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通过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DIKWP模型探究《易经》

已有 658 次阅读 2024-11-19 18:0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通过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DIKWP模型探究《易经》

作者:段玉聪

国际网络化DIKWP人工智能评估标准化委员会(DIKWP-SC)

世界人工意识CIC(WAC)

世界人工意识大会(WCAC)

(电子邮件:duanyucong@hotmail.com

目录

  1. 《易经》简介

  2. 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DIKWP模型概述

  3. 将四空间模型应用于《易经》

    • 3.1 概念空间(ConC)在《易经》中的应用

    • 3.2 认知空间(ConN)在《易经》中的应用

    • 3.3 语义空间(SemA)在《易经》中的应用

    • 3.4 意识空间(ConsciousS)在《易经》中的应用

  4. 映射《易经》的DIKWP组件

    • 4.1 数据

    • 4.2 信息

    • 4.3 知识

    • 4.4 智慧

    • 4.5 目的

  5. 对人工智能和认知建模的影响

    • 5.1 人工意识

    • 5.2 伦理AI开发

    • 5.3 知识管理

  6. 与传统解释的比较分析

  7. 挑战和考虑

  8. 未来方向

  9. 结论

    • 9.1 见解综合

    • 9.2 最终反思

  10. 参考文献

1. 《易经》简介

《易经》,亦称《I Ching》或《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之一。它起源于三千多年前,既是哲学文本,又是占卜工具。《易经》以64卦为结构,每卦由六条线组成,线要么是断开的(代表阴),要么是不间断的(代表阳)。这些卦象征着宇宙中的各种状态和变化,提供了对个人和宇宙变化的洞察。

《易经》的关键方面包括:

  • 卦象:由两个三爻组成,每个三爻代表基本的自然力量。

  • 卦辞和爻辞:每个卦及其爻附有解释性的文本,提供指导和反思。

  • 哲学基础:平衡、和谐以及对立面的动态互动的概念。

《易经》持久的相关性在于其能够通过系统的象征性框架传达复杂的哲学思想,使其成为通过现代认知和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丰富主题。

2. 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DIKWP模型概述

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模型是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目的(DIKWP)框架内的延伸,通过将“目的”作为一个整体组成部分纳入,扩展了传统的知识层次结构。该模型划分了四个相互关联的认知空间:

  • 概念空间(ConC):表示基础概念、其属性和关系。

  • 认知空间(ConN):促进认知处理,将数据转化为高阶结构。

  • 语义空间(SemA):管理信息的意义和解释,确保语义一致性。

  • 意识空间(ConsciousS):将伦理、反思和目的驱动的维度整合到认知过程中。

四空间模型强调这些空间之间的网络化互动,促进了对信息处理和决策制定的整体和伦理基础的方式。

3. 将四空间模型应用于《易经》

将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模型应用于《易经》涉及到将文本的组成部分和解释过程映射到四个认知空间中。这种方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易经》如何处理和转化信息,以提供智慧和目的驱动的指导。

3.1 概念空间(ConC)在《易经》中的应用

定义:四空间模型中的概念空间(ConC)包含了基础概念、它们的属性和相互关系。

应用于《易经》:

  • 卦象作为概念:64个卦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视为ConC中的一个独特概念。这些卦是由三爻组合而成,每个三爻代表基本的自然力量(例如,天、地、水、火)。

  • 卦象的属性:属性包括阴阳线的特定排列、相关元素以及内在的象征意义(例如,运动、静止、转化)。

  • 卦象之间的关系:关系由变化定义,例如,通过变爻从一个卦转化到另一个卦,代表动态的转变和演化。

数学表示:

GraphConCYijing=(VConC,EConC)\text{GraphConC}_{\text{Yijing}} = (V_{\text{ConC}}, E_{\text{ConC}})GraphConCYijing=(VConC,EConC)

  • 顶点(VConCV_{\text{ConC}}VConC:每个顶点代表64卦中的一个。

  • 边(EConCE_{\text{ConC}}EConC:有向边表示卦象之间的转化,例如,特定爻的变化导致从一个卦转化到另一个卦。

示例:

