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心碎综合症:“心碎”产生胸痛、憋气、神经质,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中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已有 1848 次阅读 2021-8-5 20:2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A2%8E%E7%BB%BC%E5%90%88%E7%97%87/7640548?fr=aladdin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心碎”产生胸痛、憋气、神经质 “心碎”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在叙述失去亲人或者失恋的感觉时,人们常用“心都碎了”来形容。如今,“心碎”不再是诗人和哲学家经常用的词汇,而是成为了一种病症的学名。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月10日刊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 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

目录

  1. 1 简介

  2. 2 “心碎”带来的综合征

  3. 3 发现

  4. 4 理论依据

  5. 5 与心脏病的区别

  6. 6 背景知识

  7.  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悲伤

  8.  产生的种种原因

  9. 7 生理解释

简介

 语音

病症

钱皮恩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1999年至2003年间共接治了19名急诊患者,这些病人出现了胸痛、憋气等症状,与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相似,但与心脏病患者不同的是,在卧床休息和接受少量治疗后,他们就康复了。

这些患者基本上全都是已绝经的老年妇女。她们患病的原因包括丈夫、父母或孩子等亲人去世所带来的巨大悲痛或者遭遇车祸、抢劫等造成的严重惊吓,以及激烈争辩、出庭和公众演讲等紧张带来的强烈刺激。通过磁共振等检查显示,她们并没有患心脏病。 [1] 

“心碎”带来的综合征

 语音

现代医学早已证明了人的精神、思维只由大脑控制,与心脏并无直接联系。但是,心脏与人的心理究竟有无关联呢?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心碎综合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就影响内脏功能,气血调节功能紊乱而致病。

在现代社会更见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不少学者提出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谓之心身疾病,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心碎综合征”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心身疾病。

“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美国学者最早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综合征”。

“9·11”事件之后,研究者访问100名遇难者的遗族。结果发现,这些悲伤者在某一时段中会有肉体上痛苦的感觉,觉得喉咙变紧干燥、呼吸困难、需要叹气、腹部觉得空空的、肌肉无力、并有心痛紧张的感觉。根据许多有关悲伤者的研究结果,悲伤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因悲伤过度而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心爱的人死后的六个月内。丧亲所致的分离焦虑首先会使悲伤者感到虚弱。另外有一些研究指出,中年丧夫者经常出现神经质、忧郁、害怕会发疯、持续的恐惧、梦魇、失眠、工作能力减退和疲劳等症状。他们有时也会抱怨头痛、晕眩、失神、消化不良、呕吐、心脏急速跳动、胸口疼痛。 [2] 

发现

 语音

最早刊登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

钱皮恩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1999年至2003年间共接治了19名急诊患者,这些病人出现了胸痛、憋气等症状,与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相似,但与心脏病患者不同的是,在卧床休息和接受少量治疗后,他们就康复了。

这些患者基本上全都是已绝经的老年妇女。她们患病的原因包括丈夫、父母或孩子等亲人去世所带来的巨大悲痛或者遭遇车祸、抢劫等造成的严重惊吓,以及激烈争辩、出庭和公众演讲等紧张带来的强烈刺激。通过磁共振等检查显示,她们并没有患心脏病。

理论依据

 语音

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 [3]  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就影响内脏功能,气血调节功能紊乱而致病。

在现代社会更见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不少学者提出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谓之心身疾病,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心碎综合征”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心身疾病。

“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美国学者最早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综合征”。

“9·11”事件之后,研究者访问100名遇难者的遗族。结果发现,这些悲伤者在某一时段中会有肉体上痛苦的感觉,觉得喉咙变紧干燥、呼吸困难、需要叹气、腹部觉得空空的、肌肉无力、并有心痛紧张的感觉。根据许多有关悲伤者的研究结果,悲伤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因悲伤过度而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心爱的人死后的六个月内。丧亲所致的分离焦虑首先会使悲伤者感到虚弱。另外有一些研究指出,中年丧夫者经常出现神经质、忧郁、害怕会发疯、持续的恐惧、梦魇、失眠、工作能力减退和疲劳等症状。他们有时也会抱怨头痛、晕眩、失神、消化不良、呕吐、心脏急速跳动、胸口疼痛。

