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玉聪(Yucong Duan)
DIKWP-AC人工意识实验室
AGI-AIGC-GPT评测DIKWP(全球)实验室
DIKWP research group, 海南大学
duanyucong@hotmail.com
摘要: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据处理与利用的新挑战,尤其是在确保信息质量和语义完整性方面。DIKWP-TRIZ模型结合了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意图(Purpose)的处理层级,并融入了TRIZ的创新原理,旨在促进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详细讨论了DIKWP-TRIZ模型内部层级间的映射、处理方法,并特别关注语义补偿与校验的策略,探讨其在提升数据到智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DIKWP模型、TRIZ、语义补偿、语义校验、数据处理
引言 在海量数据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处理和转化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一步形成可操作的知识和智慧,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挑战。DIKWP-TRIZ模型不仅包含了数据到智慧的多层次转化,还整合了TRIZ理论,以增强信息处理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本研究旨在探索该模型如何在语义层面进行有效的补偿与校验,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DIKWP-TRIZ模型概述 DIKWP-TRIZ模型是一个结合了数据处理层次与创新解决问题方法的框架。它将TRIZ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原理应用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以及意图的转化过程,目的是实现高效、准确的信息处理。
DIKWP内部映射与处理 3.1 数据到信息的转化 DIKWP-TRIZ模型认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还要基于创新的解决问题方法。这一层级转化可以借助TRIZ中的功能分析和资源分析,以找到数据与信息之间最有效的映射方式。
3.2 信息到知识的转化 信息在转化为知识的过程中,DIKWP-TRIZ模型提倡利用TRIZ的冲突解决原理,通过发现并解决信息处理中的矛盾,以创造性地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
3.3 知识到智慧的转化 在知识向智慧转化的层级,DIKWP-TRIZ模型强调利用TRIZ的系统演化原理,以指导知识的应用和智慧的形成,确保这一过程既符合逻辑又富有洞察力。
3.4 智慧到意图的形成 智慧在转化为意图时,DIKWP-TRIZ模型认为应用TRIZ的理想最终结果原则,即智慧的应用应该导向一个明确的、有益的目标,这一目标由意图明确。
3.5 意图与数据的反馈循环 DIKWP-TRIZ模型中,意图不仅驱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还影响着整个信息处理流程的优化。TRIZ的反馈原理在此发挥作用,通过持续的改进循环,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语义补偿与校验 4.1 语义补偿的必要性 在DIKWP-TRIZ模型中,语义补偿是确保信息在转化过程中不失真的重要环节。它涉及的是在各层次之间保持意义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4.2 语义补偿的方法
多源数据融合与TRIZ的资源整合原理相结合,使得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信息能够互补。
利用TRIZ的趋势分析,将上下文信息与数据相结合,提高语义的丰富度。
通过构建语义网络并结合TRIZ的系统转换原理,加深信息间的逻辑关联。
人工干预不仅体现在专家系统的使用,也包括利用TRIZ的创新原理,引导用户提供反馈。
4.3 语义校验的方法
结合一致性检查与TRIZ的物理矛盾解决原理,确保信息转化的逻辑性。
交叉验证与TRIZ的多屏分析技术相结合,用以提高校验的精确度。
实时监控与TRIZ的动态性原则结合,实现对信息处理流程的实时优化。
应用案例 通过将DIKWP-TRIZ模型应用于天气预报系统,本文展示了如何通过语义补偿和校验来优化信息的准确性和应用的智慧性。该系统展示了从数据收集到智慧决策的全流程,以及TRIZ原则在其中的应用。
结论 DIKWP-TRIZ模型为数据到智慧的转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全面和系统化的框架。通过在各层级间实现有效映射和处理,并结合语义补偿与校验,模型显著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未来研究可以在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中探讨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优化空间。
参考文献: [1] Altshuller, G. "The Innovation Algorithm: 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creativity." 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Inc., 1999. [2] Rowley, J. "The wisdom hierarchy: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IKW hierarch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33(2), 163-180, 2007. [3] Polovinkin, A. I. "TRIZ in the forecast of new generations of machines." Journal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and Reliability, 42(5), 353-359, 2013. [4] Bellinger, G., Castro, D., & Mills, A.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Wisdom." 2004. [Online]. Available: http://systems-thinking.org/dikw/dikw.htm [Accessed: 28-Feb-2022]. [5] Curado, C.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of the firm: from theoretical origins to future implications." Working Paper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14(1), 2006.