  • 乾卦(卦一):属性:全为阳线(纯阳)。

  • 坤卦(卦二):属性:全为阴线(纯阴)。

  • 关系:通过所有爻的变化从乾卦转化到坤卦,象征着从阳到阴的完全转变。

意义:

  • 结构化框架:提供了对《易经》概念的结构化表示,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检索。

  • 动态理解:促进了对《易经》强调变化和转化的理解,通过卦象的相互关联性体现出来。

3.2 认知空间(ConN)在《易经》中的应用

定义:认知空间(ConN)是认知处理和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地方。

应用于《易经》:

  • 占卜过程作为认知转化:投掷铜钱或蓍草以生成卦象的行为是数据收集(原始输入)。这些数据然后通过解释性文本处理,以产生信息,进一步综合为知识和智慧。

  • 转化函数:ConN中的函数包括数据预处理(解释物理投掷结果)、特征提取(识别变爻)、模式识别(将卦象与卦辞和爻辞关联)。

数学表示:

ConNYijing=(R,F)\text{ConN}_{\text{Yijing}} = (R, F)ConNYijing=(R,F)

  • 关系(RRR:表示从原始占卜数据到解释性输出的流程。

  • 函数集(FFF: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函数(例如,fInterpretf_{\text{Interpret}}fInterpretfSynthesizef_{\text{Synthesize}}fSynthesize)。

示例:

  • 数据收集:投掷铜钱得到特定卦象(例如,卦23,剥)。

  • 数据处理:识别变爻导致卦象的转化(例如,卦44,姤)。

  • 信息生成:检索与卦44相关的卦辞和爻辞。

  • 知识综合:整合解释以提供指导或洞察。

  • 智慧形成:将综合的知识应用于个人或情境背景中,符合伦理和目的的考虑。

意义:

  • 认知效率:简化了将占卜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洞察的过程。

  • 决策制定的增强:促进基于综合知识和智慧的知情和反思性决策制定。

3.3 语义空间(SemA)在《易经》中的应用

定义:语义空间(SemA)管理信息的意义和解释,确保语义一致性,促进有效沟通。

应用于《易经》:

  • 解释性文本作为语义单元:《易经》的卦辞和爻辞充当语义单元,传达与每个卦及其爻相关的特定意义和解释。

  • 语义关系:语义单元之间的关系包括因果关系(例如,某些卦如何影响结果)、关联(例如,将卦与自然元素关联)、类比(例如,将卦象的意义与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比较)。

  • 情境解释:语义分析考虑了卦象被抽取的情境,允许基于变爻及其位置的细致解释。

数学表示:

GraphSemAYijing=(VSemA,ESemA)\text{GraphSemA}_{\text{Yijing}} = (V_{\text{SemA}}, E_{\text{SemA}})GraphSemAYijing=(VSemA,ESemA)

  • 顶点(VSemAV_{\text{SemA}}VSemA:每个顶点代表一个语义单元,如卦辞或爻辞。

  • 边(ESemAE_{\text{SemA}}ESemA:有向边表示语义单元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或关联。

示例:

  • 语义单元:卦44(姤)的卦辞:“女壮,勿用取女”。

  • 关系:卦辞与第三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代表特定情境的建议或警告。

意义:

  • 增强意义提取:促进从解释性文本中提取细微的意义。

  • 语义一致性:确保解释在不同卦和情境中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3.4 意识空间(ConsciousS)在《易经》中的应用

定义:意识空间(ConsciousS)包含了认知的伦理、反思和基于价值的维度,将目的整合到认知和语义过程中。

应用于《易经》:

  • 解释中的伦理考虑:《易经》经常强调伦理行为、道德决策以及与自然和社会法则的一致性。解释引导用户朝向和谐且符合伦理的行动。

  • 目的驱动的指导:咨询《易经》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与个人目标、伦理标准和人生目的相一致的洞察。ConsciousS确保所获得的智慧服务于这些总体目标。

