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XueB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LiXueBao

博文

亮点文章 | 《物理学报》2024年第14期

已有 54 次阅读 2024-7-31 13:5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640.jpg

0e326399-f697-4b4b-9909-0aebc92d1df7.jpg

封面文章

基于增强条纹去除的超冷原子成像

王帅,李希,姚星灿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6701.

doi: 10.7498/aps.73.20240570

吸收成像是超冷原子实验中定量测量的基础。典型的成像过程涉及记录探测光场和原子吸收光场的照片。在拍摄这两张照片的时间间隔内,由于探测光不可避免的抖动,会在成像过程中引入条纹噪声模式。常规的条纹去除算法虽然可以抑制这种噪声,但由于其忽略了原子吸收效应对噪声信号的调制,使得原子团上会出现无法完全消除的剩余条纹,并且这一现象会随着原子密度的增大而愈发明显。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增强条纹去除算法,该方法考虑了原子的吸收效应,并通过主动调制噪声信号的强度,从根本上避免了剩余条纹的产生并显著提高了成像的信噪比。在处理均匀费米气体的吸收成像时,新算法成功将表征原子密度波动的相对标准偏差降低约37%。此外,本文还利用该方法对6Li费米原子超流中的第二声波进行了定量观测。与传统的条纹去除算法相比,我们的新方法将密度波关联函数的对比度提高了近4倍,密度响应谱强度提升约15%。上述结果表明,增强条纹去除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条纹噪声,而且更有利于在高密度原子体系中识别和探测一些重要物理效应。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624.jpg

图1 增强条纹去除算法流程图   (a) 通过参考光照片集Ri重构出与原子吸收照片A在掩膜区M外具有相同条纹特征的参考照片Rc;(b) 根据ARc构建调制参考光照片Rm;(c) 使用RcRm 以及A计算原子光学深度分布 OD = ln (Rc/A) + (RmA)/(χst),图中的倾斜线表示条纹噪声

同行评价

冷原子物理中吸收成像法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探测手段,成像过程中由于机械抖动,玻璃表面反射等等,往往会产生干涉条纹,影响成像质量。常用的手段是使用一些条纹去除技术。本文在一个更特殊的情况,高光学厚度情况下,使用了超饱和吸收成像来对原子进行成像,对条纹去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通过发展一种增强条纹去除的新技术,大大降低了拍照后的剩余条纹,并用此方法开展了第二声波的研究。文章有理论有数据,方法也有望推广到更多的实验系统中,对冷原子实验有积极促进作用。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基于异步光学采样的电光频率梳时间抖动测量

马博文,戴雯,孟飞,陶家宁,武子铃,石岩青,方占军,胡明列,宋有建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4203.

doi: 10.7498/aps.73.20240400

电光频率梳是一种单频激光器经相位调制构造的光学频率梳,具有重复频率高、灵活可调等特点,通过精确的色散控制,电光频率梳在时域上可以输出超短脉冲激光序列,其时间抖动特性对于开展精密测量等应用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光梳异步光学采样原理测量电光频率梳时间抖动的方案。建立了时间抖动测量的理论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搭建了一台重复频率为10 GHz、脉冲宽度为2.6 ps的电光频率梳,并开展了时间抖动的测量实验。测量的直方图分析表明,电光频率梳的周期抖动为3.86 fs。测量装置主体为光纤结构,且不需要高速光电探测器,有望对电光频率梳、微环频率梳等新型高重频光学频率梳时间抖动的测量与优化起到关键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637.jpg

图1 ASOPS法测量时域抖动原理图

同行评价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梳异步采样原理的飞秒脉冲抖动测量方法,即使两个光梳具有很大的重频差别也能实现,并从理论和实验上进行了必要的推导和验证。本工作具有新意,而且对飞秒激光脉冲的时域抖动的测量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粗糙和光滑椭球胶体的受限扩散

梁建,王华光,张泽新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8202.