TRIZ 是俄语 "Теория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的缩写,英文全称为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这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设计挑战的方法论,最初由苏联发明家和科学家 Genrich Altshuller 及其同事在 1946 年开发,并且自那时起不断发展和完善。
TRIZ 基于这样的理念: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且这些规律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发明专利来识别。TRIZ 的目的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人预测技术系统的发展方向,并找到创新解决方案,从而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技术障碍。
TRIZ 方法论包括多种工具和概念,其中包括:
问题分析工具:
功能分析:识别系统中的所有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形式化: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标准问题。
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模式:
发明原理:用于生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的40种普遍原理。
矛盾矩阵:用于解决发明问题中的技术矛盾,通过将问题描述转换为标准参数并使用预先定义的解决方案。
物质-场分析:使用物质和场的概念来改进系统或解决问题。
创新过程:
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一种结构化的问题解决过程,旨在系统化地引导用户从问题的描述转向解决方案的创造。
预测工具:
技术系统发展的规律:描述了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S-曲线分析:评估技术系统的成熟度和潜在的发展空间。
TRIZ 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工程、问题解决等领域。它鼓励创新者超越现有知识的边界,通过新颖的途径解决问题。TRIZ 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创新常常涉及解决系统中的矛盾,即所谓的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技术矛盾是指系统的某些部分需要进行某种改进,但这种改进可能会损害系统的其他部分。物理矛盾是指同一部件或特性在不同条件下需要有不同的状态。
TRIZ 方法论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创新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分析和应用以前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加速和指导创新活动。尽管它最初是为了解决工程和技术问题而开发的,但TRIZ 的原则和工具已被应用于商业、管理和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
段玉聪,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批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计划、海南省领军人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先后在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意大利米兰比克卡大学、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工作与访学。现任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大学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意图DIKWP创新团队负责人、兼重庆警察学院特聘研究员、海南省委双百人才团队负责人、海南省发明协会副会长、海南省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副会长、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客座研究员及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的博士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自2012年作为D类人才引进海南大学以来,累计发表论文260余篇,SCI收录120余次,ESI高被引11篇,引用统计超过4300次。面向多行业、多领域设计了241件(含15件PCT发明专利)系列化中国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已获授权第1发明人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及国际发明专利共85件。2020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三等奖;2021年作为程序委员会主席独立发起首届国际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大会-IEEE DIKW 2021;2022年担任IEEE DIKW 2022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2023年担任IEEE DIKW 2023大会主席;2022年获评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并被推全国);2022年与2023年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参与研制IEEE金融知识图谱国际标准2项、行业知识图谱标准4项。2023年发起并共同举办首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2023, AC2023)。
数据(Data)可以理解为我们认知的“相同”语义的具象表示。数据通常表示一种具体化的事实或观察结果,其背后蕴含着某种特定的语义。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常常会寻找并抽取相同的语义,将其统一视为一个概念。例如,我们看到一群羊,虽然每只羊的体型、颜色、性别等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会把它们归为“羊”的概念,因为它们共享了我们对“羊”这个概念的语义理解。
信息(Information)则是对应认知中的“不同”语义的表达。信息通常指我们通过感官和观察获得的有关环境或某个对象的知识或数据。在处理信息时,我们会根据输入的数据找出其内在的不同之处,并将其分类。例如,在停车场中,尽管所有汽车都可以归类到“汽车”这一概念,但每一辆汽车都有其特殊性,如品牌、型号、颜色等,这些都是信息。
知识(Knowledge)对应于认知中的“完整”语义。知识是我们通过信息获得的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在处理知识时,我们会通过观察和学习抽象出完整的概念或模式。例如,通过观察我们得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这是我们通过收集大量信息后得出的关于“天鹅”这一概念的一个完整认识。
智慧(Wisdom)对应着伦理、社会道德、人性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对知识和信息的高度理解、综合和应用。在处理智慧时,我们会整合这些信息,并运用它们来指导决策。例如,当面对一个决策问题时,我们会考虑到伦理、道德、可行性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技术或者效率。
意图(Purpose)可以理解为一个二元组(输入,输出),其中输入和输出都是DIKWP内容。意图代表了我们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理解(输入)以及我们希望通过处理和解决该现象或问题来达到的目标(输出)。在处理意图时,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其预设的目标(输出),处理输入的DIKWP内容,通过学习和适应,使其输出趋近于预设的目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