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南航的某著名博士后,出站已几年,想留在南航没有机会。一个三本大学愿意接收他,他又看不上。他自己说“喜欢科研”。可是,出站后这几年,他几乎没有做过科研,就在百无聊赖中打发日子。四十多岁的人,还靠母亲的退休金过日子。很是无语。一个大男人,不能养活自己,不能养活妻小。当一个人独处时,他该怎么面对自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没有太多时间纵论了。就谈两点:时间的利用、学者的识别。
一. 时间
从小学起,我们就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个工作努力的人,如果一生工作35年,一年工作330天,一天工作8小时,那么,这一辈子也就工作9.24万小时而已。活到85岁的人,他/她的生命是73.44万小时。所以,一个勤奋的比较高寿的人,其工作时间也只占其生命的12.6%而已。
我是按照一个小时为单位安排工作的。当然,思考也算工作。从博士生毕业到现在,除了出差,我本人基本保持了每月工作26天以上、每周工作6天以上、每天有效工作时间7个小时以上的状态。要知道,在中国科学院系统,我还不算用功的人。
这几年作为导师,我也带了几个博士生和硕士生。给学生们定的标准是,每周工作时间6天,每天8个小时。
特别不理解,某博士后居然能这么过日子,居然能基本无所事事地过日子!
二. 什么是学者
我们正处在教育大跃进时期,培养了太多太多素质极低的研究生,培养了太多太多的水货“博士”。
并非有了顶博士帽子,就可以称为“人才”;也并非有了“杰青”、“长江学者”的帽子,就可以称为“人才”。
有很多有知识的人,骨子里尚且没有文化。更何况,连知识都没有的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