doi: 10.7498/aps.73.20240559

复杂受限环境中的扩散研究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备受关注。胶体体系的出现,为定量研究微观粒子的受限扩散提供了卓越的实验模型系统。当胶体粒子的形状由球形变为椭球形时,体系展现出各向异性的扩散动力学特性。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粗糙表面能够诱发球形胶体体系异常的旋转动力学。然而,由于实验体系的局限性,粗糙表面对椭球形胶体粒子的受限扩散的影响依然知之甚少。本文建立了胶体受限扩散的模型体系,由粗糙圆球胶体构成受限环境,研究了粗糙和光滑椭球在其中的受限扩散。当圆球的堆积分数较低时,粗糙表面未发挥作用,因此光滑和粗糙椭球的平动和转动扩散相近。随着圆球堆积分数的增高,粗糙表面之间发生互锁,导致粗糙椭球的平动扩散明显慢于光滑椭球;随着堆积分数的进一步增高,由于粗糙表面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粗糙椭球的转动扩散也显著慢于光滑椭球。该工作表明粗糙表面会改变椭球的受限扩散,为揭示复杂环境中具有粗糙表面物质的扩散规律提供了实验依据。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648.jpg

图1 制备的胶体粒子的扫描电镜图像    (a) 粗糙圆球;(b) 粗糙椭球;(c) 光滑椭球;(d) 单层样品的示意图;(e) 粗糙椭球在粗糙圆球体系(ϕ= 0.74)中的明场显微镜照片

同行评价

本文对比了粗糙椭球和光滑椭球在同样的受限环境中的扩散行为的异同,研究结果展示了相比于光滑椭球,粗糙椭球的扩散受到了更为显著的抑制。该抑制作用随着受限环境的增强(通过增加构成受限环境的粗糙圆球的面积分数实现)而增大。另外,作者也展示了受限环境对于粗糙椭球的平动扩散和转动扩散的抑制作用并不是同步的,当受限环境增强时,粗糙椭球的平动扩散比转动扩散先受到抑制。该文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颗粒表面粗糙度对于颗粒的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铁磁畴壁中自旋极化电流诱导的左旋极化自旋波

刘想,王希光,李志雄,郭光华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7501.

doi: 10.7498/aps.73.20240651

极化指的是波偏振的方式,是波的一个基本性质。利用波的极化可以进行信息的编码,这一编码方式在光学和声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自旋波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是磁子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然而在铁磁材料中,由于只存在右旋极化的自旋波,利用波的极化进行信息的编码在铁磁自旋波器件中始终没有实现。前期研究发现,通过自旋极化电流可以在铁磁体中产生左旋极化自旋波,从而有望实现利用极化编码的自旋波器件。然而在一个均匀磁化铁磁体中产生左旋极化自旋波所需的电流密度过大,实验上难以实现。磁畴壁可作为自旋波波导,且畴壁中自旋波的截止频率趋近于零。本文从朗道-栗弗席兹方程出发,研究了在自旋极化电流存在的条件下磁畴壁中自旋波的色散关系和传播特性,证明只需要很小的自旋极化电流就可在畴壁中产生稳定的左旋极化自旋波。微磁学模拟证明了理论分析结果。该项研究为研制基于极化编码信息的自旋波器件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方案。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12.jpg

图1 畴壁中自旋波的色散关系曲线   (a) bj = 0;(b) bj = 404 m/s;蓝色实线和绿色(红色)虚线分别表示微磁学模拟结果和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其中绿色虚线和红色虚线分别对应右旋和左旋自旋波的色散关系

同行评价

论文利用理论分析和微磁模拟计算对铁磁薄膜布洛赫畴壁中自旋波在自旋极化电流作用下的色散关系和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存在很弱的自旋极化电流时,畴壁中就能够产生稳定的左旋极化自旋波。该项研究结果为利用自旋波极化进行信息编码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Zr-2.5Sn合金高温腐蚀过程的相场模拟

