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pso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epsone

博文

随笔书之05——再论peer pressure之关于一位读者的职场压力和个人成长的问答 精选

已有 4311 次阅读 2025-2-13 13:3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期,我发表了一篇博文:

“科研内卷下的生存指南:如何应对Peer Pressure?(文章链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0312-1471683.html )”,

随后,武老师也谈了相关主题:“也说peer pressure(同侪压力)(文章链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71954.html)”。

或许在科研界,Peer pressure是很普遍的现象了,那么在企业上班的人有这种情况吗?答案是:有!

2025年2月11日,有一位从事律师行业的年轻读者读到我的这篇文章,他联系到我问了几个职场压力和个人成长的问题,我针对性地做了回答,现分享给大家,供批评指正!

 

他的提问:

看了您那篇文章后,我就在想我们在企业上班的人和你们搞科研的人一样,也会有很多外界职场压力,我的问题是:

1.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已经开始导致我现在上班很浮躁,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怎么才能将这些干扰完全屏蔽掉?完全屏蔽后是否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和个人的孤立?

2.成长进步的核心本质是什么样的?是外部的结果展示,还是自我内心的充足?

3.什么样的进步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我的回答:

看了一下你提出的几个问题,结合你的处境,下面是我的思考,仅供你参考:

在我看来,外界干扰是无法完全屏蔽的,只能减弱。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何况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与人打交道是必不可少。身处一群人当中,无法让干扰消失。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想干成一点事业,人情和干扰是共存的,个人孤立了,人情也就消失了。所以,不要将自己物理隔离或心理隔离,而是要更加团结到一起干事业的人群中去,不能走“绝对”二字。

既然无法完全屏蔽外界干扰,那么怎么才能针对性的干自己的事情?佛家讲:定生慧。心定下来了才能生出智慧,怎么才能心定呢?有两种办法,一个是自我有强大的自信,这种强大自信来自于自己的人生信念,本质上来自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要靠人生和岁月的积累修炼,或许见过了世界,心自然就定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的耳顺和从心所欲说的就是这个状态。具备上面两点的任何一点,外界的干扰对你产生的影响就减弱了。目前,你的状态可能更适合第一种办法吧,知道自己一生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很重要,这个搞清楚了也更容易将精力聚焦到自己的事情上来。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至于你想获得什么或者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有很多标准,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两条:一是外界的认可,二是超越自我后内心价值的满足。比如,想成为一名正规的律师,通过法考获得律师证、赚到以前赚不到的钱就是外界的条件认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并为国家司法正义奉献、自己成为了一名好律师等,这就是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外界无关。通常这两条标准是成长的结果。

成长的本质是什么?就如上面所说的定生慧,心定了,就会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成长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必然要经过技能的磨练和心理能量的磨练。从自己坚决的定下人生的目标到完成目标中间的路,应该说叫山路十八弯,但弯到最后一定是峰顶,这叫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的成长不是一眼可以望清楚的,一眼望清楚的叫捷径。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成长的本质是“弯”,也可以叫“痛苦”,痛苦的程度与事情难易有关,但最终都会转化为上面的两条标准。

至于你提到的“什么样的进步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这个问题太大了。毕竟“意义”两个字从个人、社会、家庭、国家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不同角度会对你这个个体做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判断,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都有可能。就目前来说,这个意义需要自己定义。

综上所述,如果你面临职场压力,那么一定要学会坚定自己的信念,聚焦到自己的成长上来,即在每个角色里面都要做到“定生慧”,争取把事情想周到、做到位。当然,我说过这个过程必定是痛苦和艰辛的,或许还要持续若干年的磨练,但从长久来看,这样的努力必将把你推向跟更好的的发展方向和人生高度。

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0312-1472857.html

上一篇:随笔书之04——科研内卷下的生存指南:如何应对Peer Pressure?
下一篇:随笔书之06——大语言模型助力科研全流程:从创意到专利、论文、项目的智能协作
收藏 IP: 113.57.237.*| 热度|

4 武夷山 崔锦华 郑永军 李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