  • 反思性实践:用户在解释《易经》的指导时进行反思性思考,思考他们的行动、意图及其伦理影响。

数学表示:

ConsciousSYijing=(VConsciousS,EConsciousS,P)\text{ConsciousS}_{\text{Yijing}} = (V_{\text{ConsciousS}}, E_{\text{ConsciousS}}, P)ConsciousSYijing=(VConsciousS,EConsciousS,P)

  • 顶点(VConsciousSV_{\text{ConsciousS}}VConsciousS:每个顶点代表一个伦理或反思性概念,如诚信、平衡或和谐。

  • 边(EConsciousSE_{\text{ConsciousS}}EConsciousS:有向边表示伦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或影响。

  • 目的(PPP:表示指导智慧整合的目的驱动函数集。

示例:

  • 伦理概念:在乾卦(卦一)的卦辞中强调了诚信,代表强大、创造性的力量。

  • 目的整合:指导鼓励维持诚信的行动,与用户的个人或组织目的相一致。

意义:

  • 伦理决策制定:确保从《易经》中获得的智慧与伦理标准和社会价值观相一致。

  • 目的对齐:引导用户采取既有效又有目的的行动,与其人生目标和伦理框架相和谐。

4. 映射《易经》的DIKWP组件

理解《易经》的元素如何对应于四空间模型内的DIKWP组件,有助于清晰地了解其运作动态和哲学基础的深度。

4.1 数据

DIKWP中的定义:未经处理的、没有上下文或意义的原始事实和数字。

《易经》中的应用:

  • 占卜数据:原始数据由投掷铜钱或蓍草生成卦象的物理过程组成。每次投掷根据阴阳线的组合产生一个特定的卦象。

  • 卦象配置:64种可能的卦象配置代表离散的数据点,每个都有独特的阴阳线组合。

意义:

  • 转化的基础:数据是所有后续转化的基础输入。

  • 客观性:生成卦象的过程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起点,最小化了解释中的初始偏差。

4.2 信息

DIKWP中的定义:经过处理的、被组织和结构化以提供上下文和意义的数据。

《易经》中的应用:

  • 卦象解释:每个卦象都有与之相关的卦辞和爻辞,提供对生成的数据的直接解释。

  • 情境模式:通过识别不同卦象之间的模式和关系(如通过变爻的转化)产生信息。

意义:

  • 情境化:通过解释将数据情境化,将原始卦象转化为可进一步分析的信息。

  • 沟通:信息促进了用户与《易经》指导系统之间的沟通,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可理解的洞察。

4.3 知识

DIKWP中的定义:被综合和组织的信息,形成理解和知情的判断。

《易经》中的应用:

  • 知识整合:卦象及其爻辞的集体解释形成了关于各种生活情境、自然现象和伦理考虑的知识体系。

  • 知识图谱:卦象、三爻及其相关意义之间的关系创建了一个结构化的知识库,可供导航和参考。

意义:

  • 知情决策制定:知识使用户能够基于从多个解释综合的洞察做出知情决策。

  • 理解的深度:结构化的知识库允许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生活方面和宇宙原则的相互关联性。

4.4 智慧

DIKWP中的定义:从知识中获得的更高层次的洞察,包含伦理考虑和反思性判断。

《易经》中的应用:

  • 伦理指导:智慧在《易经》中体现为对伦理行为、道德决策以及与自然和社会法则一致的强调。

  • 反思性洞察:智慧源自用户对解释的反思,将个人经验和伦理标准整合以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教训。

意义:

  • 伦理一致性:智慧确保行动不仅有效,而且与伦理相一致,促进负责任和和谐的生活。

  • 有目的的生活:智慧将用户的行动与更广泛的人生目的联系起来,增强决策和行为的意义。

4.5 目的

DIKWP中的定义:指导行动和决策的总体目标和目的。

《易经》中的应用:

  • 目的驱动的指导:《易经》的指导与用户的目的相一致,无论是个人成长、决策制定还是应对生活变化。

  • 目标一致性:解释鼓励与用户定义的目的相一致的行动,促进有目标和有意义的努力。

意义:

  • 方向性焦点:目的提供了方向性焦点,确保从《易经》智慧中获得的行动与长期目标和个人或社会目标相一致。

  • 可持续的结果:目的驱动的行动更可能产生可持续和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它们与用户的内在动机和伦理标准产生共鸣。

5. 对人工智能和认知建模的影响

将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模型应用于《易经》不仅为这部古老的经典提供了洞察,还展示了该模型在理解复杂的象征系统方面的适用性。这对人工智能(AI)和认知建模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涉及符号推理、伦理决策制定和目的驱动的行为领域。

5.1 人工意识

与AI系统的整合:

  • 意识模拟:通过整合四空间模型,AI系统可以模拟人工意识的某些方面,实现更自主、反思和具有伦理意识的行为。

  • 伦理推理模块:在AI架构中嵌入意识空间(ConsciousS)确保伦理考虑是决策过程的内在部分,促进负责任的AI行为。

示例:

  • AI辅助决策支持:利用四空间模型的AI系统可以处理数据、解释信息、综合知识,并获得与定义的目的相一致的智慧,从而在医疗、金融和治理等领域提供有伦理基础的决策支持。

5.2 伦理AI开发

确保伦理合规:

  • 嵌入式伦理:意识空间(ConsciousS)确保伦理考虑不是事后才考虑的,而是嵌入AI核心处理框架中的。

  • 目的一致性:将AI行动与总体目的对齐,促进伦理和对社会有益的结果,降低意外有害行为的风险。

示例:

  • 自主车辆:控制自主车辆的AI系统可以利用四空间模型做出具有伦理意识的决策,如在确保乘客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行人的伤害,与社会伦理标准一致。

5.3 知识管理

增强的知识表示:

  • 语义知识图谱:利用语义空间(SemA)可以创建涵盖事实数据、伦理指南和目的目标的综合知识图谱。

  • 动态知识演化:四个空间之间的网络化互动促进了知识的持续演化和精炼,确保AI系统保持适应性和情境相关性。

示例:

  • 企业AI系统:管理企业战略的AI系统可以使用四空间模型将业务目标与伦理标准对齐,确保知识管理过程支持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实践。

6. 与传统解释的比较分析

将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模型与《易经》的传统解释进行比较,突出显示了该模型的独特贡献和创新领域。

6.1 传统《易经》解释

关注领域:

  • 占卜和指导:主要用作占卜工具,基于卦象解释提供指导。

  • 哲学洞察:提供了对变化、平衡和对立面动态互动的哲学反思。

局限性:

  • 静态框架:传统解释可能缺乏处理复杂、相互关联概念的结构化、网络化方法。

  • 伦理整合:虽然伦理是内在的,但相比四空间模型中的意识空间,整合程度较低。

6.2 四空间模型的增强

引入的创新:

  • 结构化认知处理:四空间模型提供了处理占卜数据的结构化方法,增强了解释深度和连贯性。

  • 伦理和目的驱动的维度:将伦理和目的嵌入模型中,确保指导不仅具有情境相关性,而且与伦理一致和有目的。

  • 数学形式化:将数学表示应用于《易经》的概念,促进了系统分析、可扩展性和与AI系统的互操作性。

相比传统解释的优势:

  • 增强的清晰度和结构性:模型的结构化空间允许更清晰地划分和分析概念、关系和转化。

  • 与现代技术的整合:促进了《易经》智慧与现代AI和认知系统的整合,连接了古代智慧与当代技术。

  • 伦理基础:确保解释和应用具有伦理基础,促进负责任和对社会有益的结果。

7. 挑战和考虑

虽然四空间模型为分析《易经》提供了强大的框架,但必须解决一些挑战和考虑,以确保有效的应用和有意义的洞察。

7.1 可行性和形式化

  • 语义的复杂性:捕捉《易经》中细微的意义和象征性表示需要先进的语义建模技术。

  • 数学严谨性:确保数学表示准确反映《易经》的哲学深度,需要细致的形式化和验证。

7.2 在学术界的接受度

  • 跨学科整合:将古代哲学文本与现代数学和认知模型联系起来,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可能会因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差异而面临阻力。