与心脏病的区别

 语音

心脏病一般会给病人留下永久的伤害,其病情不易好转;而“心碎综合征”病人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疗,并经过卧床休息后,病情可以好转。

负责研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脏专家亨特·钱皮恩解释,当遇到过量或突如其来的“情绪压力”时,身体会释出大量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并流入血管。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俨如毒素,会影响肌肉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减弱心脏跳动能力,造成类似心脏病发的症状。

他指出,过去曾有一名27岁妇人在获悉坏消息后出现“心碎综合征”,一度垂危,但因医护人员没有分清楚,把她当作心脏病人处理,还准备为她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幸亏手术前主治医生搞清了病症,病人亦于3日后完全康复出院。美国心脏协会前主席雪莉·史密斯博士说,根据这项研究,更多的急诊医生和心脏病医生在医治那些胸痛病人时将会考虑这个新命名的“心碎综合征”。

背景知识

 语音

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悲伤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遭受许多无法避免的悲伤,例如: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儿女的死亡或离异,离开你所喜爱的工作或朋友,失去身体的健康,失去宠物,甚至失去未来的美梦等,都会带给你或周围的人伤感哀恸。悲伤在英文里有:Bereavement、Grief 、Mourning 三个字,其意略有不同。Bereavement 是陷入失落时的一种状态。Grief 是指一个人遭遇失落或被夺去心爱的人或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悲哀、愤怒和罪恶感的感觉。更正确地说,你若没有被夺去或丧失你心爱的人时,你就不会有悲伤。但是被夺去或丧失心爱的人或物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表现出悲伤。Mourning 是指悲伤的公开表现,其表现方式与社会、文化和习俗有很大的关系。

产生的种种原因

大部分悲伤的情绪都是令人不安的,比如恐惧、无助、愤怒、愧疚、紧张、焦虑、压抑和悲哀等。伴随这些悲伤情绪还有麻木、幻听、幻觉、幻想、混乱、托梦等行为出现。喝酒或者服用镇定剂之类的药物、想办法避开愤怒和悲哀的感觉都是悲伤者用以逃避痛苦的不健康策略。要帮助悲伤者认识到哀恸情绪和有关行为都是正常的,并鼓励他们适度表达。

对某些人来说,悲伤却是长期的疼痛,需要时间来疗伤。例如:周年忌日、逝者生日和特别节庆等都可能引发人们的悲伤。可是悲伤者周围的亲友,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常常期望悲伤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作息,导致悲伤者压抑哀恸,使正常典型的急性悲伤变成复杂的慢性哀痛,这样反而成为疗伤的障碍之一。

生活中,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人,能够及时消解、克服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喜怒不形于色”,强行压抑情绪的外露,会给人们的生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情绪中的声调、表情、动作的变化,泪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随着情绪而变化,却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控制。那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控制住了情绪的人,实际上却使情绪更多地转入体内,给体内器官以损害。因此,不良情绪如果已经产生,就应当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千万不要闷在心里。

生理解释

 语音

“暂时性左心室心尖气球综合征”又称为“心碎综合症”的生理解释,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遭受丧亲之痛后产生了严重的情绪压力的病人身上。大约有1到2%曾经被怀疑是罹患心脏病的人,到后来却发现是得这种病症。会罹患“心碎综合症”的多半是老年妇女,她们发生的症状表面上看起来类似急性心肌梗塞,但心脏在经过测试以后,却发现并没有冠状动脉堵塞的情形,相反的,心脏的外观看起来像气球一样,那是由于心脏底部收缩不当所引起的。伦敦帝国学院利用老鼠做实验来摹拟类似的情况,研究显示当肾上腺素释放过量时,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发生改变,由原先的加速心跳改成减缓心跳,最终会导致心脏衰竭,但大多数的病患都能在几天内或数周内完全康复。研究人员认为当身体在压力下释放出超高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跳的速度也会自动调整,以免因刺激过度而发生危险。 [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98502.html

上一篇:[转载]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公告:打造“解码中医”人才培养的摇篮
下一篇:[转载]来自徐宁科学网博客——警惕:大喜大悲都易引发“心碎综合征”
收藏 IP: 125.34.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