刘续希,高士森,喇永孝,玉栋梁,柳文波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8201.

doi: 10.7498/aps.73.20240393

本工作利用腐蚀电化学计算腐蚀界面能,构建了锆合金腐蚀过程的相场模型。首先,利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了Zr-2.5Sn合金均匀腐蚀过程,模拟结果显示该合金的腐蚀动力学曲线符合立方规律,与实验结果一致。分析发现,在氧化层生成的初期,氧化层生长速率很高,但是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氧化层厚度的增长,温度对氧化层生长曲线的影响变大,温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快。多晶Zr-2.5Sn合金腐蚀行为的模拟结果表明,在锆合金基体晶界处由于具有更大的氧扩散速率,氧化速率加快,并在金属-氧化层界面朝向金属基体一侧形成了沿晶界的具有更高浓度的O2–带,且对氧化腐蚀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化初期,相场模拟获得的腐蚀动力学曲线与实验结果符合非常好。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17.jpg

图1 不同温度下多晶Zr-2.5Sn的腐蚀增厚曲线及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同行评价

论文构建了Zr-2.5Sn合金腐蚀过程的相场模型,研究了单晶合金均匀腐蚀和多晶合金的晶界腐蚀行为,分析了温度和晶界对腐蚀过程的影响,相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Ge掺杂增强Ruddlesden-Popper结构准二维Sr3Sn2O7陶瓷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的物理机制

肖志峰,王守宇,戴雅婷,康新淼,张振华,刘卫芳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7702.

doi: 10.7498/aps.73.20240583

准二维的杂化非本征铁电体在实现强磁电耦合的单相室温多铁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此类陶瓷样品通常有着较高的矫顽场和较低的剩余极化强度,严重阻碍了对其的研究和应用。本文成功制备了质量高且单相性较好的具有准二维结构的双层R-P (Ruddlesden-Popper)型氧化物Sr3Sn2–xGexO7陶瓷样品,观察到了较高的剩余极化和与Sr3Sn2O7单晶接近的矫顽场。微量Ge元素对B位Sn掺杂后极化强度显著增强,同时进一步降低了Sr3Sn2O7样品的矫顽场。结合晶格动力学研究,对样品的拉曼和红外光谱进行标定,得出掺杂样品铁电性能的增强可能源于氧八面体倾侧幅度的增大和旋转幅度减小。Berry相位法和玻恩有效电荷模型进一步证实了铁电性能的增强。通过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试得到Sr3Sn2O7样品的光学带隙为3.91 eV,采用Becke-Johnson势结合局部密度近似(MBJ-LDA)所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总之,这项研究为此类杂化非本征铁电体的制备及铁电性能的调控提供了参考,有望促进铁电陶瓷在各种电容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件中的广泛应用。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23.jpg

图1 (a) Ge-Sr3Sn2O7的结构示意图;Sr3Sn2O7 (b)和Ge-Sr3Sn2O7 (c)在[001]方向12.3 Å处平面上的二维差分电荷密度图,等高线间隔为0.005

同行评价

作者成功制备了RP型氧化物Sr3Sn2O7,通过B位Ge掺杂增强了材料铁电性能并有效降低了矫顽场,结合理论计算分析判断该B位掺杂导致的极化增强效应与SnO6八面体畸变有关。论文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分析论证详实充分,结果合理可信。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结构相变引起单层RuSe2载流子迁移率的提高

陆康俊,王一帆,夏谦,张贵涛,陈乾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6302.

doi: 10.7498/aps.73.20240557

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是二维材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有丰富多样的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是近年来在科学研究和器件应用领域关注度较高的材料之一。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单层RuSe2的结构和相变,在确定其基态为二聚相(相)的同时,发现该材料存在能量相近的三聚相(T'''相)。分别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预测了该晶相结构的稳定性。结合相变势垒的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在室温下对T'相结构施加较小的应力就可以实现晶格从T'相到T'''相的转变。相变后的能带结构以及载流子迁移率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带隙由1.11 eV的间接带隙转变为0.71 eV的直接带隙,载流子迁移率有了大幅的提升,空穴迁移率达到了3.22×10cm2·V-1·s-1。本文对比研究了RuSe2单层中可能共存的两种畸变相,分析了不同晶相的电子结构和迁移率,为实验上研究二维RuSe2材料及其在未来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28.jpg