  • 文化敏感性:确保分析尊重《易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保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

7.3 平衡客观性和主观性

  • 主观解释:《易经》本质上涉及主观解释,必须与客观的数学和语义建模平衡,以在不过度简化的情况下保留意义。

  • 解释的标准化:在四空间模型中开发标准化的语义协议,有助于减轻主观解释带来的歧义。

7.4 潜在的误解和误用

  • 过度简化的风险:将复杂的哲学概念简化为数学模型,可能导致深度丧失和潜在的误解。

  • 伦理误用:在没有适当伦理监督的情况下应用模型,可能导致有偏见或有害的解释,强调需要强有力的伦理框架。

8. 未来方向

将四空间模型应用于《易经》为未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许多途径。解决现有挑战并利用该模型的优势,可以增强对《易经》的理解和先进AI系统的开发。

8.1 跨学科研究机会

  • 协作研究:促进中国哲学、数学、认知科学和AI领域的专家合作,以完善模型在《易经》中的应用。

  • 跨文化框架:开发尊重并整合《易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框架,确保真实和有意义的分析。

8.2 在AI和认知建模中的实际应用

  • AI驱动的占卜系统:开发利用四空间模型的AI系统,基于《易经》提供更细致且伦理一致的占卜洞察。

  • 认知增强:使用该模型增强AI的符号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复杂的哲学文本。

8.3 支持语义数学的技术创新

  • 先进的语义处理工具:创建能够处理《易经》象征和语义复杂性的软件工具,促进准确的数据处理和知识综合。

  • 交互式知识图谱:开发交互式知识图谱,直观展示卦象、三爻及其在四空间模型中的关联。

9. 结论9.1 见解综合

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模型在DIKWP框架内,为分析像《易经》这样复杂、象征性的系统提供了变革性的方法。通过划分明确的认知空间——概念空间(ConC)、认知空间(ConN)、语义空间(SemA)和意识空间(ConsciousS),该模型促进了结构化、伦理基础和目的驱动的分析。将该模型应用于《易经》增强了对其哲学深度、象征复杂性和伦理指导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该模型在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认知和数学框架方面的适用性。

关键要点:

  • 整体理解:四空间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捕捉了《易经》的多面性,整合了其象征性、哲学和伦理维度。

  • 增强的认知处理:通过将《易经》的组件映射到结构化的认知空间中,该模型使系统的分析和解释成为可能,促进更深入的洞察和知情的决策制定。

  • 伦理和目的的对齐:嵌入伦理和目的,确保解释不仅有意义,而且与更广泛的社会和个人目标一致,促进负责任和和谐的结果。

9.2 最终反思

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模型与《易经》的交汇,强调了跨学科框架在增强我们对复杂哲学文本理解中的潜力。这一融合邀请持续的对话和研究,鼓励学者和技术人员探索尊重传统智慧,同时利用现代认知和数学进步的创新方法。拥抱这种整合方法,可以导致开发出既智能又具有伦理意识和目的驱动的AI系统,最终为更具启发性和负责任的技术环境做出贡献。

最终思考:

  • 连接古代与现代:将四空间模型应用于《易经》,体现了古代哲学系统如何通过当代认知和数学框架重新解释和焕发生机。

  • 协作创新:促进跨学科合作对于充分实现这种整合模型的潜力至关重要,确保分析既具有技术上的严谨性,又具有文化上的真实性。

  • 负责任的技术进步:在AI系统中嵌入伦理和目的驱动的维度,促进了与人类价值观和社会福祉相一致的技术发展,为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10. 参考文献

  • 国际网络化DIKWP人工智能评估标准化委员会(DIKWP-SC)。(2024)。基于网络化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目的(DIKWP)模型的国际测试和评估标准的DIKWP语义数学标准化。DOI: 10.13140/RG.2.2.26233.89445

