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Nature科研服务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erNature 汇聚施普林格、Nature Portfolio、BMC、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和《科学美国人》等深得信赖的品牌

博文

同行评审周干货︱被审稿的作者,如何进阶为期刊审稿人

已有 3054 次阅读 2022-10-8 16:12 |个人分类:论文写作|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除了会写稿件、发论文,更要会审稿~~

1.gif

对于职业发展早期的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进行论文写作和发表,往往是其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论文投稿和发表的过程中,从作者的角度,通常都非常关心自己稿件的审稿情况,比如审稿人对自己的稿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等等,并据此对稿件进行修改完善,以及对审稿意见予以恰当的回复和必要的解释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被审稿的作者和评审他人稿件的期刊审稿人,这两种角色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术造诣的积累,研究人员并非一成不变只能是作者的身份,而是可能有不少机会以审稿人的身份参与期刊的同行评审过程。

不过,首次成为期刊审稿人,或首次为其他作者的稿件进行同行评审,并不总是容易的,依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919日—23日是2022年度的同行评审周(Peer Review Week),借此机会,本文跟大家聊聊如何获得为期刊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的重要机会,以及如何从作者进阶为一名合格的期刊审稿人,这些都是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非常有利且值得培养的重要技能。

    同行评审及其常见类型

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科研论文发表和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在稿件出版前评估其学术质量、评判其是否适合在本刊发表所采用的常见模式。

当一篇稿件被提交至某一同行评审学术期刊,一般该期刊会首先对新收稿件进行是否适合在本刊发表的初步判断,包括对收稿范围、道德规范及内容等的初步审查。

随后,通过初步审查的稿件会被期刊编辑送至若干(通常是两到三位)从事相应学术领域工作,且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和见解(通常基于他们以前的研究记录)的学术专家那里,他们将按照相关道德规范及期刊的具体要求,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科研水平进行较为详细且全面的评估,并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拒稿的具体原因等审稿意见——这个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的常见类型包括“单盲”、“双盲”和“开放式”同行评审:

·       单盲同行评审:作者不知道谁对自己的稿件进行了同行评审,但审稿人知道稿件的作者(及其共同作者)是谁。目前不少期刊都采用这种同行评审形式。

·       双盲同行评审:作者和审稿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种同行评审形式越来越普遍,通常被作者认为比较公平,因为它可能有助于消除与国家、机构、课题组或个人等有关的偏见。

·       开放同行评审:顾名思义,在这种形式的同行评审过程中,所有评论对所有人都是可见的,作者和审稿人也知道对方的身份。随着开放科学(open science)和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的发展和践行,研究人员也可能在Research Square等预印本平台上遇到这种同行评审形式。也可以查看免费的In Review服务(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gp/authors/campaigns/in-review )。

    怎样成为期刊审稿人?

根据每篇稿件的具体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内容,期刊编辑通常从以下途径选择审稿人,并将相应的稿件送其进行同行评审:

·       从他们自己的特定学科领域的联系网络中选择,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       通过使用期刊在线投稿系统(如ScholarOneEditorial ManagerOpen Journal Systems)中的在线搜索工具;

·       参考作者在投稿信(cover letter)或投稿过程中的推荐。

由此可见,想要获得(尤其是首次)同行评审审稿人的机会,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将会有一定帮助。当然,这可能通常需要您在特定的学术领域发表过一些研究论文,并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

2022-10-08 16_15_52-.png

对于职业发展早期的研究人员,如果渴望在所属学科领域获得并积累同行评审的经验,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       确保您的学术和研究背景得到及时的记录和更新,例如,您的谷歌学术和/ORCID账户得到定期的维护、策划,并填入您的学术履历和经验,包括相关的论文、专著等出版物及代表作。无论如何,这样做都是很好的,因为这将有助于您的研究被更多科研人员发现和了解,提升您的国际知名度。

·       与您所在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建立联系(例如,通过LinkedInResearchGate等),这样可能有助于当其他研究人员推荐审稿人时,时常能想起您。

·       了解并关注您所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经常投稿、阅览的一些关键期刊。

·       考虑报名参加、观看或阅读一些由Springer Nature等提供的有关同行评审的培训。

·       给期刊编辑写邮件,表明您作为潜在审稿人、在有需要时为期刊提供相应稿件同行评审服务的意愿。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期刊审稿人

为期刊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的同时,对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和经验积累的机会。当您收到来自期刊编辑希望您对某篇论文进行同行评审的邀请时,尤其是当文章内容与您的专业知识十分吻合时,您可以考虑把握这样的同行评审机会。

不过,在点击“接受”按钮之前,需要牢记以下几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       这项研究是否真的属于您所在的研究领域?换句话说,您是否具备足够的相关专业知识来对这篇论文进行全面和详尽的同行评审,并给出有助于作者提高改善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       在您自己的科研工作之余,您有充足的时间吗?

·       您有审稿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吗?如果有疑问,可联系期刊编辑,获取作者提交的额外文件或更多信息,例如一些原始数据材料或证明文件等,然后再继续审稿工作。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一个好的审稿人,通常需要做到彻底地研读并审阅稿件,给出深思熟虑且最好是对作者提高改善有所帮助的审稿意见和建议,且及时完成审稿并将审稿意见返回[1],更重要的是,还需要遵循既定的同行评审相关道德准则。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2]为同行评审提供了业界较为公认的道德准则[1, 3]

从作者进阶为一名好的审稿人,为期刊提供优质且符合道德准则的同行评审,需要充足且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审稿实践经验的逐渐丰富和积累。最后的一点提醒是,如果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对某篇稿件的同行评审,最好不要贸然接受审稿邀请,因为如果在同行评审中做得不尽人意,实际上可能反而会损害您在期刊的声誉。所以,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参考来源:

[1] https://www.aje.com/arc/peer-review-resource-things-to-consider/

[2] 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

[3] 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resources/guidelines/cope-ethical-guidelines-peer-reviewers


自然科研论文编辑服务

《自然》旗下优质、高标准的文稿编辑服务

authorservices.springernature.cn

>>语言润色

母语为英语的编辑纠正文稿中的语言错误,调整句式表达,提升行文流畅度;提供质量保证和编辑证书。

< 85折优惠 >

即日起至10月31日,使用NEWSTART22代码,享受语言润色金牌及银牌服务85折优惠!欢迎进入官网使用85折优惠!

温馨提示:

1. 该优惠码仅适用于论文语言润色服务

2. 该优惠码仅能使用一次

3. 润色文稿需不超过18,000

4. 优惠订单不加急

5. 有效期截至:20221031

>>科学编辑

拥有特定领域研究背景的编辑专家对文稿进行深度编辑并提供策略性建议,包括:论证的结构、清晰度、流畅度等,贯穿全文的评论、策略性报告、语言润色和投稿期刊建议。

<开学季下单有礼>

9月或10月在施普林格•自然作者服务官网下单论文语言润色服务或论文科学编辑服务,就有机会获得专属奖品:《自然》纸刊一本和Nature虎年公仔一只。

1.jpg

< 我们将抽取10位成功下单的用户寄出礼品 >

版权声明:

欢迎转发分享,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2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2244-1358540.html

上一篇:Springer Nature 每月新书 | 九月辑
下一篇:编辑荐读 | Financial Innovation精选文章
收藏 IP: 111.118.20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