图1 (a) 单层RuSe2T'T'''相下能量随zigzag方向晶格长度变化的关系曲线,插图为部分位置处发生相变的NEB势垒图;(b) 300 K下,T'相在zigzag方向施加6.5%压缩应变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其中的插图分别是0和15 ps的结构图

同行评价

该论文工作基于理论计算预测了二维RuSe2的一种新晶体相,并对其稳定性和电子结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计算表征,结果可信并有意义。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Ge20Se80-xTex玻璃网络结构演变及理论带隙-玻璃性能评价

夏克伦,管永年,顾杰荣,贾光,仵苗苗,沈祥,刘自军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6303.

doi: 10.7498/aps.73.20240637

开发特殊性能红外材料是目前提升红外光学系统性能的关键,硫系玻璃作为组分-性能可调的红外材料无疑成为了热门选项。Se基与Te基玻璃涵盖中波、长波红外窗口,是最典型的红外器件应用材料之一,通过对Ge20Se80-xTex玻璃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分析,阐述了Te含量对该玻璃体系结构与性能演变的规律。随着Te含量的增大,玻璃转变温度(Tg)受网络结构及平均键能的影响先升高后降低,密度与折射率近似线性的梯度增高,阿贝数逐渐增大,而维氏硬度几乎不随Te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断裂韧性随Te含量的增大而降低。针对平均配位数无法评价两种及以上同族元素组成的玻璃体系问题,成功建立了理论带隙-玻璃性能评价体系,并对Ge20Se80-xTex玻璃体系的密度、折射率、阿贝数、断裂韧性等参数与理论带隙建立了函数关系,该体系可用于快速评估玻璃组分与性能。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35.jpg

图1 Ge20Se80-xTex系列玻璃的密度 (a)、折射率@10 μm (b)、以及8—12 μm窗口的阿贝数 (c)与Te含量的变化关系; Ge20Se80-xTex系列玻璃的密度 (d)、折射率@10 μm (e)、以及8—12 μm窗口的阿贝数(f)与理论带隙Egth的变化关系及其拟合曲线

同行评价

本文基于Ge20Se80-xTex玻璃体系探讨了Te元素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针对传统平均配位数法不能区分含有两个以上同族元素的组分,提出了理论带隙评价方法,该方法因每个组成元素拥有独立对应的带隙值,因而可以区分该系列组分,该方法的提出是对硫系玻璃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的很好补充,具有创新性。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基于可重构硅光滤波器的计算重建片上光谱仪

张赞,黄北举,陈弘达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0701.

doi: 10.7498/aps.73.20240224

相比于笨重的台式光谱仪,集成化的芯片级光谱仪可以应用于便携式的健康监测、环境检测等场景。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硅光子平台的片上光谱仪。该器件由一个透射光谱可重构的硅光滤波器构成。通过改变滤波器的透射光谱,可以实现对输入光谱的多次且不同的采样。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从采样后的信号中重建出入射光谱。可重构的硅光滤波器由互相耦合的马赫曾德干涉仪和微环谐振腔组成。采用集成的热光相移器引入相位变化,能够对滤波器的透射光谱进行重构。通过这种方式,基于单个可重构滤波器可得到包含宽、窄光谱多样特征的响应函数。不需要滤波器阵列,就可以实现对入射光谱的多样化采样,能够显著地减小光谱检测器件的面积。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器件在1500—1600 nm波长范围内可以实现连续光谱和稀疏光谱的重建,分辨率约为0.2 nm。该器件在可穿戴光学传感、便携式光谱仪等场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40.jpg

