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从“子宫”营养到“母乳”营养:自然界如何进行巧妙切换

已有 1175 次阅读 2021-4-26 08:1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出生后的营养切换:有了肠道菌群,才能够产生饥饿感

从“子宫”到“母乳”,自然界如何实现从“胎儿”到“婴儿”的营养供应模式转换?

参考答案:出生后,不仅通过母乳给婴儿提供碳源,而且还把肠道菌群积极主动地进行补充(尤其是来自于母乳的友谊菌群),从而使得不仅“授人以鱼(碳源,食物),而且授人以渔(分解和处理碳源的工具即肠道菌群)”,这是因为“饥饿源于菌群”,即自然界通过肠道菌群持续向婴儿胃肠道黏膜施加碳源需求压力,而向婴儿提供了饥饿感。

婴儿之所以饿得哭,是因为其肠道菌群向胃肠道施加了强烈的饥饿刺激信号,在胃肠道形成饥饿导致的痛觉反应,而被婴儿大脑所感知,表现为“饿得哭”,当然,此时尽快给孩子喂奶即可,一方面婴儿的肠道菌群有了营养,另一方面婴儿也能够得到营养而长身体。

由此可见,包括“乳糖不耐受”以及类似的食物过敏问题,实际上与婴幼儿胃肠道菌群异常紊乱失衡有关,缺乏处理这些过敏原(食物)的能力。

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往往会得到改善,反映在饮食方面的话,就是提倡和鼓励母乳喂养以及饮食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83788.html

上一篇:[转载]从德国的科研机构看“科学文化”
下一篇:风景如画的校园,新医学的摇篮,大健康的春天
收藏 IP: 124.207.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