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shaos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shaoshi

博文

王少石《黄石轩诗草》(1000首): 篆刻吟、金石气、铁笔情(39首)

已有 51132 次阅读 2022-12-19 21:50 |个人分类:王少石诗书画印|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王少石《黄石轩诗草

(1000首):


篆刻吟、金石气、铁笔情

(39首)

 

●题《石叟》印

(二○○九年十一月七日)

把刀如笔意当头,刀石相攻得自由。

叹我平生金石癖,朱泥钤罢罔闲愁。

 

王少石自用印:石叟 2009年.jpg


●辛卯秋月题菊花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半生潦倒似黄花,旧屋三间六口家。

夜短灯窗人未睡,红楼刻罢月轮斜。

 

●《红楼梦印谱》增订后

(二○一六年六月十日)

红楼皕印苦安排,三十年来未忘怀。

何处此生多一梦,大荒山上无稽崖。

 

●篆刻吟

(二○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铁笔篆刻如用兵,案头仿佛幄帷中。

玄天太极阴阳变,沧海桑田造化功。

猎碣泰山寻古意,秦砖汉瓦贵融通。

朱泥灿烂可人处,石破天惊一片红。

 

●题《隐于市》印

(二○一六年七月十六日)

我住庐阳隅,心却林下远。

闲来懒是真,忙里日嫌短。

 

王少石自用印:隐于市 2016年5cmx5cm.JPG


●题《明道若味》印

(二○一六年七月十九日)

巨印刻成雨打楼,心遐室迩扫闲愁。

寂寥漫漫伏初夜,梦醒方知空白头。

 

王少石自用印:明道若昧 2016年7.8cmx7.8cm.JPG


●咏田黄巨章《阿弥陀佛》

(二○一六年八月二日)

明代粗工亦可传,橘皮玉润实堪怜。

浮雕通景云飞处,望尽西阳涧壑烟。

方正田黄今日少,随形薄意世间圆。

笑它一石连城璧,邓赵吴齐让我先。

注:石高17.3厘米,印面纵5.3厘米、横5.3厘米、重1225克,晚明之物。

邓赵吴齐指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


王少石自用印:阿弥陀佛 2016年 5.3厘米x5.3厘米.JPG

 

●丁酉冬日刻印

(二○一七年十二月五日)

丹心一片似朱泥,磨石此生最入迷。

唯独麟翁归去后,老刀新印少人题。

 

●雨日刻印偶成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铁笔生涯浩气行,刻刀已老晚年功。

磨成一石向天笑,窗外茫茫风雨中。

 

●跋《黄石轩》巨印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斋名巨印赖天成,石鼓封泥味道生。

昨夜芜园风雨梦,今朝铁笔鬼神惊。

夕阳犹有光辉在,岁月哪堪人事更。

不是老夫夸大口,一挥金石纵豪情。

 

王少石自用印:黄石轩.jpg


●依杜甫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韵跋印

(二○一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老来铁笔自横秋,印不惊人死不休。

四载寒窗初露角,十年辛苦刻红楼。

浮生应许丹青度,岁月何曾负石头。

梦里吴齐高手拜,醒来还觉与同游。

 

●金石气

(二○一八年四月十三日)

篆刻尽致铁为毫,泼墨淋漓笔亦刀。

漫写浑然金石气,潇潇洒洒表情操。

 

●闲吟三首

(二○一八年五月十一日)

研究大写溯源流,挥洒烟云六十秋。

梦里青藤门下走,年年岁岁未能休。

此生磨石石磨人,铁笔纵横六十春。

最敬当年齐白老,单刀独自立京津。

今日画坛一老兵,孜孜不倦晚求成。

猛然回首来时路,满耳潇潇风雨声。

 

●向复旦大学捐赠《红楼梦印谱》原石有感

(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奏刀磨石印魂牵,转眼人生四十年。

麟叟宽翁今不在,北京无锡两长眠。

清风明月一床梦,碧水浮云万里天。

复旦园中多学子,来来往往应相怜。




●印如人

(二○一八年九月六日)

猎碣泰山常问津,秦砖汉瓦借淳真。

拿来石破天惊后,我印刻成如我人。

 

●画印诗书老更成

(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画印诗书老更成,四为一体见分明。

人间故旧随时去,世上新知待后生。

抬腿八方看闹事,转头四壁养心情。

茶余饭后遐思处,云淡风轻秋水横。

 

●参加复旦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特藏展厅启用仪式

暨“印•红楼—王少石先生捐献《红楼梦印谱》印章展”

开幕式二首

(二○一八年十月十五日)

黛玉印成衣带宽,时当三十九年前。

京华相聚惠风畅,鱼雁往来翰墨鲜。

瓜饭楼中知已待,竹箫斋内老师传。

平生常作石头梦,堪笑浮名一梦间。

痴心十载刻红楼,老去自思无所求。

二百印章藏复旦,九秋幽梦会曹侯。

抬头一片西阳好,闭目几多风雨稠。

石破天惊成往事,杜门抱膝隐庐州。

注:一九七九年六月,予在许麟庐、冯其庸先生关心下,开始创作《红楼梦印谱》。一九八六年五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少石篆刻、冯其庸题评的《红楼梦印谱》,冯其庸作序,沈裕君、启功、许麟庐题签。二○一六年六月,予完成《红楼梦印谱》增订本的审订工作,计收印二百一十二方:批语印二、书名印五、人名印一百零二、大观园景观印二十二、选句印六十六、作者批者勘者印十五。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予将《红楼梦印谱》原石二百一十二方捐献给复旦大学(保存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2018.10 (43).JPG


