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
农产品极易受到真菌和真菌毒素的污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众健康。一些非接触式食品除菌的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食品加工方法无法解决的真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近期,浙江工业大学王龑副教授和江南大学孙秀兰教授在 Foods 期刊 (Q1, IF:4.7) 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Non-Contact Food Decontamination Technologies for Removing Mycotoxins and Fungal Contaminants”的研究综述,王龑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孙秀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去除霉菌毒素和真菌污染物的非接触式食品净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探索食品除菌的前沿发展。
研究亮点
全面分析食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调查:谷类、坚果和种子制品、果蔬及牛奶中的霉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非接触式食品除菌技术的全面阐述:有效地去除或抑制食品中的真菌,降解食品中的毒素,从而在保持食品营养和风味的同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研究成果
非接触式食品除菌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与传统方法相比,非接触式食品楚军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无残留的优点。包括伽马射线辐照、紫外线辐照、电子束辐照、脉冲光辐照、微波辐照、等离子体、脉冲电场和臭氧等新兴技术,已被广泛评估用于各种食品的杀菌和真菌毒素降解。
不同非接触式除菌技术的适用性及优劣势:不同食品类型适合不同的去污染方法,如液体产品更适合紫外线辐照和脉冲电场,而水果、蔬菜及其加工产品更适合脉冲光辐照、等离子体和臭氧,谷物和谷物产品则更适合伽马和电子束辐照。并且在最大限度地杀死真菌细胞和孢子以及降解霉菌毒素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所处理食品的营养和感官质量的损害。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探索结合非接触方法和多种新型方法的技术联用,以提高解毒效率、适应于不同食品基质;在减少食品中真菌毒素含量的同时,考虑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研究去除技术的降解作用机制,识别和分析降解产物,并使用细胞和动物实验评估降解产物的毒性。
研究总结
食品受到真菌和真菌毒素的污染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也对公众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非接触式食品除菌技术能有效去除或抑制食品中的真菌并降解其毒素,延长食品保质期同时保持营养和风味,是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技术。
图文赏析
图1.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得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这些论文是通过在Web of Science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alldb/basic-search)中搜索“degradation of mycotoxins”获得的。)
图2. 去除真菌和真菌毒素的非接触式食品净化技术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表1. 谷物中真菌毒素污染
表2. 坚果中真菌毒素污染
表3. 果蔬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
表4. 牛奶及其制品中AFM1污染
原文出自 Foods 期刊:https://www.mdpi.com/2304-8158/13/14/2244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foods
作者团队介绍
专家:王龑,博士,副教授,浙江省首批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浙江工业大学“十四五”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D类)、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优青)。从事真菌毒素等食品危害因子的生成机制与控制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与食品非热杀菌新技术、食品分子毒理与营养代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横向课题3项,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编著作3部、教材3部,省部级一等奖1项 (8/14)。
孙秀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粮食加工中生物毒素检测与控制领域取得系统的创新成果。承担国家“863”、“973”子课题、科技部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40件、国际发明专利2件,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项,4项颁布实施,1项国际标准。相关成果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 (江苏省、教育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编著食品安全教材4部,获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和重点规划教材。主讲课程:《微生物与食品安全》获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食品安全学》获首批江苏省一流课程。同时,兼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十三五”食品安全重点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和指南专家。
Foods 期刊介绍
主编:Arun K. Bhunia, Purdue University, USA
期刊主题涵盖食品研究相关各方面。目前已被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4.7
2023 CiteScore:7.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4.5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