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ait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nfaith

博文

孩子的问题

已有 6251 次阅读 2011-2-13 17:50 |个人分类:小鹅日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北大有位师妹,年纪轻轻却热心教育,几年来带出一个小团队,专注于开发儿童教育产品。她在短消息里说:

 

“感觉小孩问的很多问题,看着很简单很傻,但是却很本源。要能解释清楚,让小孩理解,很不容易。比如说,为什么要十进制,为什么要开根号,加和乘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要除法,这些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去解释。”

 

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事实上,对一个两三岁的小孩,需要对这些问题做逻辑解释吗?如果我们自己对相应的数学概念有透彻的理解的话,或许可以做一些形象和直观的演示,就像一些蒙氏教育所提供的感官材料一样,让孩子去操作、去尝试就好了。

 

孩子天生充满好奇心,在他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问各种各样显得“简单”却很“本源”的问题,经典的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为什么远处的东西看起来比较小?”我也曾经努力想给孩子一个她能理解的答案,确实很有挑战性啊。如果单纯觉得孩子年龄不到、不想催熟她的理性,因而置之不理或是转移她的注意力,又可能挫伤孩子的探索和交流欲望。小鹅爸的做法就比较聪明:不多做解释,只是赞同孩子的发现,鼓励孩子继续观察。

 

其实孩子的问题也分很多种,有些来自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地跑火车;有些来自孩子的观察,可能有严肃科学的意义。如何回应,不好一概而论。还是举个例子来说吧。

 

################

 

小鹅有一套橡皮鸭子玩具,一只母鸭子带着三只小鸭子,这是她洗澡的时候戏水用的。昨天晚上她坐在浴室里泡脚,忽然想起来问我:“鸭爸爸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想象游戏”的内容,比如她喜欢扮演布娃娃的妈妈,尽管她明确地知道娃娃不是真人。但在她的假扮游戏里,就像现实世界的投射一样,同样会产生“秩序”的需求:娃娃饿了需要喂食,困了需要哄觉……尽管是游戏,她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却是一丝不苟的。于是小鸭子们尽管是玩偶,既然有鸭妈妈,自然也需要追问一下鸭爸爸去哪里了。

 

我当然不知道答案。难道我说“小鸭子只是玩具,没有爸爸”吗?她当然知道小鸭子是玩具啊。我沉吟着:“嗯,三只小鸭子有鸭妈妈……”

 

“难道鸭妈妈还没有找到鸭爸爸?难道鸭爸爸还没生出来?”小鹅自己在寻找解释。

 

“不太可能啊。要先和爸爸结婚,才会有宝宝的。”我只好顺着她的思路,根据常理去推测。

 

“那一定是鸭爸爸不在家,出去捉虫子,捉小鱼了。”小鹅又说。

 

“嗯,鸭爸爸要捉小鱼来喂小鸭子们。”我同意她下的结论,这个问题就算顺利解决了——基本上只需要倾听一下她的想法就可以了。

 

#####################

 

片刻,小鹅又问:“小鸭子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鸭妈妈比较大,比较重,却不会沉下去?”

 

这貌似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了。我不确定小鹅确实思考过、进而产生困惑,还是不过随口一问。要是贸然激动一番,以为孩子触到了“本源”的问题,于是滔滔不绝解释一番,既可能败坏了孩子的兴趣,也可能引得孩子问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来吸引注意,反而不是出于自发的好奇心了。

 

见我没有马上回答她的问题,小鹅继续喃喃自语着这个问题,把她能想到的大而笨重,会沉到水里的东西列举了几个。这时我刷完牙了,就蹲下来问她:“你想知道鸭妈妈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对吗?”“是啊!她比较大嘛。”“那你觉得她重不重呢?”“挺重的。”小鹅挺肯定地回答。

 

看来“大而轻”这个解释是走不通了。我不打算现在解释“密度”的概念。前头刷牙的时候,就搜索了一下洗脸台上合适的道具。我拿起一把大木梳和她的一小管牙膏:“你觉得它们俩哪个比较大?”小鹅指了指木梳。我又问:“哪个比较重呢?”这回她想了想,还是指了指木梳。我把两样东西递到她手里,她掂量了一下,说:“梳子比较轻。”

 

“那我们来看看,谁会沉到水里,谁会浮起来呢?”我把两样道具放进蓄水的水桶里。桶里的水很清,小鹅看得明明白白。想了一会,她说:“那是因为牙膏里有东西,所以会沉下去。”

 

“哦。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我把擦脚布递给她,生怕自己忍不住又啰嗦几句,就先出去了。她一个人在浴室里,安安静静地擦干了脚。



我们的下一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9-412598.html

上一篇:你猜猜?
下一篇:二月纪事
收藏 IP: 222.35.14.*| 热度|

5 赫英 罗帆 马磊 吉宗祥 黄岩谊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