。势是基于态的发展和变化而产生的。

例子:在2014年的加沙冲突中,IDF通过Palantir平台整合了卫星数据、空中侦察数据、地面通讯监听信息等多个来源的数据,对哈马斯的火箭发射地点和地下隧道进行实时追踪。这些静态信息(态)为IDF提供了战场的基本态势,而敌军的行动轨迹和攻击频率(势)则推动了战场态势的动态变化。

2、感与知

• 感: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侦察手段直接获取的战场信息,如卫星图像、无人机拍摄的数据、地面传感器的信号等。感是直观的、感性的。

• 知:指对感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和判断,形成对战场态势的认知。知是理性的、抽象的。

例子:Palantir平台通过整合来自多个来源的情报(感),如地面侦察、无人机图像、卫星信息等,帮助IDF分析敌军的行动模式和潜在攻击目标(知)。通过这种方式,IDF能够准确预测哈马斯武装分子的活动轨迹,并在几小时内锁定多个火箭发射点。

3、计与算

• 计:指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过程,包括制定作战计划、设定目标、选择战术等。计是宏观的、抽象的。

• 算:指具体的执行和计算过程,包括兵力调动、火力分配、资源保障等。算是微观的、具体的。

例子:IDF根据Palantir平台提供的实时情报,制定了精准打击敌方目标的作战计划(计)。通过Palantir的实时数据共享系统,IDF各作战单位能够快速响应和调度空中和地面打击资源,成功摧毁多个哈马斯高层指挥所(算)。这种精准打击行动显著减少了误伤平民的情况,同时摧毁了数十个关键的哈马斯设施和武器库。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态与势、感与知、计与算这三对阴阳关系在军事智能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为军事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481172.html

上一篇:人机协同的困难在于……
下一篇:人、机二元论与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三元论
收藏 IP: 124.64.126.*| 热度|

4 郑永军 陈小开 王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2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