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后对于引力场与电磁场的统一的研究
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结合产生量子场论,是目前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广义相对论是把引力归结为时空本身的几何性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是一种“没有引力的引力”.量子力学预言,所有物质形态都满足量子法则,这个原理已被实验检验到小到10-15厘米或10-16厘米,但引力不包括在内.
量子力学如将引力包括,有两个层次需要研究:第一个层次是,将一个系统放在一个经典引力场中,这个系统是否还遵循量子力学,如果该系统在其它一切情形下都满足量子力学?这里我们仅要求该系统满足量子力学的一切原理,而引力场只被看成一个固定的重力背景.在这种情形下似乎很难想象量子原理被破坏,因为如果我们假想用另外一种理论取代量子力学,我们至少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这个理论必须与量子力学结合,因为粒子在其它一切情形下满足量子力学;第二,在某个极限下我们应得到该系统在引力场中的经典行为,或者得到牛顿理论,或者得到爱因斯坦理论.如果将引力场作为背景场处理,量子力学很容易满足这两个要求,这是一个最经济的选择.将引力包容于量子论的第二个层次是将引力场本身也量子化,也就是要求引力场本身也满足测不准原理,这个理论还没有完全被构造好.目前超弦理论被广泛认为最有希望统一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即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1920年,韦尔在爱因斯坦统一场论思想启发下,提出了一个将电磁场和引力场联系起来的电磁场几何化的理论,他的基本想法是把电磁场与空间的局部度规不变性联系起来,度规是一个描述空间度量性质的量,就像用尺来测量平面或球面等的几何尺寸.韦尔的理论不仅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而且也与实验结果不符(《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从历史角度看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美]杨振宁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瑞尼契、惠勒、米斯纳等人也作了很多将电磁场几何化的尝试,都没有获得成功(《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美]韦伯著科学出版社).有趣的是,Rainich于1927年实现了部分几何化——广义相对论与经典电磁学仅借助一个几何量Rμν即可表达出来,而物理内容一般并不改变.60年代初又经Wheeler和Misner所发展.【1】
另一个统一场论的早期尝试,是Kaluza的五维空间法——在平常的三维空间中,我们有两个不同的向量长,即电场与磁场.而在四维空间中,此二场不再是各自独立的,共同构成一个单一的张量场Fμν.若推广此概念,我们希望在四维空间中,由度规张量gμν所代表的引力场及电磁张量Fμν所代表的电磁场,可以在一个比较高维的空间中,构成一个单一的“统一场”.可是Kaluza与爱因斯坦的为之努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进展.此外,就是Sachs的理论.他保留爱因斯坦的概念,只将gμν代以两个四元数的乘积.该乘积可得到十六个独立无关的函数.这多产生的六个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电磁场的六个方程式.Sachs发现,他的理论果然可以导出爱因斯坦的引力方程式及电磁场方程式来.【2】
我国的束星北早年也从事过相对论研究,探索引力场和电磁场的统一理论.虽然他没能得到有实质性的进展,但他的有关研究在当时还是有启发性的.爱因斯坦对引力场几何化的成功,立即导致这种希望:类似的纯几何概念也可以用于描述电磁场.这个思想导致Weyl、Eddington和爱因斯坦本人对Riemann几何提出修正,以便为电磁场让出位置.由于相同符号的两个质点彼此相吸,而相同符号的两个电荷彼此相斥,所以利用因子i=,就可以在形式上做到这一点.出于这种考虑束星北研究了复数Riemann线元,其中实数与质量(引力)相关,虚数与电荷(电磁)相关.这样得到的理论就特别简单,Maxwell方程和Lorentz作用力定律两者就作为Riemann几何的本质上相同的结果而出现在一级近似之中,而且电荷、电流密度和电磁势之间的关系立即变得清楚明了.【3】
爱因斯坦说:“我竭尽一切为这种新型知识建立物理学理论基础的努力完全失败了.基础似乎一个个被掀翻,无处可以寻到人们据以将理论建立其上的任何坚实的基础.不过我认为非常有可能物理学不是建立在场的概念上,即不是建立在连续体上的.如果是这样,那未,我的全部空中楼阁——包括引力论在内——甚至连其他现代物理学也一样,都将荡然无存.下述这一点似乎是十分肯定的:人们能够获得物质问题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之前,必须在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的基本结构中,附加以场的连续区概念以外的新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韦伯 著.陈凤至,张大卫 译.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P.139.
【2】吴大猷 著.理论物理,第四册——相对论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83年P.224.
【3】戴念祖 主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第1版,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P.56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