图1 基于可重构硅光滤波器的片上光谱仪结构示意图

同行评价

作者设计出了一个基于硅光子平台的片上光谱仪,该器件由一个透射光谱可重构的硅光滤波器构成。通过改变滤波器的透射光谱,可以实现对输入光谱的多次且不同的采样。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从采样后的信号中重建出入射光谱。可重构的硅光滤波器由互相耦合的马赫曾德干涉仪和微环谐振腔组成。采用集成的热光相移器引入相位变化,能够对滤波器的透射光谱进行重构。论文研究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电子束透射氮化硅薄膜窗产生低密度等离子体

颜劭祺,高继昆,陈越,马尧,朱晓东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4102.

doi: 10.7498/aps.73.20240302

低电子密度等离子体源在电离层等离子体的实验室模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利用高能电子束透射氮化硅薄膜窗口,在低气压条件下激发低密度等离子体。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氮化硅薄膜的电子束透射特性进行模拟;利用CCD相机和静电探针对产生的电子束等离子体进行诊断。电子束等离子体呈现出顶点位于氮化硅薄膜窗口的锥状结构。在相同气压下,电子初始能量越高,锥状等离子体锥角越小,等离子体更加向轴线集中,这与氮化硅薄膜的电子透射特性蒙特卡罗模拟定性一致。随着工作气压增大,高能电子与中性粒子碰撞频率变大,电子束散射效应增强导致等离子体锥角变大。等离子体锥状结构是高能电子透射特性以及高能电子与气体分子散射特征的反映。在40 keV条件下,当电子束流从10 μA减小到 0.5 μA时,电子密度减小,变化在105—106 cm–3范围;而电子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接近1 eV。随气压增大,电子密度有增大趋势。研究工作表明,在工作腔尺寸足够大的情况下,可得到沿电子入射方向随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的105 cm–3以下更低的电子密度;这是由于射程增加,透射的高能电子与中性气体碰撞产生能量损失增大;同时电子束散射增强导致了等离子体更加发散。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46.jpg

图1 静电探针的测量结果   (a) 3个束流下典型的探针I-V曲线;(b) 电子密度随束流的变化;(c) 电子温度随束流的变化;电子束能量为40 keV,工作气压为100 Pa

同行评价

本文进行电子束透射氮化硅薄膜窗产生等离子体参数测量和模拟的研究。采用静电探针测量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得到在工作室内电子束等离子体呈现出顶点位于氮化硅薄膜窗口的锥状结构分布。 低电子密度等离子体源的研究不论在空间电离层等离子体的实验、半导体工业中等离子体去除光刻胶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创新点是实验和理论结合对电子束透射氮化硅薄膜窗后产生等离子体参数进行测量和模拟。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252Cf自发裂变K X射线发射与动能-电荷关系

刘超,刘世龙,杨毅,冯晶,李昱兆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2501.

doi: 10.7498/aps.73.20240563

原子核裂变后多物理量间的关联测量是认识裂变过程直接有效的实验手段,然而由于初级裂变产物准确的电荷鉴别仍面临技术困难,电荷相关的多参数研究相对匮乏。为此,通过高分辨的低能高纯锗探测器和金硅面垒探测器开展了252Cf自发裂变的裂变碎片K X射线和动能的符合测量。利用K X射线可以很好地鉴别电荷数Z = 39—62的裂变碎片,电荷分辨Δ≈ 0.7,K X射线产额呈现强烈的电荷相关性。借助K X射线给出了碎片平均动能和平均总动能及其分布宽度随核电荷数的分布,轻碎片动能分布具有鲜明的奇偶效应,偶Z碎片的动能比奇Z碎片的高约0.48 MeV;平均总动能在Z = 52—53处达到峰值,总动能分布宽度在Z = 56附近呈现凹坑,这反映了形变壳结构对断点形状的显著影响。裂变碎片K X射线发射的信息及动能-电荷关系研究可为裂变独立产额测量和裂变理论模型的检验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52.jpg

