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77年冬,学校搞到了77年的高考卷及标准答案,分别在数学、物理、化学课堂上专门做出讲解。老师问,如果你参加此卷考试,能得几分?全班答案几乎清一色的是:0---10分之间。
老师一听就急了,赶紧搬出叶帅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谓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然后的一天就是:动员大会,定购复习资料。一套全本的复习资料是5本,每本在500页左右。一套下来是各家月收入的1/4。第二天交钱,否则就定购不上了。
到家跟爸一说,钱就到手了。只交待了一句话:买了就好好学,考得上考不上不管,学了就行。第二天,与其他同学交谈,各家家长交待的大不相同:多数是,花了那么大钱,一定要考上;有少数家长直接的就是,反正你也考不上,钱得花,不然别人家就看不起我了。
闲话少说,盼星星盼月亮,书在年底到手了。把书包撑大了也没全装进去,到家后,我爸看了也是一口冷叹气。自己就在那发楞,这那学得完那?全家人一声不吭的吃完晚饭。也一声不吭的睡下了。
我想了一晚,不就是一个要求“学了就行”吗?好办,第二天一早,天一亮就起,从第一页开看。一本一本的,先后打开了第一页。从此,看书,做书后的习题,只要还能动脑就学习;不行了就睡。
时间飞快的过去,大多数的书才看到一半,1978年的高考报名开始了。
那时是第一次全国统考,先填报志愿。老师给出的战略是:好、中、差的学校要填全。但是,对于五花八门的专业,老师也是稀里糊涂,瞎填吧。
填完表一交了事。学习,看书,加速,还有小半本没看呢!
突然间,时间到了。学校安排了带队老师,车票、住宿学校包办,生活费自理。到指定考场考试。考前头一天,住下后,老师领着看了一下考场。回到住地,看书,还有1/5的页从来就没有翻开过。
有同学说老师,住处选的不好(与考场碰到的其他学校的考生相比)。老师说:1)此地的唐代文物就是我们住地院子的八角宝塔,是文人气息的集中地;2)此招待所系武装部所办,没有闲杂人等;3)整个考试期间,不得与外校或无关人员交谈,同学之间也不许交谈,不得打听考得咋样,最好是做哑巴!
天热,也不知几时睡着了。老师一早就叫醒了我们,吃饭(包桌AA制),进考场,谁也是一声不吭。
走进考场的感觉就是想笑,人们都太过于紧张了,以至于行为是如此的笨拙。考试时间到了,一看卷子考题,与做过的习题难度相当,做就是了。等到做数学、物理、化学卷的最后一题的时候才感觉到,如果看完了那1/5从来就没有翻开过的页,基本上就是全能做。
每场考试出来,老师在外面等着,什么也不问,大家一声不吭,吃饭、看书、睡觉。被叫起,吃饭,进考场,做完考卷,出来。老师领着,老一套。
5门试终于考完了。回到住地,退房。老师领到车站,票买好一分,各自回家。大家几乎一言不发。分手了。
在回到家门口的站下车后,我们终于忍不住的开始相互打听。多数说不会做,但是都做了。我说都做了,不知对还是不对。
回到家,家里问:考完了?答:考完了。问:能考上吗?答:连复习资料都没看完,能考上吗?全家在一声不吭中吃饭、睡觉。
几天后,被叫到学校,老师开始仔细的挨个打问。大的问完问小事。所有同学都说,肖坐在第一排,每次考试,监考老师走到他那就不动了,盯着他的卷子看。老师问我,是这样吗?我说不知道。我在整个考试期间就一门心事做题,脑袋高速转动,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连检查一遍的时间也没有。
老师再问,你没有违反考试纪律的任何行为?我说,绝对没有。又问,这道题那道题如何如何,我说一道题也想不起来。
老师很吃惊,那你如何做的呢?我说,当时,就象是掏尽了我吃奶的力气,只是一门心思的做出来、快点、赶紧做下一题,最后一题还没做完呢,收卷了!
从学校回到家,家里说,考上也好,考不上也好,看你的书去吧!我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总算是把那1/5从来就没有翻开过的页看完了,此时才发现,这部分竟然没有列入考试内容!
此时,精神大振。我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也已经在最轻松的状态下做完全部考卷。没有任何的遗憾。
人在精神上一轻松,大半年来全部的“累”就表露无遗。我一连10多天,吃了就睡,一睡就非叫不醒。把家里人吓坏了。
突然有一天下午,我妈问我,你考上了?我答,那不可能。一会,邻居向我妈道贺,我妈答,消息不准,孩子说不可能。直到我爸急急忙忙的回到家,跟我说:你的入学通知书,考上重点大学了。3天后就得出发报道去。
我此刻才相信,考上了。
第二天,到学校办材料,老师才说道:难怪监考老师老盯着你的卷子看,那个教室里,就你一个考上了重点大学。
我的高考:一件初看之下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在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下,完成相当部分总是可能的。在没有心理负担(全力一博,夫复何求)的环境下,人的潜能所能做成的事可能连自己也不相信。
这个经验也是我后来做科研的经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