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拟介绍准静态过程假说(提出)的必要性,供参考.
热力学能结构的明确
准静态过程假说首次从宏观角度角度将热力学能(U)划分为热能(TS)、功能(-pV)及吉布斯能
(G)三部分,明确焓(H)、亥姆霍兹能(A)及余能(Y)均为热力学能的一部分.
热力学能的结构参见如下式(1)、(2)、(3)及(4)所示.
U=TS+(-pV)+G (1)
H=TS+G =U-(-pV) (2)
A=(-pV)+G =U-TS (3)
Y=TS+(-pV)=U-G (4)
2. 准静态过程的规定
为方便获取热力学过程的功与热值,同时也为了方便微积分原理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准静态过程假说将所
有热力学过程的实现方式均规定为准静态过程,即要求热力学过程任意瞬间,系统均无限小的偏离平衡,并随
时可恢复平衡;热力学过程推动力无限小,速率无限缓慢;热力学过程函数数学上必须连续、无间断,且可积
可微.
准静态过程的规定,明确了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另需强调,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化过程,客观并不存在;准静态过程的实现与环境无关.
3. 元熵过程与复熵过程的划分
依据熵变计算方法不同,准静态过程假说首次将热力学(或准静态)过程划分为元熵过程与复熵过程两大
类;并认为复熵过程由若干个元熵过程构成,元熵过程是热力学优先研究过程.
元熵过程与复熵过程的划分,极大促进了对功、热本质的正确解读.
4. 能量传递形式
由余能(Y)出发,准静态过程假说,将热力学元熵过程的能量传递形式划分为热量(Q)、体势变
(WV)、温势变(WW)及压势变(WY),此外还包括体积功(WT)及有效功(W');参见如下式(5)、
(6)、(7)、(8)及(9):
δQ=TdS (5)
δWV=-pdV (6)
δWW=SdT (7)
δWY=-Vdp (8)
δWT=-pedV (9)
准静态过程假说认为:通常情况下体势变(WV)与体积功(WT)同时存在, 体势变除补偿体积功之
外,剩余能量[-(p-pe)dV]用于改变环境的熵变.
5.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基本方程
准静态过程假说认为元熵过程的热力学能变(dU)由热量(δQ)、体势变(δWV)及有效功(δW')三
部分构成,参见如下式(10).
dU=TdS-pdV+δW' (10)
式(10)也称热力学第一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
将“H=U+pV、G=H-TS及A=U-TS”分别代入式(10),并整理可得:
dH=TdS+Vdp+δW' (11)
dG=-SdT+Vdp+δW' (12)
dA=-SdT-pdV+δW' (13)
式(10)、(11)(12)及(13)统称热力学基本方程,其应用前提为热力学元熵过程.
需指出热力学基本方程将“dU、dH、dG及dA”均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能量形式;它与准静态过程规定
相结合,为微积分原理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另一方面,热力学基本方程也改变了对有效功的认知,由式(10)、(11)(12)及(13)可知:不同条
件下,有效功表现形式不同;恒温恒压下,有效功即为“dG”;有效功普遍存在于化学反应与相变之中.
6. 环境熵变计算
准静态过程假说从能量守恒角度得出:
dSAmb=[-δQ-δW'+(p-pe)dV]/T2 (14)
式(14)中“dSAmb”代表封闭系统环境的熵变;“T2”表示封闭系统环境的温度.
准静态过程假说明确系统与环境角色固定,不能互换;并且首次提及有效功、压强及体积变化对环境熵变计
算的贡献.
7. 熵增原理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准静态过程假说认为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论基石.
对于隔离系统,准静态过程假说认为:
dSIso=[δQ·(T2-T1)-T1·δW'+T1·(p-pe)dV]/(T1·T2) (15)
式(15)中“dSIso”代表隔离系统的熵变;“T1”表示封闭系统的温度.
并由式(15)得出反应自发性的G、A判据,推导过程逻辑性较强.
8. 可逆过程
依据现有的可逆过程的判据得出:可逆过程只能是平衡, 因此准静态过程假说将热力学过程的实现方式规
定为准静态过程.
9. 其它
准静态过程假说依据客观事实,重新解读了化学势(μ)及表面张力(γ);并对电化学中原电池的电动势温度系数[]及多组分系统中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等给出了新的解读.
10. 结语
在长期热力学教学中,笔者深感热力学仍是一门迫切需要发展的学科,任重道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