图1 252Cf自发裂变放中子后 (a) 平均总动能,(b)总动能分布宽度与裂变碎片电荷的关系

同行评价

文章开展了 252Cf 自发裂变产物的动能和特征 K X 射线的符合测量,通过特征 K X 射线能量得到了高质量的裂变碎片电荷鉴别结果,Z=39—62 范围内平均电荷分辨 ΔZ≈0.7,给出了裂变碎片的 K X 射线产额及动能随核电荷数分布,为裂变独立产额测量和裂变理论模型的检验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绝热表象下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

孙震,吕项,李盛,安忠

物理学报, 2024, 73(14):140201.

doi: 10.7498/aps.73.20240401

基于SSH (Su-Schriffer-Heeger)哈密顿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广泛应用于模拟有机共轭聚合物中光激发过程和极化子运动。目前,该方法中电子波函数的演化是在透热表象中进行的,本文对该方法进行扩展,让电子波函数的演化在绝热表象下进行,给出了详细的公式推导过程。分别利用新、旧方法模拟了一条共轭聚合物链中光激发动力学过程,两种方法得到的数值计算结果相符。新方法可以加深对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的理解,提供激发态弛豫过程中不同分子轨道之间非绝热耦合强度等重要信息。

微信图片_20240731133752.jpg

图4 (a)—(c)分别对应LUMO,LUMO+1和LUMO+2的轨道波函数

同行评价

本文发展了绝热表象下基于Su-Schriffer-Heeger哈密顿量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模拟了一条共轭聚合物链中的光激发动力学过程,并与之前透热表象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该方法对多个领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PDF

《物理学报》2024年第14期全文链接:

https://wulixb.iphy.ac.cn/custom/2024/14

640 (1).jpg

《物理学报》2020—2024年电子期刊,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640 (3).jpg

专题精选

热传导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研究

纳米电介质电-热特性

庆祝《物理学报》创刊九十周年

生物分子模拟中的机器学习

缺陷与掺杂对物性的调控

热传导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研究

二维及拓扑自旋物理 (I)

生物分子模拟中的机器学习 (I)

缺陷与掺杂对物性的调控(I)

拓扑量子输运和器件(II)

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高能量粒子

华南师范大学建校暨物理学科建立90周年专题

阿秒物理

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专题

虚拟专题磁学与磁性材料(I) 

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的自旋与手征效应( II )

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其前沿应用(I)

功能氧化物薄膜新奇物理性质(I)

拓扑量子输运和器件(I)

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的自旋与手征效应( I ) 

二维转角莫尔超晶格(I)

阿秒物理(II)

量子计算新进展:硬件、算法和软件(II)

阿秒物理(I)

低维材料的新奇物性(II) 

非厄米物理前沿(II)

面向类脑计算的物理电子学 (I)

非厄米物理前沿 (I) 

低维材料的新奇物性 (I) 

二维材料的宏观制备

固态单量子体系的调控与应用 

纳米工程和热物理(II)

微纳光电子与激光

太赫兹生物物理

非平衡量子多体系统(I)

纳米工程和热物理(I)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热电材料及应用物理

原子制造: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III)

等离子体物理及其材料处理超短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制造: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II)原子制造: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I)超导及其应用固态电池中的物理问题

百岁铁电: 新材料、新应用

太赫兹自旋光电子

低维材料非线性光学与器件

柔性电子

光学超构材料

电介质材料和物理

超材料

探索凝聚态中的马约拉纳粒子

载能离子束技术

统计物理和复杂系统

非线性物理

拓扑物理前沿与应用

纪念黄昆先生诞辰百年拓扑经典波动磁斯格明子专题

多铁性:物理,材料及器件专题

精密测量物理专题

铁基高温超导发现十周年

软物质研究进展水科学重大关切问题研究量子相干和量子存储研究进展冷原子-分子物理等离激元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钙钛矿光电器件与物理

