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植物收集和迁地保育是植物园的本质与核心使命,是植物多样性整合保护的重要策略,也是资源收集和评价利用的必要途径(图1)。我国植物园收集保存的活植物种类众多,多数物种具有重要的资源利用价值,但因缺乏对“同园”栽培条件下植物生长表现的规范化记录或整理,难以实现数据和理论共享及长期保存,导致大量栽培记录被雪藏甚至遗失,宝贵的养护种植经验难以流传,实为千古憾事!《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补足了这个遗憾,开拓了我国及全球迁地栽培植物志的先河。
▲图1 植物整合保护策略与方法
秋海棠被誉为“盆花之王”,形态丰富多变,文化婉约动人,古今中外圈粉无数。遗憾的是,尽管我国秋海棠资源丰富,绝大多数种类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本设计精美、装帧讲究的《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秋海棠科)》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我国丰富秋海棠资源的窗口,在继续吸粉的同时,还给秋迷们带来了栽培技术大礼包,一种很接地气的实用感扑面而来(图2)。
▲图2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秋海棠科)》封面
阅读全书,读者无不被该书巨大的信息量所折服。本志汇集了跨越23个春秋对秋海棠科植物的引种收集、栽培繁殖、观察记录和连续5年的物候数据,对迁地栽培条件下173个秋海棠野生种的植株形态、引种历史、物候信息、资源现状、用途评价和栽培要领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书中不仅描述了栽培植株的整体形态特征,还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不同苗龄阶段或不同栽培条件下叶片斑纹、毛被和花色变化,并针对每一种秋海棠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和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细节(图3-6)。上述工作不但为秋海棠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图文数据,也为产业化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而且,本志附有参编单位保育的秋海棠物种名录,为感兴趣秋海棠研发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重要的资源线索,也为跨纬度经度气候变化响应提供了研究条件。
▲图3 金平秋海棠形态特写
▲图4 多毛秋海棠叶片斑纹和毛被随叶龄变化
▲图5 变色秋海棠叶片颜色和斑纹变化
▲图6 秋海棠叶片插穗调整剪切和扦插方法
现代植物园是野生植物资源收集、迁地保育、研究利用的科学研究中心,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使命中承担着保护、研究、监测和信息管理的重任。本志收录的142种国产秋海棠野生种中,88种为中国特有种,其中濒危物种5种、易危植物9种、近危植物18种。除详细记录各物种大量实用信息外,还对先前文献资料记载的信息做了大量补充和修正,尤其在秋海棠标本材料难以长期保存原有特征的形态描述方面,如叶片颜色、斑纹及毛被等(图7-9)。
除国产秋海棠外,本志还收录了31种国外秋海棠野生种,不但增补了国外秋海棠资源基础信息的中文描述,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鉴别特征、地理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历史和物候信息、主要用途及栽培技术要点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开发外来秋海棠种质资源。
本志编研团队有20余年秋海棠迁地栽培经验和大量第一手观察记录数据,他们对迁地栽培条件下秋海棠的生长表现和可能遭遇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出的栽培养护建议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图7 秋海棠叶形和斑纹多样性
▲图8 野生秋海棠花形花色多样性
▲图9 野生秋海棠果实形态多样性
本志既可为秋海棠科植物收集保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又可为应用鉴赏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参考,是一本高颜值的实用型志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