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y642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ty64211

博文

闲话获得性遗传

已有 619 次阅读 2025-3-29 16:30 |个人分类:有趣的生命|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除非涉及到遗传基因的改变,在生物体上所获得的性状是不会遗传的,比如人在低光强的环境中,因用眼过度而造成的近视,以及那个著名的连续20代砍掉老鼠尾巴的实验。然而,像细菌那样的单细胞生命体,经常会因转化或转染作用,发生从环境中,或横向的基因传递,所产生的获得性状还是可以遗传的。同时,由于生物在其生活史,也会因环境的作用,在进行基因从DNA到mRNA的转录过程而发生调整,并通过逆转录而使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形成获得性性状。因而,活得越久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可能会有更多改变,并进而有可能传递到下一代,因此,活得越久的生物,其繁衍产生的后代的遗传性与亲本相比可能会有更多的变异性,或者说遗传多样性也越大。在这个意义上,获得性性状的遗传并非全无可能。而且,与环境相互作用更多的性状也会得到更多的改进和优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6106-1479847.html


收藏 IP: 116.1.3.*|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5.*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3-29 18:52
高龄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后代确实可能携带更多遗传变异,但这是DNA复制错误的被动累积,而非主动适应环境的“获得性遗传”。多细胞生物的经典获得性遗传机制已被否定,但现代研究揭示了更复杂的遗传现象(如跨代表观遗传、逆转录转座子活动)。高龄生育可能通过生殖细胞突变累积增加后代遗传多样性,但这属于被动的随机过程,与拉马克学说中的主动适应性进化有本质区别。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