超导和关联体系研究进展新型太阳能电池太赫兹物理软物质研究进展超快强激光驱动的原子分子过程拓扑绝缘体高压下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研究进展光纤传感电磁波衍射极限非晶物理研究进展

与硅技术融合的石墨烯类材料及其器件研究

硅基光电子物理和器件

计算物理的近期发展和应用

量子精密计量与操控

液晶光学及应用

庆祝南京大学物理学科成立100周年

表面低维结构的电子态调控

癌症生物物理

特邀综述精选

等离子体刻蚀建模中的电子碰撞截面数据

光激发下水体系的超快动力学

基于近场光学成像技术的极化激元学研究进展

非互易拓扑光子学

单分子磁镊旋转操控和基因转录调控动力学

基元构筑的功能材料皮米尺度结构

磁子学中的拓扑物态与量子效应

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储能特性优化策略 

理论先行四十载 新篇再作八旬后——记杨振宁先生和冷原子物理

稳态微聚束加速器光源

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材料相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人工微纳结构增强长波及甚长波红外探测器

后摩尔时代的碳基电子技术:进展、应用与挑战

凝聚态体系中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基于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的气体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齿鲸生物声呐目标探测研究综述

褶皱状蜂窝结构的单层二维材料研究进展

从“魔角”石墨烯到摩尔超晶格量子模拟器

石墨烯在金属表面防腐中的应用

从高质量半导体/超导体纳米线到马约拉纳零能模

霍尔天平材料的多场调控

飞秒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最新进展

磁场中拓扑物态的量子输运

转录机器: 绳上舞者

论材料非晶形成中的焓与熵: 竞争亦或协同?

二维材料热传导研究进展

齿鲸生物声呐发射特性与波束调控研究

自组织结构的控制: 从平衡过程到非平衡过程

层状手性拓扑磁材料Cr1/3NbS2的磁学特性

膜间相互作用、开弦对产生和增强效应及其可能的实验探测

基于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技术的高分辨率磁畴成像研究

非晶态物质原子局域连接度与弛豫动力学

Verwey相变处Fe3O4的结构、磁性和电输运特性

纳米光学辐射传热: 从热辐射增强理论到辐射制冷应用

拓扑材料中的超导

基于聚焦离子束纳米剪纸/折纸形变的三维微纳制造技术及其光学应用

腔自旋波混合系统的研究进展

微纳尺度体点导热的拓扑优化

声学超构材料及其物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超快脉冲激光器

重费米子材料与物理

在人工拓扑超导体磁通涡旋中寻找Majorana零能模

具有变革性特征的红外光电探测器

二维极化激元学近场研究进展

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薄膜的洁净转移

复杂声学环境中人耳附近空间有源降噪研究

利用光谱和质谱成像技术实现指纹痕量检测

类KBe2BO3F2结构硼酸盐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进展

二维有机拓扑绝缘体的研究进展

核壳结构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性能

高温压电材料、器件与应用

无衍射光束的产生及其应用

基于光量子态避错及容错传输的量子通信

双连续型乳液凝胶(Bijel)的研究进展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探索

观点和展望精选

量子多体系统中的拓扑序与分数化激发

量子计算纠错取得突破性进展

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研究进展

相互作用费米子的量子模拟

钒基笼目超导体

当代理论物理发展趋势之我见

青年科学评述精选

面向先进光源线站等大科学装置的低温X射线能谱仪原理及应用进展

基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同质结的光电探测器

里德堡原子多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液相外延层层浸渍组装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及其物理性能

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气体中的一些新进展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柔性基底体系的模型与应用

新型助熔剂助力铁基超导1111体系单晶生长和物理研究

《物理学报》在淘宝店和微店上线,扫码即可购买过刊和现刊。

640 (4).jpg       640 (5).jpg

640 (6).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7348-1444563.html

上一篇:专题 热传导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研究
收藏 IP: 183.19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31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