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z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ozh

博文

什么是科研?

已有 5453 次阅读 2012-12-2 15:2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兴趣

    经常在网上或听同事、朋友说搞科学研究很虚,以论文为主要衡量标准,不能直接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体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科学研究到底是什么东东哪?我觉得应该在科学网上展开关于科学研究本质的讨论。

    我在百度上进行了搜索,其定义主要分为两种:1、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中国教育部;2、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美国资源委员会。

    理清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基本任务可能会对正在争先恐后攻读研究生的大部分青年有着指导意义,可以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及师生互选的无奈。

    做好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兴趣。我本科所在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所在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学科领域的老大。在我大学四年,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专家针对不同问题或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开展的学术报告。学院里一些专家形象非常高大,让我们很多同学崇拜不已。硕士研究生主要参与专家系统的研发工作(2000年左右正是信息化国家战略实施高峰),该系统研发成功后积极报奖;期间我看到一位大牛发表的文章提到他们所研发的专家系统超牛:国内、国际都领先(当时流行这个),心里很不服,就给那位大牛写邮件说我们研发的系统不在他们之下(虽然没有收到回信)。现在回想也不觉得幼稚!

    最让我震撼的是2003年兰大资环院冯兆东老师三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会。当时报告厅黑压压一片,估计有三百学生,都是冲着冯老师的名气自发的。这就是科研牛人所受到的尊敬(当然除了同事之间的文人相轻),也激发我了攻读博士的动力。后面才发现我的冲动:忽略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差异。由于博士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的脱节,我处于跟风状态。博士很累,毕业之后就想着永不再科研。工作颓废了一段时间,发现科研还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就又开始看文献,上科学网,看大牛们对一些问题的真知灼见。

    在美国大片里,经常能看到让人探索未知欲望的情节,而不是中国式的1就是1,2就是2的述说。环境在变,兴趣也可能会发生变化。Eugenia Kalna博士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非常有名。她在大学之前,志向不是 Atmosphere领域;偶然的机会走上这个领域,并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很高的建:The NCEP/NCAR 40-year reanalysis project - Kalnay - 被引用次数:14209;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use change on climate - Kalnay - 被引用次数:617.一个清华博士不可能在中学里天天想着科研(坐班制和考核制的限制),兴趣是一方面,路的选择也很重要,更何况后面还有成千上万个科研青年大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686-638438.html

上一篇:放开二胎之我见
下一篇:Engineer Vs Scientist?
收藏 IP: 210.77.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