  • 段玉聪。(2022)。《艺术的终结——DIKWP哲学的主观客观化》。ResearchGate。

  • 段玉聪。(2023)。《AI语义中的数学悖论》。

  • 海德格尔,M.(1927)。《存在与时间》。(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翻译)。Harper & Row出版社。

  • 胡塞尔,E.(1913)。《纯粹现象学及现象学哲学的观念》。Springer出版社。

  • 维特根斯坦,L.(1953)。《哲学研究》。(G.E.M. Anscombe翻译)。Blackwell出版社。

  • 布劳威尔,L.E.J.(1912)。《直觉主义与形式主义》。美国数学学会公报,20(2),81-96。

  • 弗雷格,G.(1892)。《论意义与指称》。哲学评论,57(3),209-230。

  • 普特南,H.(1975)。《“意义”的含义》。明尼苏达科学哲学研究,7,131-193。

  • 塔尔斯基,A.(1944)。《真理的语义观念与语义学的基础》。哲学与现象学研究,4(3),341-376。

  • 皮尔士,C.S.(1931-1958)。《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文集》。哈佛大学出版社。

  • 拉科夫,G.,& 努涅斯,R.E.(2000)。《数学来自何处:身体化心智如何使数学成为现实》。Basic Books出版社。

  • 瓦雷拉,F.J.,汤普森,E.,& 罗斯,E.(1991)。《身体化心智:认知科学与人类体验》。MIT出版社。

  • 哈纳德,S.(1990)。《符号基础问题》。物理学D:非线性现象,42(1-3),335-346。

  • 贝纳塞拉夫,P.(1965)。《数字不能是什么》。哲学评论,74(1),47-73。

  • 塞尔,J.R.(1980)。《心灵、大脑与程序》。行为与脑科学,3(3),417-424。

  • 查尔默斯,D.J.(1996)。《意识的心灵:寻找基础理论》。牛津大学出版社。

  • 克拉克,A.,& 查尔默斯,D.(1998)。《扩展心智》。分析,58(1),7-19。

  • 温格拉德,T.,& 弗洛雷斯,F.(1986)。《理解计算机与认知:设计的新基础》。Ablex出版社。

  • 段玉聪等。多篇关于DIKWP模型及其在人工智能、哲学和社会分析中的应用的出版物,特别是以下几篇:

    • 段玉聪等。(2024)。《基于网络化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目的(DIKWP)模型的国际测试和评估标准的DIKWP概念化语义标准》。DOI: 10.13140/RG.2.2.32289.42088。

    • 段玉聪等。(2024)。《基于网络化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目的(DIKWP)模型的国际测试和评估标准的DIKWP语义数学标准化》。DOI: 10.13140/RG.2.2.26233.89445。

    • 段玉聪等。(2024)。《构建基于DIKWP的人工意识系统的标准化——基于网络化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目的(DIKWP)模型的国际测试和评估标准》。DOI: 10.13140/RG.2.2.18799.65443。

    • 段玉聪等。(2024)。《基于DIKWP的人工意识系统的评估与测试标准化——基于网络化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目的(DIKWP)模型的国际测试和评估标准》。DOI: 10.13140/RG.2.2.11702.10563。

注意:本文档中的修正和增强基于所提供的强调网络化DIKWP互动而非简单双向交换的材料。这一区别对于准确表示段玉聪教授的框架及其在人工意识和伦理AI开发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最终思考

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模型与《易经》的交汇,体现了跨学科框架在增强我们对复杂哲学和象征系统理解中的潜力。通过将古代智慧与现代认知和数学方法论相结合,本分析为AI、伦理决策制定和认知建模中的创新应用开辟了道路。拥抱这种整合方法,有助于更深刻和负责任地参与传统文本和当代技术进步,最终为一个更具启发性和伦理一致的社会做出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60758.html

上一篇: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DIKWP模型在王阳明心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段玉聪教授的四空间DIKWP模型与《道德经》
收藏 IP: 140.240.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