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拿来主义在学术界的表现 精选

已有 6690 次阅读 2015-4-10 18: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拿来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内在的主观主义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学术界有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做法可以归结为拿来主义在学术界的表现。这类现象是很多人学问搞不下去,搞不深的一个普遍原因。也是灭杀科技创新苗头的利器。

      1. 说服不了我的学术理论,我不会认可。(或其等价)是最为流行的拒绝或批判某个学术理论的论据,有不少人把这看成是坚持真理。这里的判决标准是个人的主观意识。

      这类学者在内心深处把自身等同于真理的化身,而其它学者也因某种现实的原因把这类学者等同于判决标准的化身。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此类表现特别的普遍。为何说它是“拿来主义”呢?因为他把认识真理的责任推给别人,他需要的是:别人教会他,而自身不去努力学习和深入思考。教不会我就是理论有问题。在科学网上的表现就是:你说服不了我,或回答不了我的问题,那你就是错的。

      在期刊审稿中,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中,这类“坚持真理”的“拿来主义”现象极为普遍。

      一个学术理论本身是否科学的判据是它是否符合客观实在从而经得起实践得检验。而不是有多少人认可。豪无疑问的是,被广泛认可的学术理论是普遍传播的。而不被群体认可的学术理论是被遗忘的。因此,使用认可性原则来判决学术理论的后果就一定是:学术上落后他人几步的追随者。没有领头的可能性。

      2. 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的学术理论,我不会认可。在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后,很多学术理论是基于经典理论(被实验证实过的理论)而外推的。在外推者给出其外推的新学术理论时,基本上是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的(实际上,外推者本身一般不做实验)。同时,由于外推者个人水平的限制,其提出的学术理论也是很粗慥的。

      不认可此类理论的确切含义是不把它看成是向学术进步方向前进迈出的一小步,从而决不会跟进,更别说是去完善它了。

      这类等着优美、正确、被实验证实的理论到手后再来搞重复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学界也很普遍。这类“拿来主义”者不会有创新的动力,也没有创新的勇气,即便是别人的研究已经指明了道路(但还没几个人走)。

      以上两类“拿来主义”现象在学术界非常普遍。换句话说,学术界的主观判决办法是非常流行的。

      科技期刊的大量出现以及论文的大量增长,按主观想象来说是将大大的促进科技创新,但是,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抛弃“拿来主义”的主观判据标准,以理性标准来找出科技创新的路线或导向性路线。

      一般的说,我们很容易的使用上面的两个标准把自身从学习抽象理论或研究新理论的困苦中解放出来。没风险了,自由了,轻松了,离科技创新也就远了!而我们的目标是:科技创新!但是放弃了科学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判决标准,而不是主观性判决标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881389.html

上一篇:对应性原理: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的不同理解
下一篇:管道罐体锅炉的内在流变:事故的本质机制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13 张云 麻庭光 黄永义 杨正瓴 徐耀 孟津 陈加藏 者仁王 eat xuexiyanjiu wqhwqh333 chennaocan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