●《百六十硏斋》印刻后

(二○一八年十一月五日)

巨印刻成母指酸,一弯新月正临栏。

宝刀稍减当年勇,老去更知霜夜寒。

注:予藏唐、宋、明、清古砚一百六十方有余,端砚为多,亦有歙砚、红丝石砚、铜砚、玉砚、瓷砚。历代藏砚家如董其昌、米万钟、方式玉、方以智、江注、高士奇、黄任、罗聘、袁枚、程瑶田、姚元之、吕志、徐世昌、许承尧等人刻铭者尤多。故额吾斋曰“百六十砚斋”。

 

王少石自用印:百六十研斋 2018年.JPG


●刻印偶吟二首

(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与古求今秦汉留,它山之石用功稠。

手中铁笔磨三寸,始于青春到白头。

皖也浙耶不自知,苍苍莽莽又离披。

埋头再思诸流派,非古非今一印痴。

 

●诗书画印贵灵魂

(二○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诗书画印贵灵魂,追本溯源出于根。

攀越高山流水处,胸中气象览乾坤。

 

●巨印吟

二○二○年四月十八日)

石鼓泰山为我宗,此时如去大江东。

万千气象来何处,全在有心无意中。

思绪如飞云渺渺,乍看唯觉雨蒙蒙。

斑痕点点如铜铸,刀下声声似有风。

 

●石又磨

二○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八十一翁石又磨,犹如收拾破衣蓑。

风吹雨过千家处,石破天惊自入魔。

世事无常生复灭,人生老去奈若何。

忽然往事涌心上,只笑华年旧梦多。

 

●又捉刀

二○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残眼复明又捉刀,平生最怕赶时髦。

秦权周鼎古文字,石鼓封泥汉瓦陶。

一片冰心存逸致,万千气象在孤高。

哪堪世上圆滑样,只怕平生混尔曹。

 

●刻印闲吟三首

二○二○年九月一日)

磨石奏刀六十春,纵横潇洒走红尘。

此生未有西泠梦,天马行空一印人。

尘世已无老缶翁,印坛烟雨雾蒙蒙。

只今遥指西湖水,水月镜花破似弓。

诗书画印已寥寥,谁信江南木却凋。

堪笑钱塘蓬草乱,秋风落叶正萧萧。

 

●铁笔封二首

(二○二○年十月十二日)

八十一翁铁笔封,酸甜苦辣满心胸。

案头省得雕虫事,阵阵秋风睡意浓。

六十年来一印痴,操刀磨石白头知。

而今铁笔尘封后,正值梧桐叶落时。

 

●铁笔情

(二○二○年十月十三日)

记得闻鸡起五更,人如金石骨铮铮。

万千气象迷茫处,方寸之间妙趣生。

尘世难逢开口笑,余年尚可慰心宁。

封刀无奈黄昏后,留下满腔铁笔情。

 

●题复旦大学图书馆原拓本《红楼梦印谱》

二○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事非经过不知难,十度春秋一梦圆。

艳艳朱泥思往事,苍苍皓首忆当年。

宽翁已拜曹候去,麟叟正参白石前。

今日相思何处寄,夕阳望去总如烟。

 

●题《红楼梦印谱·增订本》三首

(二二二年一月十七日)

雨雪霏霏忆故人,红楼印谱印痕新。

真假假辛酸泪,渺渺茫茫入世尘。

四十春秋石头梦,半生潦倒布衣身。

今吾五卷行天下,可哭西山黄叶村。

“村”字,借韵。

红楼刻罢夜昏昏,睡去不知雨打门。

苦思常常情寄处,雕虫每每梦存。

朱砂点点芹溪泪,方寸斑斑顽石魂。

若问荣宁街上事,终归树倒散猢狲。

红楼半生愁,不负情僧与石头。

笑雕虫为小计,还观隐高楼。

当年汴水寒冰夜,今日蜀山黄叶秋。

老去抬头暗处,腔心事庐州。



●刻壬寅年号印

二○二二年二月一日)

一个白头老印痴,几多年号几多思。

麟翁去后无商讨,刻罢壬寅欲咽时。

注:自恩师许麟庐先生于1990年嘱刻“庚午”迎首印后,至2010年(庚寅),我每年都为恩师刻农历年号印,20年间所刻年号印达40方以上。

 

●题红楼印

(二○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红楼梦里梦无边,磨石操刀当种田。

今日猛然回首处,人生步步去如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9963-1368481.html

上一篇:王少石《黄石轩诗草》卷三 《题画篇》(300首) 题枇杷、枇杷花(计24首)
下一篇:王少石《黄石轩诗草》(1000首):过年诗十九首
收藏 IP: 36.159.237.*| 热度|

3 尤明庆 许培扬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