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如椽之笔,做无冕之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porter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记者团 擎如椽之笔,做无冕之王

博文

阳光下的志愿者 带您走进五彩缤纷的植物科学王国

已有 2570 次阅读 2008-3-3 14:12 |个人分类:培养单位

原文地址:http://news.gucas.ac.cn/Detail.asp?Newsid=12705

http://news.gscas.ac.cn   时间:2008-1-23 14:25:44   来源:华南植物园   作者:

【字体:  
 
新闻发布会中“女博士生导游亮相华南植物园”

黄珊珊在姜园为游客解说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占地5000亩,建有木兰园、棕榈园、姜园、兰园等30多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1000多种,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56年,拥有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华南植物园除开展科学研究、植物保育与资源开发、科学传播外,还肩负着人才培养工作,每年为国家培养输送大批高级科技人才。
 
华南植物园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机构共建的知识传播基地和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点。为了充分发挥植物园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好的普及植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华南植物园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招募科普志愿者,让研究生走进植物园,以研究生的视角,用他们生动的语言和亲身感受,为公众揭开植物园的神秘面纱和植物世界的奥妙,使研究生们在锻炼自己、提升能力的同时,也为推动公众理解科学、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奉献聪明才智。
 
科普志愿者:让更多的人了解植物园
 
多年来,华南植物园招募了在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科普志愿者20多位,极大地壮大了科普队伍。2008年元旦以来,多位专家教授为志愿者开展了专业培训,熟悉植物园里的植物种类和园林景观。一些研究生先前还接受了旅游学校老师的专业礼仪培训,包括自我形象的塑造、导游礼仪和讲解语言技巧等。
此外,华南园还根据博士生所学的专业和文化背景,为每位博士生选择设计了对口的讲解景点。如喜欢文学和历史的博士生被安排在“广州第一村”作解说,以发挥所长,把地带性植被特点和广州市人文历史的讲解生动形象地整合起来。
通过培训考核,6名女博士生从科普志愿者中脱颖而出。对于扮演导游这个角色,6名女博士都感到很期待、很兴奋,“因为我们平时比较多的时间都花在科研上,很少有机会与公众近距离接触。现在能和不同的人接触,让更多的人了解植物园。”
 
新闻发布会:“女博士生导游亮相华南植物园”
 
2008年1月10日上午,“女博士生导游亮相华南植物园”新闻发布会在华南植物园内风景秀丽的龙洞琪林举行。6名在读女博士生导游作为博士生代表首先亮相植物园。
这6名女博士生导游,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年龄在25~28岁之间,来自于植物学、生态学、植物化学、植物科学传播等研究方向。
来自广东卫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科学时报、信息时报、新快报等十多家媒体的20多名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第一批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女博士生作为志愿者为游客作科普导游,让公众有机会分享高素质科普解说,这也是我国首次有计划、大规模启用博士生做导游。这些女博士生们外形青春活泼,年轻而见多识广,从新的视觉给广大游客感受了80后的青春与知识。
 
诗意的开场:一段绚丽多姿的植物世界之旅
 
1月10日新闻发布会结束后, 6位女博士生在姜园、药园、兰园、广州第一村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和现场游客作了别开生面的解说。
 
对于锦屏藤这一植物,黄珊珊的解说语言就十分文艺、通俗、人性化。“眼看着这‘一帘幽梦’,是否会让你想到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丝?”这是博士生导游黄珊珊在解说姜园的植物“锦屏藤”时的开场白。说到红色部分是它们的根时,黄珊珊说:“它们努力寻找水分和土壤,就是为了让它的叶更绿、花更美,这就是所谓的‘细根精神’了”。
 
杨兴玉在药园介绍了来自遥远国度加纳的“神秘果”。“如果想让嘴里一直甜滋滋的,这种果实可以达到效果。”一席话勾起游客的好奇心。随后,杨兴玉解释到,这是由于“神秘果”含有一种可以改变人的味觉的糖原蛋白,所以吃了“神秘果”的人,在两个小时内,无论吃苦的还是酸的,都只会感觉到甜味。而现在这种“神秘果”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开发,使老人、糖尿病患者等不能多吃糖的人群受益匪浅。
 
“我是棕榈园和‘羊城八景’——龙洞琪林的导游。我以前就接待过外籍科学考察团,当导游蛮好玩的呢!也算是一种社会实践!”来自云南大理的科普志愿者许玲告诉记者。
 
博三的黄姗姗说:“做导游可以把我学到的专业知识亲口告诉别人,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由于是课余时间来完成的,所以家里人也很支持我做导游,能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嘛!”
 
