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迎来了新的诊断工具——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白血病这一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Nasori Nasori等综述了近年来在电化学和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白血病诊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一领域的挑战与未来机遇。
Ulya Farahdina, Tahta Amrillah, Mashuri Mashuri, Vannajan Sanghiran Lee, Agus Rubiyanto, and Nasori Nasori
https://doi.org/10.1142/S1793545824300039
正文:
白血病,作为全球十大致命癌症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血液检测和骨髓检测方法虽然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但它们在灵敏度、速度和便捷性方面存在局限。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策略。
纳米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元件(如DNA、RNA或抗体)、换能器(如纳米材料)和电子系统组成。它们通过特定的生物分子识别和信号转换,实现对白血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本文综述了多种类型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包括基于金纳米粒子、量子点、碳纳米管等不同纳米材料的传感器,并探讨了它们在电化学和光学检测中的性能。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特性,通过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等技术,对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这些传感器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受到重视。光学生物传感器则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技术,实现对白血病细胞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
结语:
尽管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在白血病诊断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成本、增强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此外,临床转化过程中的法规审批、患者接受度以及数据解读的复杂性也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展望: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优化纳米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发展新型纳米材料,提高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多集成化的智能诊断系统,实现对白血病等疾病的实时、远程监控。此外,绿色合成方法的发展将有助于降低纳米材料的毒性,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铺平道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