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对话 Biology 期刊编委——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林忠旭教授 精选

已有 5236 次阅读 2024-3-8 14:33 |个人分类:人物专访|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本期人物专访,我们有幸邀请到了 Biology 期刊编委,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林忠旭教授。林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农作物遗传改良,包括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行为,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培育新品种。

在访谈中,林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期刊未来发展作出了建议和展望。

受访人

11.jpeg

林忠旭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山东烟台人。1996~2000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2005年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学位 (硕博连读),于2005年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05年毕业后留校执教,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2009年1~8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从事学术访问,进行棉花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要从事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遗传评价、创新与利用等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内容有 (1) 棉花品种遗传结构解析与品种改良机理研究;(2) 陆地棉种间导入系的构建:利用海岛棉、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棉、毛棉和黄褐棉、陆地棉野生和半野生种作为供体,向陆地棉进行片段导入,利用这些导入系进行棉花优异性状筛选和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克隆,改良陆地棉。

 

Q1: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目前的研究方向?

A:我国陆地棉育种历史短,有限的源头种质资源和长期的定向育种选择造成我国陆地棉遗传基础狭窄,品种的潜力有限;同时,可以直接利用的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有限,亟需发掘新的遗传变异,才能实现棉花品种的飞跃式提升。棉属种质资源丰富,大量的野生种是基因宝库,但很少能够被直接利用。通过野生种、半野生种与陆地棉杂交,将这些棉种的基因组片段化导入到陆地棉中,可以有效避免种间杂交衰退,通过构建大规模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并开展目标性状的鉴定与选择,可将陆地棉中驯化选择过程中丢失的有利基因重新导入到陆地棉中,实现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改良。

鉴于此,我的研究方向是在陆地棉品种遗传解析的基础上,通过种间杂交创制陆地棉背景的导入系群体,目前已实现海岛棉、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棉、毛棉和黄褐棉为供体的导入系创制,这些导入系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例如有些海岛棉导入系纤维品种优良,种子含油量高等。通过多环境的表型鉴定,可以发掘生产上亟需的种质资源;同时,这些导入系也是重要性状基因克隆的宝贵材料,通过基因克隆,了解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也可以通过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手段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应用于品种改良。

 

Q2:您在选择投稿期刊时,会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A:文章投稿是科研成果的一种体现,科研工作者都希望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大家分享,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本学科和作物的发展。因此,期刊的受众群体是我选择期刊的主要因素。影响因子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体现,但不是全部因素,我更倾向于期刊的学术声誉、严谨度与公平性,以及发表费用等。

 

Q3:您如何评价 Biology 期刊?

A:相比于传统期刊,Biology 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期刊。经历快速成长期后,期刊需要增加厚重感,增强底盘,这样才能筑起学术的高楼大厦,继续以“服务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学术”为宗旨,健步发展。

 

Q4:作为栏目编委,您对于 Biology 期刊“Plant Science”栏目的发展有哪些建议与期望?

A:植物相关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比较活跃的领域,尤其是作物研究关系到世界的“饭碗”,各国都非常重视。我国非常重视作物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五年计划”都有重大规划,尤其是生物育种领域,建议增加作物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

Biology 期刊介绍

主编:Jukka Finn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Finland; Andrés Moya, University of Valencia and CSIC, Spain

期刊主要涵盖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所有生物领域。

2022 Impact Factor:4.2

2022 CiteScore:4.0

Time to First Decision:18.7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7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24544.html

上一篇:Materials:哈尔滨工业大学文章合集
下一篇:苏州大学李刚教授团队——用于个人数字健康监测的纤维基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MDPI Materials
收藏 IP: 116.211.58.*| 热度|

1 Scy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