为游客解说:一群穿梭在花木丛中的身影
 
1月12日,冬日的华南植物园,依然满目青翠、姹紫嫣红,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穿梭在花木丛中的靓丽身影。一问,原来是华南植物园的一群年轻女博士生,她们正以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引领游客走进五彩缤纷的植物科学王国。
 
“来了这么多次华南植物园,这次感觉最好!”听完棕榈园区博士生导游讲解后游客葛阿姨这样说。在棕榈园,张伟?还不断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看到躲在父母背后的小朋友,就主动和他们聊天,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不要害羞。
 
张伟说,平常市民经常来华南植物园,但每次都只是随便逛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了解植物知识,她希望通过这种志愿者科普导游,让更多市民了解植物园,让他们为这一块“中国南方的绿宝石”感到骄傲。
 
而同样在女博士生刘夏那里,也可借此机会将平日所做的兰花研究拿到日光下晒一晒。看到她亲切的微笑,游客们明白,原来女博士是这个样子的,很可爱,阳光下像鲜花一样绽放。
 
4名“女博士导游”,她们分别在棕榈园到龙洞琪琳、药园至兰园两个区域内,一天为游客进行了共计32轮讲解,接受导游服务的游客将近700人。由于这些科普志愿者的闪亮登场,植物园比平常周末的游客人数多出至少20%。
 
做客大洋网:我们有责任传播植物知识
 
“博士生导游,讲的是科学知识,是围绕国家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做的实事,不是浪费。我们要通过博士生导游这种方式,进一步推动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我们有责任传播植物科学知识。” 这是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常务副主任廖景平博士做客大洋网直播室首先的开场白。
 
“华南植物园是广州的一张名片。”廖景平博士说,“广州的市民和到广州的游客,就应该享受到在华南植物园里的这种高素质导游服务。”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读书,很少有机会接触公众。” 刘夏说,“通过志愿者导游服务,跟公众直接接触,不仅能分享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交往和沟通能力。”
 
博士生黄珊珊则认为,“是否拉得下架子,不仅是博士生,还有专家学者。作为科学家来讲,应该把科学传播当成重要的本质工作。”
 
“这是互动的过程,并不是我们单方面传输知识。”刘焕芳博士说,“比如我们有很多鱼腥草,当时我们说鱼腥草有一些鱼腥味。后来广州一位阿姨说这个草还可以煲汤。我告诉了游客鱼腥草的科学知识,游客则告诉我了鱼腥草的生活知识。”
 
科学家加盟:让科普活动更加深入
 
华南植物园廖景平说,“除了女博士生作为代表先加入导游之外,男博士生和其它研究生也将分期分批加入进来。在不久的将来,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及有关专家,也将成为华南植物园的“兼职导游”,为游客讲解科学,普及科学知识。”
 
“我们会请部分离退休老科学家、平日埋头于实验室的在职科学家都来当导游!在他们良好的学科背景积淀基础上,将植物王国里五花八门的知识传递给普罗大众。”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科普策划总工蒋厚泉说。
 
女博士生作导游是2008年华南植物园一系列科普活动的序幕,这一系列科普活动包括招聘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普讲解员,让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传播科学知识,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女博士生做导游,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到导游队伍中来,不但把现有的科学知识讲解好,而且把最前沿的成果传播给公众,推动公众理解科学、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同时为高学历者转变职业观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
 
知识型导游:共同期待专业性服务
 
在人们的印象中,导游总是时尚、张扬的青春派,而博士却是厚重、内敛的学究型。这样一群青春活泼、靓丽时尚的女博士生志愿者做科普导游,不但将创新导游这一职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导游的社会形象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从中折射出社会对知识型导游的渴望。
 
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为人们贡献才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舞台。博士生当导游,就是找到了一个展示自己青春年华的平台。在一个不断进步的文明国度里,除了在实验里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而利用学到的知识,为游客讲解植物王国的奥妙,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应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对在读博士生而言,平日埋头学习和工作,极少与公众近距离接触,一周只有一天的科普志愿者导游服务,既利用了他们的教育背景资源,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实用化、专业化,也在实践中放松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是一种接触社会的有益尝试。
 
女博士生做导游“只是一个引子”,美女博士生植物园当导游的背后,是给导游职业预设了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变革,那就是导游不光要娱乐大众,更要真正的服务大众,并且能够共同为推动理解科学、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科学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华南植物园博士生导游”的启动和打造,既为博士生们提供一个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增加接触社会面的平台,又极大地普及了科学知识尤其是植物学知识,还可提高公众对华南植物园的认知度。
 
易中天、于丹教授将“国学”重新带进老百姓的视野,使在全球化影响下逐渐忘记了传统文化的国人,重新开始对“国学”产生了兴趣。而华南植物园女博士生们,借助自身的学科优势,以科普志愿者的形式,主动为市民讲解植物学知识,如果能在广大市民当中形成了一股“植物学热”,增强市民亲近自然的愿望和环保意识,这本身就是科学传播的关键一步,而“为游客免费讲解,普及科学知识”的博士生导游更应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93-16746.html


下一篇:记者团参加“气候酷派”培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